列国纪事 第二十四章 葵丘之会

作者 : 草庐

()楚国臣服,了却齐桓公的一块心病。

回师前夕,陈大夫辕涛涂自作聪明,激怒了齐桓公。

按照既定方案,联军将取道陈、郑之间返回中原,大家都很乐意,唯独陈大夫辕涛涂有异议。他与郑大夫申侯商议说:“假如取道陈、郑之间,势必给我们两国造成巨大的军需压力。不如建议绕道东夷返回,就可以让徐、莒两国提供军需。”申侯表示赞同,就去请示齐侯。桓公听了,觉得没什么不好,而且还可以顺路震慑一下东夷,便同意了。过了一会,申侯又返回来对桓公说:“臣思前想后,觉得还是原路返回比较妥当。”桓公问其原因,申侯说:“各**队都十分疲惫,不能再打硬仗。若改走东夷,遭遇强敌袭击,损失可就难以估量了。仅仅因为军需而改道,得不偿失。”桓公很感激申侯深明大义,遂将郑国的虎牢之地赏赐申侯。

陈大夫辕涛涂为减轻自己国家的负担,险些将部队引入歧途,齐桓公很生气,传令拘捕了辕涛涂。等到冬天,齐桓公又召集鲁、宋、卫、郑、许、曹等**队,讨伐陈国。陈国认罪后,才释放了辕涛涂。

次年(前655年),周王室发生内乱。

当初周惠王曾因王子颓篡位,饱受流亡之苦,可他自己也重蹈覆辙,打算废黜太子,改立少子。

齐桓公想制止这件事,请管仲谋划。管仲说:“姜王后去世以后,太子郑势孤力单,而少子带的生母陈妫正受宠幸,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诸侯的力量,来稳定太子郑的地位。若诸侯拥戴太子,周王迫于外界的压力,就不敢轻举妄动了。”齐桓公采纳管仲的计谋,决定在卫国的首止(今河南睢县东南)会盟诸侯,派隰朋通知周室,邀请太子郑赴会,并说诸侯都很想念太子。

周惠王对齐桓公袒护太子心怀怨恨,派周公宰孔召见郑文公,挑拨他说:“周王很关心您,不希望您亲近齐国,想让您依附楚国和晋国,只有这样,郑国才能稍微得到安宁。”郑文公听了周王的指令,十分欣慰。

等到秋天,齐、鲁、宋、陈、卫、曹、许等国诸侯都如期到达首止,与周太子郑会晤。郑文公害怕得罪齐侯,不得不来会见。陈大夫辕涛涂、郑大夫申侯、孔叔等也陪同来到首止。

辕涛涂怨恨申侯在召陵出卖自己,故意怂恿申侯在虎牢筑城,并主动邀请诸侯赞助,为其修筑城墙,想借此招惹非议,诬陷申侯。这次到首止后,辕涛涂便在郑文公面前诋毁申侯,说他在虎牢建造私邑,有谋反之心。郑文公对齐桓公赐给申侯虎牢之地,本来就心存不满,经辕涛涂挑拨,更加忌恨齐桓公和申侯。加之周王也劝他不要亲近齐国,所以到首止后,他又想离开。郑大夫孔叔劝阻说:“君主不可轻率行事,这样做很危险,一旦激怒齐侯,就会招惹祸患。”郑文公不听,私自离开会场。齐桓公听说郑君逃会,十分恼火。

次年夏天,齐桓公召集鲁、宋、陈、卫、曹等国诸侯,率军讨伐郑国,围攻郑的新密(今河南密县),同时,制止郑君在农忙时节筑城。第三年chūn天,齐桓公再次起兵伐郑。郑文公借故杀了申侯,企图将上次逃会的罪责推到申侯身上,齐桓公更加憎恶郑君。等到秋天,齐桓公在鲁国的宁母会见诸侯,再次谋划伐郑。后经管仲劝阻,才停止征伐。

有一次,郑太子前来参加盟会,对齐桓公说:“郑国的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违背您的命令,逃避盟会而亲近楚国,您如果能帮助郑国除掉他们,我就让郑国向您臣属。”齐桓公想答应他,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却说:“没有比这更大的邪恶了,他想利用您的力量,除掉他不喜欢的人。”桓公说:“诸侯多次伐郑,都没有成功。现在郑国内部出现分裂,抓住这个机会,不是正好吗?”管仲说:“节点不在这里,难道您愿意看见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坐在君主的位子上吗?既然他是太子,却要仗恃大国来削弱自己的国家,必定避免不了祸患。况且,他要您除掉的人,是三位执掌朝政的贤能大臣。即使您想帮他,恐怕也做不到。”桓公不再坚持。等到冬天,郑国派使臣到齐国请求结盟,齐桓公欣然接受。

公元前652年末,周惠王去世,太子郑害怕太叔带作乱,不敢发丧,请求齐侯救助。次年初,齐桓公邀请宋、鲁、卫、许、曹等国君主及陈太子款在曹的洮地(今山东濮县)会见,商议安定王室之事。郑文公请求参加,表示臣服。于是,诸侯共同奉太子郑即位,这就是周襄王。等到王室稳定之后,才发布了周惠王去世的消息。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兰考东)接连两次大会诸侯,出尽风头。

夏rì之会,周襄王派周公宰孔把祭肉、红sè弓箭、大辂车赐予桓公。桓公正要走下台阶叩拜,宰孔阻止说:“君侯且慢,周王还有一道命令,未及宣布。天子口谕:因君侯年事已高,且有盖世之功,特赐一等公爵,免除跪拜之礼。”

桓公闻听,面露得意之sè。管仲在旁边低声提醒他说:“不可以!”桓公意会,立刻肃然起敬地说:“天子的美德至高无上,天子的威严近在咫尺,小白岂敢不下阶跪拜?只怕因此栽了跟头,给祖宗带来羞辱。”于是走下台阶,行过大礼,才领受了周王馈赠的礼品。

秋天,齐桓公再次邀请诸侯会于葵丘,周王派宰孔赴会。

这次盟会,省去了歃血仪式,而是捆绑了‘牺牲’,将盟书放在它们身上,诸侯集体跪拜盟誓。盟书重申了天子的五条禁令:第一,诛斥不孝,不得以庶代嫡,擅自更立太子;不可喜新厌旧,以妾为妻;第二,尊崇贤能,培育人才,彰显仁德;第三,敬老爱幼,礼遇宾客;第四,任用得当,士人不可世代为官,官员不得兼职,不可擅自杀戮大夫;第五,不可随意改渠筑坝,垄断水利;不得积压粮食,阻止流通贸易;不得私自封赏而不报告方伯。盟书最后说:“凡缔结盟约者,既已盟誓,务必言而有信,摈弃前嫌,重归于好。”

在盟会上,齐桓公显露出骄傲自大的神态,不无张扬地说:“寡人做方伯以来,以威德统帅天下,向南征伐,抵达召陵,极目熊山;北伐山戎,直至孤竹、令支;西伐大夏,远涉流沙;曾束马悬车,登上太行,直至卑耳山而还。所到之处,无人敢于违命行事。寡人先后主持兵车之会三次,和平之会六次,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昔rì,夏、商、周三代帝王,秉承上天之命,统驭万民,可是他们何以超过寡人?因此,寡人准备封泰山以祭天,禅梁父以祭地……”

齐桓公口无遮拦,越讲越兴奋,有些得意忘形。管仲在旁边极力劝阻,桓公不听。管仲说:“先王遗训尚在,没有得到远方进贡的奇珍异宝,主上凭什么封禅祭祀呢?”桓公自觉失态,方才作罢。

齐桓公自我膨胀,引起诸侯的非议。

周公宰孔提前离会,返回途中遇见因病迟到的晋献公,宰孔不无离间地说:“齐侯骄矜放浪,我建议你不必去了。晋国正在危难之中,安定内乱才是当务之急啊!”晋献公接受宰孔的劝告,折身返回,没有参加盟会。不久,晋献公去世,晋国发生内乱。齐桓公率领诸侯前往征讨,因为内部意见分歧,军队到达晋国的高粱(今山西临汾)以后,就各自返回了。

葵丘之会,既标志着齐国霸业的顶峰,也是其衰落开始。此后,齐桓公的雄心壮志渐渐怠懈,在许多重大场合和危急时刻,人们再也很难看到齐桓公的身影,诸侯们也渐渐远离齐国。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列国纪事最新章节 | 列国纪事全文阅读 | 列国纪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