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苻生见状,挥动长矛向敌军冲去。苻生是苻健的儿子,打娘胎里出来就只有一只眼睛。由于长相问题,苻洪很看不起这个孙子,有一次,苻洪调侃苻生:“听说瞎子的眼睛不会流泪,不知道是不是这样。”苻生一听,立即拿刀子把那只瞎眼挖了出来,鲜血顿时喷涌而出,顺着脸颊一直落到地上,很快积起一大摊血。
众人大惊失sè,都不知道该怎样收场,只见苻生笑着对爷爷说:“这不是流泪了吗?”这句话把处于震惊中的苻洪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抄起鞭子就是一顿狠抽。苻生嬉笑如常,对苻洪说:“我是天神下凡,你抽不死我,想杀我得用刀斧。”
“你天生就是一幅贱骨头!只配做奴隶!”苻洪咆哮道。
“再贱能贱得过石勒吗?他都做皇帝了!”苻洪被顶得哑口无言,扔下鞭子气桑桑地走了出去。走到门口,苻洪转身对苻健说了句话,“这孩子将来必成大患!”
苻生年纪稍长后,逐渐成长为一员猛将,他能与猛兽搏斗,和战马赛跑,千斤重的大弓一拉就开。此次抗晋,苻健把他带在了身边。
苻生在数万晋军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颇有当年赵子龙的气魄。赵云的十进十出与曹cāo手下留情有很大关系;苻生则是货真价实的无人能挡。晋军费了半天劲也没能逮住苻生,就集合军队,向秦军的中军发起攻击。
苻健抵抗不住,败象渐生,桓温抓住时机,扩大战场优势,一举击溃了秦军。
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一战,秦军遭遇了自苻洪起兵来的第一次惨败,jīng锐士卒损失过半,晋军一鼓作气,又在白鹿原痛击秦军,尔后移师霸上,苻健不得不退守长安。三秦人民见形势大好,纷纷向晋军示好。
西晋灭亡时,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尚未出生,很小的时候,他们从父母口中得知,自己是大晋子民,值得他们效命的真龙天子远在南方。年轻人对传说中的故国没有概念,那些西晋遗民大都白发苍苍,见到官军,再也抑制不住对故国的思念,他们痛哭流涕,“陛下终究没忘记我们啊!”
这是一幅何等感人的画面!
桓温安慰了众人一番,然后让他们回去,该上班上班,该种田种田,并发给他们一人一颗定心丸:“中原定会有光复的一天!”
前线惨败,长安城内乱成了一锅粥。苻健甚至把迁都的计划提上了rì程。当时城内尚有甲兵三万余人,苻健把这三万人全部交给了太子苻苌,让他把苻氏宗族全部带出长安,在城南布防,自己则带着五千老弱病残死守长安。
——苻健实在没辙了,就想了这么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五千老弱病残,对抗城外的十万晋军jīng兵简直是痴人说梦!只能说明一点:苻健没根本没指望守住国都长安!
在这件事上,苻健表现出了一个父亲和国君应有的承担。他知道,苻苌的三万人已是国家最后的抵抗力量,如果留在长安,极有可能全军覆没,到时,秦国必亡;倒不如由太子带出去,以保存国家最后的火种,我苻健可以死,秦国万万不能亡啊!
大军出发前,苻健反复叮嘱苻苌:“无论长安形势有多危急,你们切不可草率回援,当以国事为重!”
苻苌自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但他也知道自己无法改变父亲的心愿,于是趁着月sè,把三万人带出了城,苻苌没走多远,在城南驻扎下来。
长安被围多rì,渐渐处于城破边缘,苻苌沉不住气了,他违背父亲的心愿,把部队带到了白鹿原,在这里,他与桓温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当然,“决战”二字是相对于秦军而言,秦军一败,长安将成为晋军的囊中之物。
秦军终于被逼到了悬崖边上,亡国灭种的压力激发出了前秦士兵强大士气;而晋军由于长途跋涉,再加上水土不服,早已不复先前之勇。在秦军的自杀式攻击下,数倍于己的晋军竟然开始退却。
桓温这次可没有攻打蜀地那么幸运,救火队长袁乔在八年前就去世了。三通鼓声过后,晋军如cháo水般退却,秦军趁机追杀,将晋军被分隔成若干集团。在这种危急时刻,统帅的素质往往成为战争的决定xìng因素。
桓温没有冉闵之才,无法逆转战场局势;但把部队平安带出去则绰绰有余。桓温坐镇中军,指挥各边军向他靠拢。秦军攻势虽然猛烈,毕竟人数少,只要把晋军集合到一处,秦军是毫无办法的。
经过一番努力,桓温终于把部队带下火线,清点人马,晋军损失一万余人;粮草辎重无法计数。桓温不得不暂时采取守势。
晋军的攻势得到了遏制,长安局面亦稍稍好转,苻健本来打算狠狠教训苻苌这个不听话的儿子,捷报传来,苻健长长地松了口气。与苻苌的捷报同时送达的还有一份战报:苻雄在子午谷击败司马勋,迫使晋军退守女娲堡(陕西平利县东)。苻健抚掌大笑道:“贼军可平,贼军可平矣!”
经此一败,桓温意识到秦军的战斗力丝毫不在晋军之下,因此不再轻易进攻。从此两军开始了长达四个月对峙。八万人与三万人对峙这么长时间,这是很不正常的。桓温在这四个月里到底干了什么?
后世有人评说,桓温带兵过于谨慎,错误估计了当时的形势,以致错失攻下长安的大好时机,更有人说桓温北伐不积极,根本就是为了扩大个人声望!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当时形势:秦国虽然人少,但由于苻健的多年经营,国内民心依附,和当年成汉的国内形势截然不同。关中有很多羌人和氐人(苻健是氐族酋长),他们仍然效忠于苻氏。战争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一点都不占,贸然进军,很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至于扩大声望之说,更是无稽之谈。殷浩倒台后,桓温独揽朝纲,个人声望达到了顶峰,没必要拿北伐为自己造势。
桓温是一个赌徒,拿不准的事他不会做。
时间进入六月份,桓温大军的粮草供应出现了问题。八万大军一天的粮草支出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更何况四个月!既然指望不上后方,桓温决定就地解决。
关中平原沃土千里,本身就是一个天然大粮仓,此时正值麦收季节,黄澄澄的麦子一眼望不到边,微风拂过,金黄sè的麦浪一波接着一波,涌向天地交接的地方。一眼望过去,蔚为壮观。
桓温打起了这些麦子的主意。
与此同时,在长安坚守的苻健也已经饿了许多天,他赶在晋军前面,把所有成熟的未成熟的麦子统统收了回去,只给晋军留下遍地的麦茬。
被苻健抢了个先手,桓温是又急又气。长安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攻下来的,而军中的粮食却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了。
桓温不得不考虑撤军的事宜。正在此时,一个人来到了桓温的中军帐。
确切地说,来人是一个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