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殇 第十五章 传国之秘

作者 : 夏汉唐明

()数rì后,皇帝将司马岳和刘屹召到自己寝宫之中,屏退左右,并命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接近。

“朕近rì来,将《三国志》研读了数遍,感触颇深。故今rì,宣你等二人前来谈论一番。”

“皇兄是否还在为当rì绝石勒一事忧心?”

“既敢诀之,复何忧也?你等先谈谈如何看待诸葛亮其人,等会就知晓朕今rì让你们前来是何意了。”

“安和,你先吧。我知你将《三国志》读了不下十遍,定有一番真知灼见。”司马岳说道。

“若要说诸葛孔明,必先说先主刘备。先主出身微贱,以织席贩履维持生计,不若曹公、袁绍及其余诸侯,世代公卿,于是致先主初起之时,无立锥之地,数次败逃,曾先后事于公孙瓒、陶谦、曹公、袁绍、刘表,使书记载,数失妻子,可见先主之狼狈。然先主为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此一乃众诸侯皆不能比。大汉开国四百年,其盛非夏、商、周可比,故而‘汉’已成为我华夏邦国之代称。且汉有光武中兴之例,汉末之时,虽天下大乱,人心思汉者亦多矣。先主乃英杰也,又兼正统之名,故勇武之将、贤明之臣归之者众。依屹之愚见,汉末最具统一天下之望者,非曹公实先主也。料诸葛武侯亦是见此,虽曹公之强、刘表之亲,其皆不就,而从于当时兵微将寡的先主,并定下先取荆襄、后取巴蜀、徐图天下的隆中之策。”

“安和,依你之见,孔明的隆中之策如何?”皇帝问道。

“就谋略而论,隆中对可谓千古奇策。孔明出山后十数年时势亦如其所料,先主败曹公于汉中;关羽攻占襄阳、围困樊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刘封、孟达亦进占上庸、房陵。此时关羽若攻克樊城,即打通了汉水一线,对蜀汉极为有利,兵员钱粮无须千里转运,荆、益二州连为一体,退无惧魏、吴,进可图中原。故曹公亦惮之,乃yù迁都,此皆在诸葛武侯之所料。若非宣皇帝、蒋济力排迁都之议,曹仁死守樊城,徐晃救援及时,魏则危矣。然曹仁以数千之众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关羽之军,尚能死守数月之久;糜芳、傅士仁追随先主达数十载,竟不战而降东吴。人孰能料之于先?此天意也,非诸葛武侯谋略之过。”

“安和之言,我亦赞同。况孔明初之所谋,乃是拥荆,益二州,方能与中原匹敌。曹公南征,刘琮请降,赤壁虽败,南阳郡与南郡之襄阳尚在其手;孙权初袭杀黄祖、已得江夏郡之一部,后吕蒙率兵夺得长沙、贵阳、零陵三郡,先主迫于曹公已得汉中,乃与孙吴复盟,让出江夏、长沙、贵阳三郡,以湘水为界。先主拥仅荆州三郡。又隆中对中明言,待天下有事,方可出兵,而当时魏虽数败,然根基尚固,关羽攻樊城不克,应退还南郡、徐图后举。而关羽刚愎自用,重兵久屯于坚城之下,犯兵家大忌,乃使东吴有机可趁。由此观之,隆中之策虽jīng妙,然刘备关羽并未按其所谋,数胜之后,建功心切,方致孔明所谋失败。”司马岳接着说道。

“琅琊王高见。我再来说点愚见,昔高祖得天下,智谋之士有张良、陈平;镇国家、保军需,有萧何;统军独挡一面者,有韩信、彭越;勇武之将,有樊哙、灌婴等;纵横诸侯之间,游说之客有郦食其、随何。可谓是英才济济,各司其责。相比之下,先主帐下人杰才俊之士虽多,然缺一领军之人,古人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况三军之帅乎?再加庞统战亡,法正病故,关张被杀,马超早夭,更兼孟达、黄权之辈叛逃,蜀汉已无人可用。诸葛武侯既须镇国,又要治军,还得筹划国之大计,一人分担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之责,即使天人亦不可胜任。”

“二弟、安和之意,朕已知晓,朕亦觉诸葛亮乃人中龙凤也?那不知你等对十年前定军山石壁所示文字,有何见解?”

“臣弟翻阅宫中旧档,父皇曾与众臣商议过此事。不过最后不了了之。皇兄为何提起此事?”

“那你觉得其文真伪如何?”

“这个臣弟还无法判断。安和,你来说说。”

“臣认为此文系武侯所作之可能极大。武侯一生执着复汉室,十年前此文现于定军山东北侧,定军山乃武侯墓所在,东北向正是中原之地,此为一证。文中开篇便言,效仿邓禹、冯异,二人皆是光武中兴之功臣,光武、邓禹皆是南阳郡人,南阳当地定流传许多关于光武、邓禹的故事,武侯少时随叔父迁居于南阳,十数年间,耳闻光武、邓禹之事亦多矣,况邓禹乃率先劝光武以天下为志之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再说冯异,其人为人谦慎,人称之为‘大树将军’。武侯亦是劝先主立天下之志之人,其小心谨慎比之冯异,则有过之,想必是少时以二人为楷模之故,此乃二证。武侯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此等才智岂能不知刘禅暗弱不能辅,北伐乃徒劳之举,文中之说既与当时境况相符,又合武侯之心境,此乃三证。昔时,宣皇帝与武侯数番交手,棋逢对手,相互知之甚深,恕臣不敬,文中武侯对宣皇帝之论虽有诋毁之词,然所料皆中,乃是知帝之才终非人之下也,此乃四证。武侯曾四方游学,料其必见神州北部夷夏杂处之隐患。后魏患武侯数伐关中,乃迁氐、羌数万户于雍凉之间,以防蜀汉,武侯北伐时亦亲见其勇,有此一虑亦属当然,此五证也。故屹大胆料之。”

“文中所言,臣弟亦认同。宣皇帝、景皇帝、文皇帝所为确非君子所为。就连石勒一胡夷亦言‘终不效曹孟德、司马仲达欺人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二弟,休得非议先祖。此话切不可传出他人之耳。”

“皇兄,此处既无外人,臣弟也是就事而论。父皇当年闻晋先祖开国之时所为,亦言,如此晋祚安得长久?”

“殿下,大晋之兴,宣帝定燕,文帝平蜀,武帝灭吴。虽过程曲折,然终成大业,殿下慎言。”刘屹推了一下司马岳后言道。

“二弟之言,朕何尝不知,然非议先祖,实不敢为。”皇帝长叹一声后继续说道,“如武侯所言,本朝出王敦、苏峻等叛逆之臣亦不为过也。”

“皇上莫要忧心。若皇上能收复中原,驱除胡夷,则有存华夏之大功,创亘古未有之伟业。将一改本朝前段之风气,重树皇权之神圣。”

“收复中原,何其难也。今rì宣你等二人来就是为此。”皇帝说完后拿出一颗夜明珠,“此乃大晋传国之秘,世代只有皇帝一人知晓,今rì告之于二弟与安和,望你等二人知晓其中利害。”

“谢皇上信任。”

“皇兄,请说。臣弟定当以国事为重。”

“昔宣皇帝数番与诸葛武侯对阵,自知不敌,曾言‘若吾与诸葛孔明拥战力相若之军,必将死于其手。’故后虽率强军,亦不敢与之战,乃坚壁高垒以避之。武侯亡后,据传其将一生所学分授予蜀汉股肱,蒋琬、费祎、董允、杨仪、姜维、魏延六人,宣皇帝得知后,想尽办法要得到武侯所留下之物,然未能如愿。景皇帝之时终于有了机会,姜维攻打西平,景皇帝命郭循故意被其所俘,而后归降蜀汉,伺机调查孔明所遗之物。后乃得知,孔明遗物乃其生平兵法,八阵图、连弩等各种器具制造工艺,还有关羽等五人的兵法武功。其中最重要的乃是八阵图。”

“八阵图?可是当年刘备兵败之时,孔明部于鱼月复浦之阵?”

“殿下莫急,听皇上说完,看来,定军山石壁之文确系武侯绝笔。”

“鱼月复浦之阵只是八阵图尚未完成前之作,后孔明又多加更改,据孔明自己所料,千人布阵便可抵jīng兵十万,然此阵对兵将车马器具要求甚高,故武侯一生未练成此阵,故称之为图而不称阵法。景皇帝得知后,便命郭循伺机取来,之前杨仪与魏延被诛,董允已故,姜维在军中,无法接近。郭循便选费祎先下手,趁一rì宴会之机,yù盗取费祎那份,本已得手,不料离去之时被其发觉,郭循便将费祎刺杀,其亦死于蜀、不过郭循还是将所得之物遣人送给景皇帝,但是其中只有蜀将赵云之兵法武功,而不见八阵图。后文皇帝决意灭蜀,乃遣钟会、邓艾入蜀,不料钟会得知武侯遗物一事,便yù占为己有,而后坐拥巴蜀,文帝乃亲往平之,此时姜维亦亡,文帝本以为武侯遗物就此消失于世。不料后主刘禅为求平安,乃将武侯遗书秘密告之于文帝,遗物共有相同的两份,武侯生前将一份留给姜维六人,并吩咐如若蜀亡或六人自身亡故,皆须将各自那份毁掉。另外一份则不知所踪,只留下两颗夜明珠,分别为后主刘禅与蜀汉甘陵王刘永所有,据后主所言,两颗夜明珠乃是武侯临终之际,命人交给后主兄弟二人,只言与遗物相关。于是两颗夜明珠便落入文皇帝之手,之后又传于武皇帝,武皇帝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亦不曾寻得武侯遗物,当时天下已定,武皇帝乃放弃寻找之念,而将两颗夜明珠藏于深宫。而后惠帝暗弱,贾后当政,乃知此秘,便将两珠窃为己有,可能是贾后亦解不开夜明珠有何蹊跷,便将其中一颗当作玩物送给了其女清河公主。至永嘉之乱,洛阳沦陷,清河公主为人所略,卖于吴兴钱温。温将公主送给女儿为婢,其女对待公主甚酷。时元皇帝镇建鄴,公主到县衙言己之身世,并称有关于国家存亡之秘密,求见元皇帝。帝乃得知此秘,并根据公主所言,在前洛阳皇宫中的一棵树下,寻得此珠。于是元帝复公主之位,改封临海公主。虽得此珠,皇祖与父皇皆不能猜出此中奥妙,于是在父皇临终之际,朕尚幼,乃告之于母后。苏峻之乱时,母后病危仍要见朕一面,便是为将此事告之于朕。朕自以才不及先祖,方将此传国之秘告知你等,望合三人之智参透此间秘密,得到武侯遗物,为兴复大业添一份胜算。”

“此夜明珠似并无特别。”司马岳接过夜明珠端详一番后言道。

“若仅观之就可知晓,先祖早就破解之。今rì朕将此告知你等,并非想立刻知晓此中玄机,乃是想你二人平rì里亦要思索此中玄机,朕相信合三人之力,终有真相大白之rì。”皇帝说完又拿出一块布帛交给刘屹,“安和,朕知你平rì练武尤擅使枪,此布帛乃是郭循盗回的赵云武功兵法,赵云亦枪术jīng湛,故朕今rì将此布帛送于你。”

“臣谢皇上隆恩,定当练成此上武艺,破解这传国之秘。辅佐陛下完成兴复本朝大业。”刘屹接过布帛谢恩道。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山河殇最新章节 | 山河殇全文阅读 | 山河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