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颂 22.第十章 捷 报 频 传(一)

作者 : 兴利

第22节第十章捷报频传(一)

1952年9月,“三反五反”运动结束,从荆江分洪工程前线回来的饶民太同志,被上级任命为松滋县委书记。

当时,县委原书记、副书记、组织部长都奉命调走了。新提拔的县委领导班子成员还在区里坚持工作,没有上来。县委人少事多,任务非常繁重。国庆节前夕,忽然接到省委电报通知:中央决定要荆江分洪工程特等劳模、模范县长饶民太同志,前往北京参加全国群英会和国庆观礼。面对这一高尚的殊荣,松滋县委的同志们无不感到欢欣鼓舞。因为,在伟大的荆江分洪工程中,饶民太同志率领松滋县四万英雄儿女,肩膀扛,担子挑,吃大苦,耐大劳,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胜利完成了虎渡河拦河坝筑坝工程,《人民日报》还专篇报道了饶民太同志的英雄事迹,号召全国广大**员向他学习。

此时,饶民太同志心情也很激动,面对高尚的荣誉,他犹疑了。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肩负的重任,想到的是全县目前非常繁重的工作,想到的是虎渡河拦河坝筑坝工程的众多工农模范。经过反复考虑,最后他决定以革命工作为重,放弃这次难以得到的进北京开会与观礼的机会和殊荣,留在县里抓工作。于是他拿起电话拨通荆州地委书记杨锐,说:“杨书记,感谢上级领导给我这样大的信任和荣誉,但目前县委工作很多很重要,请你向上级请示,让我留在县里抓工作,上北京可否让其他工农模范去”。杨锐书记被他的决定所感动,表示理解和支持。后荆州地委转省委请示中央同意,饶民太留在县里坚持工作。

第二天清晨,松滋县城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县委、县政府机关干部将进京开会和观礼的荆江分洪女劳模辛志英一直送到新江口轮船码头。临别时,县委书记饶民太同志掏出一个崭新的硬壳封面笔记本,当场用自来水笔在笔记本上题了一句:“保持光荣,发扬光荣!”然后,他将笔记本郑重地送给辛志英,并嘱咐她说:“到了北京见到**,一定要代表荆江人民向他老人家问个好!”

送一个笔记本,这在20世纪50年代可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何况又是县委书记送的呢!女劳模辛志英热泪盈眶,心想:这不仅仅是一份最珍贵的礼物,而是饶书记和荆江人民对我的殷切希望和重托啊!

年底,饶民太带着县委和县政府干部,热烈欢迎从北京开会光荣归来的全国劳动模范辛志英。辛志英红光满面,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她兴奋地向人们汇报了见到**的盛况,她说:“9月30日,我们接到**亲自签发的请柬,邀请劳模到怀仁堂参加晚宴。下午5时整,我们准时来到怀仁堂,一进大门,两棵迎客松使我们爽心悦目。再往前行,就来到宴会厅。幸福的时刻终于来到了。5时30分,**神采奕奕地步入宴会厅,就在我们旁边的一桌站定了。陪同**出席宴会的周恩来、宋庆龄、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来到宴会厅。顿时,全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水利部长傅作义高兴地对我们说,**请客,你们要吃好啊!我们哪个去吃呢?日日夜夜想见到**,今天终于见到了,激动都来不及,都想多看一看他老人家。宴会开始了,**首先讲话:同志们,你们是来自建设第一线的劳动模范和各国专家,我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欢迎你们!全场又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会中,傅作义带着我们两个女劳模给**敬酒,**问:是男孩还是女孩?傅作义回答:是来自荆江分洪工地的女劳模给主席您敬酒呢!毛主喜端起酒杯,说: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喝,喝!说着欣然一饮而尽,并对我说:小辛啊,水利水利,治水得利嘛!随后,**端起斟满的酒杯,给我们回敬:为新中国的建设,为同志们的健康,干杯!周恩来、宋庆龄、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端起酒杯,在宴会厅内走了一周,一一给我们敬酒。短短60分钟,却令我终身难忘!”

听了辛志英的介绍,同志们都激动万分,一个劲的高呼:“**万岁!”

饶民太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激动地说:“我们要化激励为力量,把全县的工作做好,争取更多更好的成绩向党中央和**报喜!”

全国劳动模范辛志英激动地对饶民太说:“饶书记,你为了县里的工作,没能去北京参加全国群英大会,但在我们松滋人民心中,你就是全国劳动模范!”——

一位普普通通的女农民模范,进北京见到了日夜思念的恩人**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荆江颂最新章节 | 荆江颂全文阅读 | 荆江颂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