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颂 30.第六章 碎 石 先 锋 辛 志 英

作者 : 兴利

第30节第六章碎石先锋辛志英

县政府通讯员张道武,气喘嘘嘘给饶民太带回这样一道命令:二十天内,作好太平口附近虎渡河上的拦河坝。

饶民太心中一紧,深深知道这一任务十分紧迫而又艰巨。他立即召开指挥部紧急会议。饶民太两眼透射出坚不可摧的目光,大声宣读了总部的命令后,说:“虎渡河拦河坝的修筑,对整个荆江分洪工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了它,虎渡河下游黄山头节制闸(南闸)才能安全施工;太平口进洪闸(北闸)所需器材,也才能从河西扬家尖码头,通过坝上铺设的轻重铁轨,用车子运到工地;同时住在河西的数万民工,每天上工地才可以避免因船渡而浪费宝贵的时间。为了抬高水位保证太平口进洪闸器材供应,同时保护黄山头节制闸的安全,上级命令拦河坝必须在桃汛到来以前筑成。”

八区区长唐忠英,是一位浓眉大眼的英俊汉子,松滋县西斋区人,早年曾跟着贺龙闹革命,抗日战争时在松滋打过游击,说起话来是洪音亮嗓:“这条拦河坝要筑在虎渡河入江之处,但这段河水湍急,河底多为流沙,筑成这座拦河坝,可是一个技术性较高的工程啊!”。

大队长郑定智上前问道:“饶县长,上级给我们多少时间来完成?”

“这条坝规定长557米,脚宽169米,坝高13米,计划土方19万多方。记住:指挥部只给了我们20天的时间!”

区长乡长村长们一起来到虎渡河边,望着眼前里把路宽的河面,不少人偷偷伸了伸舌头。

饶民太知道要做好这个工程是很不容易的,桃汛随时可能到来。如水涨雨多土被冲走,将会给拦河坝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特别是自己不懂技术。但他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心想:党把这样一个重要任务交给自己是件多么光荣的事!于是他把拳头一举,坚定地对同志们说:“在**人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哦嚯啦!日本鬼子那么猖狂,蒋介石不是号称八百万军队吗?还不是被我们打的落花流水。拦河坝也难不住我们!”身材魁梧的唐忠英“霍”地站起来,声音震得芦苇棚沙沙作响。

“老子这次豁出去了!饶县长,你就下命令筑坝吧!”大队长郑定智脸涨的通红。

郑定智是涴市人,生于1925年,出身贫苦,帮工为生。这次他带领5000民工参加荆江分洪工程,因在堵口截流中表现英勇,被荆江分洪总指挥部评为“甲等劳动模范”。此后他跟随饶民太转战南北,1958年冬带领850名民工支援丹江口水库工程建设,任松滋民兵团团长兼政委,又出色地完成了丹江水库围堰堵口施工任务,此是后话。

筑坝动工后,一连串的困难接踵而来。部分民工见任务大,情绪很不稳定,民工大会上有的民工着急地问:“饶县长。这样大的河口子,怎样堵得住?”饶民太微微一笑,反问道:“你们说,过去土匪恶霸厉不厉害?民工一致说:“厉害,但被我们农民组织起来打垮了。”饶接着又问:“美**队厉害吗?”“当然厉害,飞机和大炮多得很。但还是被我们英雄的志愿军给打得狼狈不堪!”“长江的水大,堵口怕不怕?”饶民太把话题引到堵口上。“长江水是大,口子难堵,但我们人多力量大,是不怕的,一定要和打鬼子和土匪恶霸一样的战胜它!民工们激动地举起拳头异口同声呼喊起来。

工地上几万人在不到两千平方米的圈子里挑土,拥挤不堪,挑起土来走不动。头几天工作效率低得惊人,每人每天只能作土方0?2方,照这样进度三个月也完不成任务。饶民太看在眼里急在心,他深信依靠群众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于是一面向工程技术人员虚心学习,有困难就问;一面深入群众,和农民一块挑土、挖土,一块吃饭,很快就和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他在群众中发起了合理化建议运动,不断召开积极分子会议研究改进工作办法。很快,他就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创造了“堤上分行,堤下插花”的挑土法,并将万余民工编成了土工队、石工队、捆枕队、抛石队、运输队等合理劳动组合,工作效率一下就由每人每天作0?2方,很快地提高到1?9方到2?5方。

由于民工多是农民,起初不易习惯于过有组织、有制度的生活,本来规定每天早上五点半钟上工,有的七点钟还不到工地。饶民太也是穷苦农民出身,了解农民的旧习惯。他拿起扁担和锹,参加民工中一块挑土挖土,从实际进行组织教育;同时有计划的分批带领民工们到进洪闸工地参观工人使用拌合机,工人扎钢筋的工作场面,讲解工人的伟大,说明有组织、有制度,遵守劳动纪律的重要意义。农民们见到工人分工合作有序,围着机器紧张地工作,说明组织起来,力量是无穷的。很多农民受到感动,向饶县长表示:“今后我们要按时上班,不完成任务不回家。”饶民太满意地点点头。

这天,唐忠英“咚咚咚”兴奋地跑到县指挥部,来不及擦去满头大汗,就急着向饶民太报告:“饶县长,采石工地上出了一个女英雄哦!米积台乡的辛志英苦干加巧干,创造了锤石子的新纪录!”原来,建闸工程浇灌混凝土,需要大量的碎石子,且大小要合乎质量,全靠人工锤石,松滋县的上万名民工承担起采石碎石的艰巨任务。

起初民工们没有锤石经验,怎么努力也“白搭”,双手都“开了花”,也满足不了工程进度的需求,民工们是有劲使不上,干瞪着眼没法。米积台镇19岁的妇女委员辛志英胆大心细,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与众姐妹一合计,大胆提出了男女混班,流水作业,分组竞赛的办法。她把20个兄弟姐妹组成三线,男民工负责采石线、运石线,女民工负责锤石线。辛志英还想出了用工地的废草袋、麻袋编成稳石箍的办法,箍着石块,用力猛锤,又快又好,一天下来,人平工效是原来的30倍。饶民太高兴地跑去一看,嘿!还真是个巧办法,他紧握着辛志英缠满绷带的双手,感动地说:“好样的!你是我们松滋人民的骄傲!”

随后,指挥部及时总结出“辛志英小组”的经验,在整个工地上推广。民工们受到鼓舞,焕发出巨大的劳动热情,他们有多大的劲就使多大的劲,锤石记录不断刷新,指标杆显示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保证了建闸工程混凝土浇灌用的碎石需要。县指挥长饶民太还向前来工地检查工作的**和唐天际等总部领导专门作了汇报。

**听完汇报后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并亲切地问辛志英:“你想要什么奖励呀?”

辛志英是第一次见到大领导,红着脸,低着头,双手不住地拧着衣角,腼腆地回答:“我——我想要条大水牛,回到家乡搞好农业生产。”领导们一听,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得辛志英圆脸蛋更红了。

只见**突然收住笑声,郑重地对辛志英说:“我一定要奖励你这个‘碎石先锋’!”

不久,一面“碎石先锋”的大红旗就高高飘扬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

“修呀修呀修的快修的牢,修好节制闸人人齐欢笑。把洪水管制住,把农庄建设好。用我们的劳动换来了人民的幸福。用我们的建筑争来了祖国的富强。挑呀挑呀加油干,每一担沙石泥土都是保卫和平的力量!修呀修呀修的快修的牢,修好节制闸人民永远享安乐呀!”民工们高兴的唱着民歌《修闸口》。

辛志英小组的姐妹们也唱起了民歌《夺红旗》:“红旗飘,红旗扬,竞赛的锣鼓打得响。嘿哟一声石硪起,大家都来夺红旗。红旗飘,红旗扬,立功的声音震荆江,堤上的泥土层层起,箢子扁担喀嚓响。想的想办法,找的找窍门,把堤修得快又好,模范姐姐英雄哥,爱国劳动来竞赛。嘿嘿哟嗬,嘿嘿哟嗬来竞赛!”

这优美的歌声传遍工地,鼓舞激励着那些刚刚获得解放,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们!

一天晚上,饶民太身披满天的星星回到指挥部的芦苇棚里。他坐在床边月兑下已磨穿底的草鞋,只见双脚上打起几个大血泡,脚丫都烂掉了。警卫班长刘元清提着马灯站在一旁,难过地说:“饶县长,你成天泥巴里来泥巴里去,看把一双脚都磨成啥样了!”饶民太忍着钻心的疼痛,用针小心的挑破血泡,顿时鲜血渗出来,通讯员张道武赶紧上前拿起药棉慢慢擦。他一边擦,一边心痛地问:“饶县长,疼吗?”饶民太眉毛一扬,笑着说:“不碍事,当年我在武汉外围东西湖打游击,双脚成天都泡在水里,冬天来了,湖里的冰茬像刀一般割的腿和脚生痛,鲜血把湖水都染红了,我们还不是一样的行军打仗,连女同志都是一样!”他说的是女同志是杨铮。刘元清和张道武在一旁都难过地流起泪来,饶民太看见了,“卜哧”一笑,说:“小刘,小张,坚强些,我们革命者可不能轻易流泪呀!来,我们一起唱一个《荆江分洪小唱》。”边说,边小声哼起来:“湖南(那个)湖北靠长江(啰),荆江(哟)两岸好地方,湖广熟(哟)天下足(啰),米粮(哟)出在(呀)荆江旁。”

听着这熟悉的乡间民歌,小刘、小张擦去眼泪,跟着唱起来:

“只怕(那个)荆江洪水涨(啰),洪水(哟)翻堤水茫茫,田地淹没粮食绝(啰),房倒(哟)屋塌(呀)泪汪汪;

荆江(那个)年年修堤防(啰),我们(哟)日夜担惊慌,年年免不了倒江堤(啰),岁岁(哟)逃荒(呀)到四方;

人民(那个)政府爱人民(啰),日夜(哟)不安呀把法想,看出荆江在危害(啰),定下(哟)分洪(呀)好主张;

荆江(它是)我们性命根(啰),分洪(哟)是国家大事情,男女老少齐动员(啰),一定(哟)要完成(这个)大工程;

不怕(那个)六月大水涨(啰),不怕(哟)彩虹挂西方,有**来领导(啰),改造(哟)荆江(呀)有决心。”

三人正唱的带劲时,忽然,棚外来了一帮人,正是从县里赶来的县委宣传部长杨致远、商业局长史书题、县委组织部干事燕启祥和银行万建国股长等人。杨致远看着瘦的只剩一双大眼的饶民太,难过地说:“饶县长,你辛苦了!现在全县动员,为了荆江分洪工程早日完成,工地上差什么就送什么。我们是送粮食和堵口需要的柳枝和各种器材来的。”燕启祥眼圈也红了,说:“饶县长,你可要当心身体呀!”万建国却哽咽着说:“杨铮行长支撑着想来看你,被我们劝阻了。最近,上级安排我县完成捐献两架飞机和大炮款、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人民币、毛巾肥皂和布鞋的光荣任务,她日日夜夜操劳着,病情加重,可能是胰腺炎。”

原来,年初杨铮突然感到一阵阵肚子疼,有时疼得直不起腰,成天吃不下,不能睡觉。饶民太关心地劝她去医院检查一下,杨铮强忍着痛,说:“可能是老胃病犯了,不要紧,吃点止疼药就行了”。照常坚持忙于工作。饶民太上荆江分洪工程工地时,她痛的更历害了,为了不影响丈夫的情绪,她答应要去看医生。此时饶民太听到万建国说杨铮得了胰腺炎,心里骤然一惊。

众人谈了一会,都出去忙工作。万建国留下来拿出杨铮的信和一条线毯交给饶民太,饶接过一看,线毯是他上堤时留给杨铮的,这条线毯跟随他夫妻俩南征北战,有些年头了,是他们最珍贵的家当。饶民太用抖动的手拆开信,看着看着一股暖流袭遍全身。杨铮在信中说自己的病不要紧,让丈夫不必担心,天气仍凉,大堤晚上很冷,线毯带来给他用。信中还谈到儿子饶嗣平与张宗福的儿子张同康同在县里上学,都很好,不要挂念等等。饶民太当即写了一封短信交万建国带回,并嘱咐万建国回去就说自己一切都好,以免杨铮惦记——

辛志英——建国初著名的全国女劳动模范,她的故事几天几夜也讲不完。她与一位工人和一位解放军一起照的一张照片,被树为新中国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荆江颂最新章节 | 荆江颂全文阅读 | 荆江颂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