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颂 5.第四章 荆 江 纪 念 亭(一)

作者 : 兴利

第5节第四章荆江纪念亭(一)

晚上,大家住在长江修防处。沙市市的钟浩、曹野等领导赶来看望大家,众人又是一阵谈论防汛大事,好不热闹。

很晚了,饶民太和张道武来到唐忠英家,此时唐忠英刚从松滋县上调到荆州长江修防处任副处长。唐忠英的爱人张英急忙开门把饶民太迎进去,因高兴过度,脚下走急了,被绊了一下,身子一歪,眼看就要倒地,唐忠英眼疾手快,上前一把扶住她。张英笑笑说:“没事,没事。我是好久没见着饶专员了,激动啊。”唐忠英故作嗔怪的说:“还说没事,把肚子里的毛毛摔着怎么办?”

饶民太听见张英有了身孕,马上关心的对她说:“对,对!你是要小心走路才行,安安稳稳地把接班人给生下来。”

唐忠英满脸笑容,大着喉咙说:“这接班人嘛,如果是男儿,我就叫他‘长江’,你说好不好?”张英也被逗乐了,笑盈盈地用手指着丈夫说:“好!就叫‘长江’这个名,也好称了你的心,谁叫你是长江修防处的人呢?”

张道武在一旁拍起巴掌来,嘴里不住地说:“哦霍啦!‘长江’,这个名字响当当的哟!”

饶民太也感动了,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都是它的儿女,历史让我们走进长江,去守护它、改造它、利用它,让它兴利除弊,造福人民,这是多么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啊!老唐哟,看样子我俩下半生注定要为治理荆江而奋斗了。”

唐忠英双眼闪闪发光,紧紧拉着张英的手,心里呼唤着:“‘长江’啊‘长江’,你快快出世吧。”

沙市原是江陵县的一个镇,最早它是长江边的一个小渔村,后由于长江改道南移,荆州城失去长江码头,沙市才作为水上门户逐渐繁荣起来,它还有“江津”这个美丽的名字。

第二天上午,沙市市领导钟浩市长陪同饶民太一行考察了沙市市管辖的堤防。钟浩市长汇报说:“去年,在兴建荆江分洪工程时,对大堤进一步整险加固,拆迁了沙市狗头湾、玉和坪等四条堤街房屋,初步改变了大堤旧观。沙市辖区内堤段共完成土方26万立方米,以培修为主。”

原来,荆江大堤第一期加固工程,由荆州专区副专员谢威任指挥长,荆州地委书记顾大椿任政委,于1952年4月16日开工,6月14日竣工,施工长度45公里,完成土方48.86万立方米。护岸工程处于4月3日动工,5月30日竣工,施工长度5849米,完成石方41383立方米。同时转移了沙市至郝穴堤上房屋1476栋。1952年11月,在荆江分洪工程第二期工程中,又进行了荆右干堤培修工程、虎渡河东西堤培修工程、安全区围堤及涵管工程、进洪闸东引堤延伸及闸前滩地刨毁工程、黄天湖新堤、安乡河北岸及虎东堤护岸、护坡工程等,这些工程的及时完成,对防御1954年暴发的特大洪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此是后话。

当来到荆江第一矶——观音矶时,老远就看见一座八面形七层的宝塔屹立矶上,雄伟壮观。钟浩向众人介绍道:“这就是有名的万寿宝塔,系明朝嘉靖皇帝为母亲毛太后做六十寿辰而修建。它高出荆江大堤堤面20余米,砖仿木制斗拱结构,气势磅礴,塔顶乃金钢合制,其上有金刚经全文,笔力苍劲。由石级盘旋而上,仰望塔顶,金黄色宝鼎豪光四射。凭轩远眺,荆州古城影绰可见,沙市市全景历历在目,大江东去,奔腾浩荡,浮光耀金,行船如织,蔚为大观。宝塔外墙嵌有汉白玉雕刻佛像,五层以下每层16尊,六层8尊,七层6尊,共94尊。玉佛造型,端庄稳重,其体积大小,随塔形而变化,更显得气韵生动。内壁装饰着各式各样的浮雕佛像、花砖和文字,其数量达901块。文字砖除汉文字外,还有藏文和满文,分别来自全国八省十七州、府、县、市,极尽各地风貌千姿百态之妙,它反映了明代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

众人又来到与万寿宝塔相对峙的荆江亭。长江修防处随行的同志兴致勃勃向大家介绍说:“这是刚落成的荆江分洪工程纪念亭。该亭分东西两座,均为水泥木质结构,亭尖离地面10米,六根水泥支柱呈六角型摆布,向上延伸与六角亭顶相吻。水泥条凳使支柱相互连接,并留出南北通道,以供游客浏览休息。亭顶尖端向上弯曲,檐下六面有同样木雕,左右各有两支白色和平鸽,中间为红五角星,绚丽多彩,十分壮丽。两亭中各树有两米高的大石碑一块,分别刻有914名荆江分洪工程劳动模范的名单。并在两亭中间建有纪念碑,碑高13米,呈塔形,碑底约4米见方,碑座刻有人像浮雕,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纪念碑正中有**的亲笔题词:为广大人民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周总理‘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的题词镌刻在另一面上,与之相称。左右两面分别为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邓子恢题词和**、唐天际敬撰的分洪碑纪念碑文。”

张道武听说纪念亭中石碑上刻有荆江分洪劳动模范名单,兴奋不已,赶紧上前去石碑下细细察看。不一会,就听他大声喊道:“找到了,你们快来看啊,碑上有饶专员的名字呢!”众人急忙走到西边亭中,只见石碑第三排特等劳动模范人名中果然醒目地刻着“饶民太”几个字。大家将饶民太围住,问长问短,对他肃然起敬。

饶民太站在高大的纪念碑前,两眼久久注视着**的亲笔题词,眼前又闪现出去年激战虎渡河的那一幕幕情景,眼眶开始湿润起来……

时隔12年,1965年5月,初夏的阳光将浩瀚的荆江照耀的格外闪亮。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在湖北省长张体学和荆州领导陈明、饶民太的陪同下,视察了荆江分洪工程、荆江大堤和沙市市工业展览馆。董老不顾年事已高,仍兴致勃勃看完荆江分洪工程和荆江大堤,他对如此浩大的工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再三叮嘱饶民太要继续发扬模范精神,为人民再立新功。

后来席国珍参观这里作《人月圆?荆江分洪工程赋》曰:楚天辽阔江流远,极目思悠悠。无边春色,绿杨虎渡,芳草龙洲。长龙横卧,金堤雄峙,烟柳平畴。当年鏖战,英雄无数,功绩长留。

李西亭作《军民携手写鸿篇》曰:覆地翻天四十年,军民携手写鸿篇。曩秋江水楼头淌,今日洪澜闸畔怜。无数良田资保障,万千农户保安全。春风拂处开颜笑,锦绣前程胜似仙。

陈家靖作《过南横堤忆军工腰斩黄天湖》曰:金堤一道大湖横,劳苦功高子弟兵。蚌片如刀堪切骨,菱芒似箭任钻筋。淋头暴雨歌声悦,没月复淤泥笑语频。百里洪区凭砥柱,光辉史册永留名。

蔡彦彬作《参战者之歌》曰:一声仿下众志城,服务人民子弟兵。水陆兼程无日夜,全师挺进驻江陵。强将精兵水四师,雄心壮志举红旗。降龙伏虎皆骁勇,最是频传捷报时。主力攻坚解放军,军民合作战高温。炎天奋斗荆江岸,忘却疲劳日夜拼。工程七十五天完,举世奇闻处处传,剪彩庆功会=齐摄影,军民团结共联欢。粤汉京班楚剧多,频频慰问私穿梭。浏阳河**真切,主席恩深万姓歌。

邓传杰女士作《沁园春?分洪工程志庆》曰:回首当年,白水无情,垸溃堤冲。尽怨男恨女,流离境外;苍头弱冠,辗转沟中。旧冢埋冤,新坟饮恨,万户萧疏枳棘丛。声霹雳,有红旗一举,力挽苍穹。荆江号召分洪,喜30万军民架彩虹。看黄天湖上,战天斗地;虎渡河畔,啮雪餐风。塔顶垂名,黄山带笑,欢庆人民镇孽龙。此战役,赖中枢决策,伟绩丰功。

这些讴歌当年30万军民艰苦奋战荆江分洪工程的情景,栩栩如生,就像是在昨天……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荆江颂最新章节 | 荆江颂全文阅读 | 荆江颂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