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与争 2.第四十一章 巅峰时刻(B)

作者 : 草叶笛

第2节第四十一章巅峰时刻(b)

第四十一章巅峰时刻(b)

为了实施这个庞大的防御计划,李奇微前去拜访了南朝鲜总统李承晚,当面向这位已经74岁的老人提出要征集3万名劳工,帮助联合**修建这一系列防御工事。抓夫派差,在美国可能是件很难的事,但是在东方这点事实在是太小儿科了,一个胆大点的村长就可以拍板——在村里拉几个人去做苦役算个啥啊!听说美国人要劳工修阵地,一直担心被杜鲁门放了鸽子的李承晚心里乐开了花;第二天李总统就召集了1万人交给美国人;几天后美军要求的3万人就在各预设阵地上挥着十字镐、小铁锹干得满身汗水——干活既有饭吃还有钱拿,估计组织劳工的人还可以趁机大赚一笔。

1950年的最后一天,下午5点,志愿军7个炮团的106门大口径火炮向南朝鲜部队据守的一线边境阵地,进行了一个小时的猛烈炮击后,中朝联军30万士兵在200多公里宽的战线上,同时向主要由南朝鲜军据守的边境阵地发起攻击。在尖锐的铜号声和凄厉的哨子声中,第一线的南朝鲜士兵纷纷跳出阵地往南跑,不到半个小时,志愿军38、39、42军就突破了联合**在三八线附近的阵地;战至晚上8点半,全线突破的消息就传回了中朝联军总司令部。

富有跑路经验的南朝鲜士兵,在51年的第一天早上已经出现在汉城街面上。据李司令官奇微中将回忆说,他当天上午就亲自跑到汉城北边的公路上,企图收容南逃中的南朝鲜士兵。可是不仅南朝鲜的溃兵们不买账,就连那些美军顾问团教出来的南朝鲜军官,也装着没看见李中将领子上的三颗星星,都埋着头从他身边挤过去——往南,再往南,远离从北边过来的中国人,南朝鲜官兵的脑子里只有这一个念头。

挡住这股南下洪流的是年迈的李承晚。南朝鲜人撰写的书籍说,当时他们的老总统身着白色的传统服饰立在路中间,慢慢地南朝鲜溃兵们开始在他身边聚集;重新编组、分发武器后,这些溃逃的士兵又在军官的带领下转身北上。随后,李奇微派美国宪兵在各条南撤的道路上设置了多重岗哨,制止前线败兵溃逃。这一招十分有效,战线暂时稳定住了。

在新年攻势中方虎山终于找到了发挥武力的地方,北朝鲜第2、5军团在他的指挥下,沿着春川——原州公路迅猛前进,切断了当面南朝鲜第5、第8师的退路,直接威逼原州。如果原州有失,还集中在汉城附近的美军就有被分割包围的危险,无奈之下,李奇微只好命令已经划归第10军指挥的美步2师,带伤前去防守原州。阿尔蒙德不是个喜欢撤退的人,1月2日,美步2师和步7师(刚从长津湖回来)出现在原州正面,并声称要坚守不退。

是撤退的时候了,李奇微心里暗暗地说。1月3日晨,李奇微发出了撤退的命令,并强调说第8集团军的方针是“尽可能给敌人以更多的损失,接着就迅速月兑离,后退到新的防线上”。撤退命令同时传递给南朝鲜政府,这次李承晚没有扭捏作态,立刻就将政府迁往釜山。

事实上早在一个月前,当联合**在战场上受挫时,南朝鲜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撤离计划了,当时各地难民不断涌入汉城,已经引发了汉城市面上的混乱,往南疏散难民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南朝鲜政府社会部和交通部联合设立了救援对策办公室,相继设立了救护组、物资组、医疗组、运输组、涉外组、后勤组、策划组等,并在南方各地设立了一系列收容所,整个工作在50年12月24日完成。

撤离准备工作完成的当天,李承晚就向国民发布了避难声明,呼吁“南方有亲友的人们,尽早携带粮食和衣物离开汉城”。汉城市民的避难行动在李承晚发布总统声明后就开始了,但是抛家舍业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所以到1月3日这天仍然有约100万人滞留汉城市区。

祸总是不单行。51年元月的汉江也不同往年——正常情况下,这个月份的汉江已经封冻,人、畜可以自由通行,但今年江面上的冰层还只有10厘米左右,从上面通行并不安全,因此难逃的市民都集中在几座桥梁附近(除开原有的人行桥外,南朝鲜政府共架设了三座浮桥,美军架设了两座舟桥)。

寒风凛冽、雪花飞舞,难民队列在江边慢慢蠕动,就有性急胆大的人跨上冰面。先行者(单身、空手)安全通过后,后继者(有些人还赶着满载的牛车)立刻涌上冰面。终于,牛车压碎了薄薄的冰层,带着周围的人一同沉入江水。当勇敢大哥伟岸的身躯消失后,人们才能看清躲在他背后的小弟的狰狞面目,不过为时已晚。在整个撤离过程中,据说有近千人沉入汉江,而逃难的人群没有停留、没有哭泣,只是麻木地往前走。

1月3日午后3时起,美军封闭了江上的浮桥(原有的人行桥除外),只供军队通行。联合**担任后卫的是美步25师和英第29旅,当25师的后卫第27团开始撤离汉城时,李奇微也离开他了在汉城的指挥所。

这不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时刻。李奇微收起桌上的全家福,然后将一件已经穿烂的睡衣钉在办公室墙壁上,并在睡衣上写下一句话:“第8集团军司令官谨向中**队总司令官致意!”1月4日下午,志愿军39军116师和人民军第1军团联袂进入汉城,沙场征战几十年,彭德怀终于登上了他军事生涯的巅峰。

在从汉城撤离前,联合**对可能被志愿军利用的设施进行了彻底的破坏,焚毁了全部来不及转运的物质,留给志愿军的是一个空城、一片废墟。1月6日,美第8集团军按计划一举撤退到37度线附近的预设阵地,紧随美军部队的是绵延不绝的难民队伍——志愿军在跨过汉江后,按计划转入休整。严寒中,逃难的民众虽有联合国救济机构提供一些食品、衣物和医疗用品,但是仍有无数人冻饿而死。战争带给平民的除了死亡,还是死亡,来不及悲伤、哀悼的死亡!

随着联合**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以英、法两国为首的西欧国家坐不住了。1月13日这些国家在亚洲13国提案基础上,向联大提出了一个达成朝鲜停火和解决远东问题的五步方案:第一、立即停火。停战期间双方不得准备新的军事进攻;第二、一旦实现停火,双方要寻求永远解决朝鲜问题的方法;第三、外**队要在适当的阶段撤军;第四、停战期间整个朝鲜的管理,由联合国批准的委员会负责;第五、为了解决台湾的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建立一个包括中、苏、英、美等四个国家在内的机构。

几十年后我们都知道这个提案是对中国人最为有利的方案,假如依此提案就地停火谈判,中国可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战争,并一举解决台湾问题,拿到联合国席位,直接在联合国形成中、苏、美、英四大国鼎立的局面。对于南北朝鲜而言,则继续维持战前的局面,外**队要“在适当的阶段撤军”。对于美国而言,这个方案就不是一个体面的停战协定了,用美国参议员塔夫特的话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最完全的的投降”,因为该方案的第五条是美国曾经要坚守的底线。

拿到这个“五步方案”的底稿后,艾奇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接受,意味着美国的失败,政府将受到共和党人(也许还有民主党人士)的猛烈抨击;不接受,美国不仅会得罪盟友,还要落下破坏和平的罪名。经过缜密的思考后,艾奇逊决定铤而走险,将宝押在中国政府会再次拒绝这一方案上——在他的回忆录中,艾奇逊说50年12月中国拒绝联合国的停火协议案,已经表明中国领导人在政治上尚不成熟,因此可以对中国寄予厚望。

在联合国投票表决时,美国表示“尊重西欧各国的意见”对方案投下了赞成票,最后结果,该提案以7:5获得通过。联合国秘书长随即将表决结果和方案转交中国政府;1月17日,中国政府回答:不包括政治谈判的停火方案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艾奇逊赌赢了!

涉过险滩后,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美国人迅速展开反击:1月20日,美国向联合国第一委员会提交了一项提案,其中公开宣称红色中国为侵略者;1月30日,联合国政治委员会以44票对7票(全为弃权,无反对票)通过了美国提出的谴责中国为侵略者的提案;2月1日,该提案又在联大获得通过。5月18日,联合国大会又通过对中国大陆实行禁运的决议,有43个国家接受并执行了这一决议,新生的中国一步步落进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在外交上节节胜利的同时,联合**在朝鲜的军事形势也似乎有了某种转机。首先阿尔蒙德率领的第10军没有从中部战线后撤,其次,就在联合**进入37度线附近阵地的次日,李奇微就命令美25师第27团派出一个特遣队,自平泽向北边的乌山展开侦查行动,结果显示那里没有中国人驻防。受参联会委派前来察看朝鲜形势的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将军,则不仅飞到了联合**防线以北2公里的地方,甚至还降落地面参加了一个前方巡逻队的侦查活动。返回华盛顿后,科林斯上将和范登堡上将告诉参联会,东京的麦克阿瑟大大夸大了朝鲜的危险局势,他们认为美军可以在朝鲜呆下去。

在拒绝联合国停战方案的同时,**也在积极筹划将美国人彻底赶出朝鲜的最后一战。1月15日,北京的**向斯大林发出了一封电报,详细阐述了其对朝鲜局势的看法,表示“在2—3个月之内彻底完成必要准备工作之后,进行最后一项决定性战役”,并预计美国人要么是因“害怕困难而撤出朝鲜”,要么是“在釜山——大邱地区进行顽抗,一直到确信抵抗徒劳无益为止,此后将撤出南朝鲜。”在朝鲜的志愿军官兵中,则广泛流传着“一瓶牙膏主义”,意思是只需要用完一瓶牙膏,就可以将美军赶出朝鲜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战与争最新章节 | 战与争全文阅读 | 战与争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