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的那个暑假,好像并不难熬,唯一令赵亦中难以忍受的,就是爸爸不定期的醉酒,还有跟二姐的吵架。
赵亦中隐约感觉到,二姐好像在有意回避自己,更不会主动来找他领说话。那时,赵亦中已经很闷了,二姐的这种变化并没有被他很快的感知到,直到他在暑假中觉得太无聊,他才突然想起自己的二姐。
他开始主动去找二姐,每一次去,二姐好像并不愿意见到自己。赵亦中进去后,说不了几句话,便会被二姐轰出来。暑假刚过半,赵亦中便很少再去找二姐领,玩耍了。
初二放假前,老师告诉他们,初三要重新分班。赵亦中很高兴,他期盼着自己能和赵嫣云分到一起。整个暑假中,他都在想着这件事,甚至因此,而做一些颇为迷信的事情。但在别人看来,他做的那些事,很神经质,莫名其妙。
比如,有时在关门的时候,本来他是按着往常的习惯,随手一关,可就在下一刻,有一个念头便不可抑止的冒了出来。他忽然觉得,自己应该再去锁一下,要是自己不去做,自己和赵嫣云就绝不会被分在同一个班里。
又比如,他从自己屋里出来去上茅房,走在路上时,忽然看到一张纸片,正常情况下,他不会在意。但有些时候,他就会突然转身,将纸片拾起,然后扔到厕所,或者扔到厨房的灶筐里。他认为,如果他不把它拾起来,那他和嫣云的事情一定会泡汤。
现在的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原先与二姐相差将近10厘米,这一年来,赵亦中追上了不少,这让他很高兴。终于不会再有人拿他的身高说事了,也不会有亲戚再笑话他不如二姐高了。爸爸妈妈好像也不再为这件事担忧,他们可能觉得自己一定会追上二姐,甚至比二姐还高。
爸爸妈妈,还有那些亲戚朋友,他们总是拿自己和二姐做比较。不仅比学习,还比身高,总之,没有一点不能互相比。在赵亦中看来,最不可思议的,便是有人拿他们的长相做比较。这一点,赵亦中就搞不懂了,自己是男孩子,二姐是女孩子,这男孩子跟女孩子比长相有什么标准吗?
赵亦中不懂,但大人们照常拿来说事,这让他很是苦恼。因为,大部分人都说二姐长的漂亮,没几个人会认同自己。好在,妈妈一直在说自己长的帅。虽然,赵亦中很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但总算是一个安慰。这时候的他,已经不再全盘信任周围的人了。
他的经历,他的内心发展,已经让他对这个世界产生了下意识的怀疑与否定。但这种意识还并不明显,表面上看来,他还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好学生。赵亦中本身,也在寻找心灵的出路,或者说,他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有在特定状况下,才会让他意识到,才会让他主动去接触。大多数情况下,他都被虚幻的外界变化给影响了,或者说是被欺骗了,在外界的作用下,他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变化。
这种情况,仿佛是一个人在两个世界,又或者说,一个人同时具备了两种性格。
一种性格,赵亦中基本上能够处理正常的社会交往与接触,采取一些很圆滑的手段,来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能够学习并沟通外界。
一种性格,赵亦中坚持着老师的教导,爸爸妈妈的教育,相信童话故事,这种人格将他禁锢在自己对外界世界美好的幻想之中,在这个虚拟的幻界中,爸爸从不喝酒,妈妈从不哭泣,老师从不体罚孩子们,而他也和孩子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玩乐。
从心理学角度,第一种性格是赵亦中的主格,第二种则是分格。童年的经历,接受到的教育,让赵亦中的主格受到长期的压抑,而这个压抑又促使赵亦中产生了分格。主格的所作所为,让分格承受了的压力,或者说,主格的处事方法,并不符合分格的行为标准,这种无可逆转的状态,让分格长期处于压抑状态。
但反过来讲,分格的存在,同样给主格造成了的困扰。在赵亦中想要玩耍或者想要通过变通手段来达到目的时,分格便会在主格的选择之下,出来反抗或者反驳赵亦中的这种处事方式。
白天,在学校时,赵亦中基本上是在主格的作用下学习,与同学互动。到了晚上,当赵亦中回到自己的小屋之后,分格便会站出来指责主格在白天所犯的“错误”,让赵亦中处于后悔、愧疚、愤恨的状态之中。这个时候,基本上就是分格奠下,在分格的作用下,赵亦中会非常努力的学习,不会想到去玩耍,不会去想看电视,甚至,它会让赵亦中弥补主格在变天犯下的“过错”。
在分格的意识下,赵亦中会按照爸爸妈妈的教育,老师的教导,给自己最严苛的标准。所有的时间,都会用在学习之上。同时,分格是赵亦中对美好世界的幻想,在分格主导期间,他不会想到爸爸醉酒,不会想到妈妈哭泣。
但爸爸醉酒与妈妈哭泣,并不是分格能够控制的,当这些事情发生时,分格便会表现出强烈的愤慨,强烈的排他性。
一方面,这些事情的出现,是对赵亦中的分格存在理由的颠覆,这些事情否认了分格存在的基础依据。
另一方面,当这些事情发生之时,主格就会逐渐占据主动,将分格再次压制下去,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分格才会出奇的愤怒与不甘。
这种事情,不要说赵亦中的父母,就算是学校的老师,医院中的大夫,又有几个人知道?
没人知道。
这种事情,就算是现在坐在电脑前面正在观看本文的书友们,又有几人会认可?
它听起来就像神话,更像玄幻,更有人会认为,这压根就只是一个故事而已,这压根就只是笔者的自我幻想。
长久以来,很多人包括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社工以为多重人格是非常之罕见的疾病,其实不然,只是由于太多临床工作者都缺乏正确认知,以致不少误诊情况,再加上一般人的讳疾忌医和迷信等等,所以很多个案都漏报、少报了。正如在《镜子里的陌生人──解离症:一种隐藏的流行病》所言,解离性障碍其实是一种隐藏了的流行病,而多重人格只是其中一型而已。(引自:维基百科“解离性人格疾患”)
赵亦中分格产生的具体时间已经难以判断,或许他是在青春发育期开始时产生的,又或许,他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潜伏在了主格之下,直到青春期到来,才真正显现,开始发挥作用。
与赵嫣云的初恋,是他主格的自我意识发展而成。而赵亦中迫于舆论,迫于老师的教导,学校的压力,最终放弃这段对当时的他来说,唯一的一个可以得到心灵抚慰的事情,则彻底激发了分格的形成,同时也让主格变得更加自我,更加叛逆。
赵亦中在学校期间受到学习成绩的影响,其主格的发展是充满乐观、向上、开放的。分格的存在,则基本上是反向发展,它强调做事严格按照规矩,遵守传统美德,严守学校纪律,一切依法办事,没有人情,没有世故圆滑。
但主格对外界的认识,并不是分格所想的那样,主格顺应社会风俗,能够适应社会处事习惯,在适应中又能保证学习成绩优异,达到主格所期望的目标,完成赵亦中最原始意识上的满足。但正因为这样,分格才会受到来自主格的抑制,主格的存在颠覆了分格的认知,分格不可避免的受到长期压制,以至抑郁。
同时,分格的形成,又是赵亦中自我意识中寻求安全港湾而诞生。它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赵亦中人格的一个补充,在学校时,他能通过主格的作用得到大家的关注,赞美,认同。在家里时,他又能依靠分格,让他享受到安心、宁静,让他摆月兑主格在白天受到的不平,摆月兑来自爸爸和妈妈带给自己的压力。
但分格的存在,却是对主格的一种否定。赵亦中意识不到自身的问题,他只会以为自己真的做错了,真的不应该那样做,其主格同样会受到来自分格的抑制,长此以往,主格同样开始抑郁。
两种人格的交互存在,而赵亦中又意识不到这个问题,抑郁的产生就不可避免。而接下来,外界的变化,又加剧了主格和分格的矛盾,在本就产生抑郁的前提下,外界变化,进一步助长了抑郁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主格想要发展,想要摆月兑这种困境,主格中的自尊因素,变的更加强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这种变形的自尊逐渐发展成了自我关注。
而分格同样想摆月兑这种困境,但现实的外在因素,并没有给分格成长的空间,同时,在学校期间,分格的存在也被主格压制,虽然,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主格因为外在因素,对分格的压制作用降低,但分格自身的发展力却并不能让分格获得突破。
一年多以后,主格的存在帮助赵亦中摆月兑了困境,或者说,是外界因素的主动撤离,让赵亦中认为,是自己成功突破困境而忽略了外界因素的变化。
主格的成功,让分格难以承受,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分格被压制的更为强烈,而外在因素的变化,也让分格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分格,在一年多以后,被迫潜伏。
直到,赵亦中上了高中以后,分格再次遇到了天大的机遇,它破土而出,重新长成,更因其上次的经历,分格的出现变得更加诡异而不可琢磨,它在无声无息间,与主格混杂在一起,与主格同时成长,而这,给赵亦中带来了真正的灾难!
(PS:求推荐,求收藏。本文评论区,会列出关于解离性人格疾患蝶子,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最后,求票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