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大雄推出的这个第一方案,实质是反用了欲擒故纵法。因为他知道,这两位副部长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不是常务副部长的最佳人选,廖志国十有八九不会同意。话再说回来,即使廖志国勉强同意了此方案,于贾大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身边多一个傀儡,总比多一个敌手强吧。
从内心深处讲,贾大雄最希望实现者,其实是第二方案中的最后一个选项。
贾大雄的第二方案中,首先选择黄一平不过是某种障眼法。他知道,对于黄一平的出路,廖志国已经有了明确意向——放到阳西做区长。他将黄一平列入常务副部长的首选,虽然只是一种姿态,却也有多重意义:一来,可以取悦廖志国、拉拢黄一平,说明我贾大雄眼里看重你廖氏阵营中人;二来,你不是不放心我贾某人,要将贴身秘书派到组织部来监控吗?我干脆给他个常务副部长的位置,让他名正言顺来当这个眼线。当然,贾大雄也明白,漫说廖志国不会放,就是放了,黄一平本人也不肯来。因此,这个摆布实质上是起到掩护作用,既麻痹了廖志国,又为后边的胡春来做了铺垫。
选择文化局长徐晓凡,则有一箭双雕之意。在廖志国的圈子里,徐晓凡是个八面玲珑之徒,仗着其老爹的双仁集团做后盾,明着投奔廖志国,暗中却也已经走了苗长林、贾大雄的路子。这种狡兔三窟、脚踩几条船的路数,在官商两界皆司空见惯。既然阳城官场尽人皆知,徐晓凡是你廖志国的亲信,那好,我贾某人干脆将他作为常务副部长人选,成了可以卖个人情,一边笼络了徐氏父子,一边示好于你廖书记;假如不成,又正好委过于廖志国,或许能将徐晓凡从氏阵营离间出来,也算是一种招安手段吧。须知,最近一段时期,“三剑客”们一直想在廖志国阵营打开缺口,却苦于无从下手、更无明显成效。眼前,如果徐晓凡能够倒戈,也许就能从他那儿取得重大突破,获悉廖志国夫妇收受贿赂、以权谋私那些具体事实。
那个教育局常务副局长胡春来,则是苗长林、贾大雄的一个铁杆亲信,别看名次排在最后,却是他们最希望成功的人选。按照贾大雄的如意算盘,只要运筹得当,胡春来极有可能后来居上、爆冷胜出。
总之,贾大雄准备的两套方案,于他而言,并无好差、优劣之分,只有更好与最好之别。而对廖志国来说,则可能个个是倒钩,处处有陷阱,一旦选择不当了,则会让组织部这个重要人事阵地,又一次完全落到“三剑客”手里。
16
现在,就得专门说说教育局常务副局长胡春来了。
胡春来其人,本是阳东区中学教师出身,精通理科各个门类,尤其在高中数学、物理两门更为拔尖。早在三十出头的年纪,就已经是中学特级教师、市级课题带头人。当年,苗长林担任阳东区长时,胡春来做过中学校长、区教育局长,是个在全市教育系统内小有名气的专家型领导。
细说起来,像胡春来这样的人,如果一直在校园和讲台上坚守下去,也会大有前途,不说成为叶对陶、季羡林之流的教育大家,至少会在一定范围与领域独领风骚。只可惜,一旦入了仕途这一旁门,反倒使其专业荒疏、特长不再,前程未必有多光明。
熟悉中国当代史者皆知,解放初期一阵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之后又有一阵子,为了表示对知识与人才的尊重,风行让专家学者转行从政担任领导干部。其实哩,现在看来未必是件十全十美的好事。就说解放初的那些专家吧,欢天喜地担任了各级领导,整天忙于繁杂的行政事务,又不得不卷入种种撕扯不清的人事纠葛,不消三五年,自身的业务专长渐渐不再,专家队伍里便减少了许多拔尖人才。更为可惜的是,此后不几年,反右、文革风潮中的大量受害者,恰恰就是这批从专家转任领导的当权派,因为这批人不改知识分子天生的率真,说话办事不喜耍手腕、玩权术,很快就成为应声而落的枪下之鸟。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批精英,虽然赶上了开明、开放的好时代,其中不少人在各级领导岗位上颇有建树,也从根本上扭转了干部队伍知识不足的状况,可毕竟还是使其中一些人放弃了学术专长,而且也并非人人能都成为不错的党政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