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要去渔阳?”老人坐在席上,听了田畴的汇报后,思索了片刻,随即便大喜道,“天助我也!”
“师傅,那刘和一定要杀吗?我觉得他说笮融是佛家的败类应该不错,否则,当初明帝又如何会兴建白马寺来供奉这么一个邪教?”
“哼!一句败类就能解释一切了吗?一个好的教派又如何能轻易产生败类?即便有了败类,那也该及时地被清除出去。那笮融建浮屠寺和九镜塔,大摆浴佛会,这些事情可都是得到了佛家的认可的,他贪没贡品,杀害官吏,声势搞得那么大,佛家可又对此说过些什么?你能说他完全与佛家无关吗?”
“……”老人一连串的反问让田畴的心中又产生了疑惑。
“唉~”老人叹了口气,然后又接着对田畴循循善诱道,“要了解一个教派,不能只看的教义写得如何正义,还要看他的教众信徒是否都是行的善事。要了解一个人也一样,不能只听他说了些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些什么。有些人满嘴的仁义道德,但行的却是坑蒙拐骗,这个世上说一套做一套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上位者更是如此。”
“既然如此,那么师傅您又为什么能相信袁绍呢?”
“我不是相信他,我只是希望能借助他的力量,早日结束这个乱世。只有结束了这个乱世之后,平民百姓才能有好日子过,也只有到了那时,我们墨家的思想才能有机会被君王采纳接受。在乱世之中,劝他们兼爱、非攻,也的确有些强人所难。当年我们的师叔祖张子房辅佐刘邦建立大汉,也是这个原因。其实,连师叔祖自己都承认,刘邦并不是最好的人选,但那时,除了刘邦,他又能选谁呢?重新再找一个,必定会让那个乱世再多延续几年,而老百姓又要再多受几年的苦。现在也一样,我不否认袁绍不是最好的人选,但现在也就只有他有实力能够尽早地让天下安定下来。”
“我不明白,当年师叔祖为什么不选择项羽或者其他人?”
“其他人的实力太弱,而项羽则是一个自己非常有主见,谁的话都听不进的人,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会采用墨家的思想治理国家?就好像现在的那个刘和,你仔细想一想,在你和他的谈话中,是不是都一直是他在说,你连搭话的机会都没有?其实刘和和项羽都是一样的人,他们身份高贵,必然觉得世界上的一切都该围着他们转,他们根本理解不了民间的疾苦。但袁绍则不同,他至少还能听听身边人的意见。”
“可袁绍不也一样没有听田丰的意见吗?”
“但他听了逢纪和郭图的,只是判断上的失误而已。”
“……”田畴觉得自己说不过师傅,也不愿意与师傅再争辩下去,于是适机地闭上了嘴。
老人见徒弟不说话了,以为他终于被说通了,于是又道:“既然刘和让你一同前往渔阳,那么你就与他同去,采买些东西后,你就立刻回寨子。”
“是,师傅。”田畴应命。他明白,师傅已经铁了心要杀刘和,自己是无论如何也劝不了了。师傅就是墨家的矩子,矩子的命令,他必须服从。
当田畴在木工小院与他的师傅讲述刚刚从刘和处听来的那些,讨论笮融是否是佛教信徒中的败类,佛教是否是一个邪教的时候,蓟城的县衙内也在讨论着这个话题。甄宓将刘和与田畴这几天谈话的内容全都记录了下来,并整理成册,让卢毓帮助校验。卢毓在校验的时候,突然问道:“关于佛教和白马寺,我也曾听我爹爹说起过,可他只说过,寺中那些个僧人的目标是将自己修炼成正果,而并没有提出过什么要普渡众生的概念,主公又是从哪儿听来这么一个说法的呢,他们要把众生渡到哪儿去呀?”
卢毓的问话让甄宓愣了一愣,道:“你倒是提醒了我,我也曾听我二哥说起过洛阳的白马寺和里面的僧人,他说那些僧人整天敲着木鱼,念佛拜佛,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自己能修炼成正果,死后能到什么西方的极乐世界。说他们的目标是要普渡众生,倒还真没听二哥说起过。”
两人于是决定去找刘和问问,也好在笔记上把这事给写清楚。不过刘和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将他俩整理好的笔记舀在手里看了看。这个时代的字,大多数都是扁平的隶书,但甄宓却是写得一手字体方正的楷书。字写得十分工整漂亮,刘和已经能够辨认出其中的不少,但却对这一整篇笔记傻了眼,他完全不明白上面写着的这些是什么意思。刘和无奈地摇了摇头,疑惑地问道:“这上面写的东西是我说的吗?我好像不是这么说的呀!”
“公子,你的确是这么说的,只不过你说的那些话落在了纸上后,为了便于阅读,我才改变了一下。表达方式上的确不同,但内容是完全一致的。”
“可为什么?p>
皇前盐宜档幕埃?晖暾??⒁蛔植徊畹芈湓谥缴夏兀俊?p>
“公子,我听你与田先生说话的时候,脑子挺清楚的呀,可怎么现在犯糊涂了呢?连这都不知道了?”
“难道我应该知道吗?”刘和奇怪地反问道,“我猜,你是想要偷懒,少写几个字吧?”
刘和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语气有些不善,但甄宓却听了很不舒服,她没好气地白了刘和一眼,没有继续回答。
在一边的卢毓见场面有些尴尬,急忙劝道:“甄姐,你不是说主公曾摔过一跤,把脑子摔坏了吗?这样的小事,主公一定是不记得了。”说完,卢毓又向刘和道:“主公,还是让我来解释吧。”
“好,你请说。”刘和非常客气地应道,随后他又看了看甄宓,似乎意识到了自己刚刚好像得罪了她。
“主公,是这样的。以前我们用丝绸、竹简等物记载文字,丝绸很贵,而在竹简上刻字又很花费功夫,现在虽说有了纸,但蔡侯纸太过粗糙,不适合写字,而左伯纸的价格也不便宜,所以一般人用的还是竹简或者木简。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落在纸上的文字就必须精简,这自然与我们平时的说话不同。”
“原来是这样!”刘和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的确应该是人尽皆知的常理,但自己还真的对此不清楚。他抓了抓头,自我嘲笑道:“看来,那一跤的确是把我给摔傻了。”
“可我怎么觉得公子一点儿也不傻啊?”甄宓冷冷地说,“你与田先生说治国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而对于佛教的了解也掌握得如此清楚,怎么就会对这些常识一点也不懂呢?”
刘和听出了甄宓的话中带刺,他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得罪自己的爱人兼最佳秘书,于是立刻笑着赔罪道:“好了好了,这个我还真的不知道呢。刚才是我错了,我向你赔罪!”说完,他又立刻扯开了话题,道:“你们不是想要知道普渡众生是什么意思吗?想要知道我又是如何知道这个的吗?我这就告诉你们。这是当年我遇到了一位高僧,他告诉我的。”
“一位高僧?他叫什么名字呢?”甄宓没有死揪着刘和的错不放,她是个聪明的女人,聪明的女人知道什么时候该适可而止。
“名字?这位高僧的名字叫做……好像叫做……”刘和吞吞吐吐,装出一幅苦苦回忆的样子,其实他正在思索的是如何回答才不会出差错。随便说一个名字并不难,但如果日后有人去白马寺中查对,那也是一件令人讨厌的事,因为不知道是不是会带来什么麻烦。不过,这难不倒他,片刻之后,刘和便想到了一个名字和应对的说辞,于是道:“我想不起来这位高僧的名字和法号了,只记得我给他起了一个绰号,我叫他葡萄。他是一个云游僧人,并不住在白马寺里。”
“葡萄?你怎么给他起了这么一个古怪的绰号?”甄宓笑道,“他长得很像葡萄吗?你是怎么认识他的?”
“我叫他葡萄的原因是他特别喜欢吃葡萄,那段日子,每次看到他的时候,他的手里总有一串葡萄。至于是如何认识他的,这个就说来话长了。”刘和故意停顿了一下,把两个听众的胃口都吊足了之后,才继续道,“我记得那一年,白马寺里搞了一个小型的佛会,有一个僧人在佛会上说了一段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爀使惹尘埃。’大家都说这个偈子好,我当时年少轻狂,总想着标新立异,所以就挖空心思想要作出一段更好的偈子。最后终于在佛会结束,回家的路上想出了一段,就与我的随身侍从说了。我记得当时我作的偈子是这么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公子所作的确比那僧人的要强!”甄宓忍不住插嘴赞道。
“主公真是好文采!”卢毓也在一边赞道。
“你们也这么认为?”刘和笑了笑,暗自得意,又继续自己的故事道,“当时那个葡萄正好路过我身边,听到了我的偈子,便立刻说我的悟性好,有慧根,有佛缘,要我入佛。于是就这么认识了。”
“那么主公入佛了吗?”
“当然没有!”刘和笑道,“不过却和他成了好友,聊了不少东西。我所知道的那些佛教的东西,都是从他那里听来的,比如,普渡众生。”
随后,刘和向甄宓和卢毓两人简单解释了一下“普渡众生”的意思,又说了一些自己脑中还记得的佛教故事,这让两个听众听得如痴如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