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赵宏伟和在深圳,广州的几个发了财的高中同学,组织了一场同学会。
纪念高中毕业二十周年。
据说,有两种人不喜欢参加同学会,一种是混得特别好的,一种是混得特别差的。
另外有两个,一个在广州做外贸,赚了不少。
一个在深圳做电子行业,也是发展的不错。
在其它同学里,混得风生水起的,赵宏伟要算一个。
这场班会准备的并不久。
由广州的做外贸的同学负责联系广州的同学。
深圳的由赵宏伟联系。
另一个同学则通过人找人,把在客家老家,和在外地发展的同学,也联系上了。
班级当时才二十多个同学。女生更是一个手伸出来就能数得清楚的。
高一入学的时候还多些,好象有四十来个,但读着读着,有的人跟不上学业,自己不读了;有的人家里条件不好,想让孩子早些外出打工赚钱,也半路退出;真正读完的,最后连一半都不够。
毕竟那时候,女孩子早早外出打工,赚钱,嫁人才是正经路子。
肯让家里女孩子读那么高文化的家庭,几乎是凤毛麟角。
现在要找人,比以前容易多了。
网上有校友录。可以联系一部分人。
家里一发消息,就算找不到那个人,但乡下亲戚往来的,总能通过一定的关系,把外面的联系方式要到。
张罗了一个来月,同学会就举办了。
三个“有钱人”为本次的聚会,承担了酒店的住宿和酒宴。凑了二十来万出来,计划是一个人身上大概花一万块。
但为了给同学们留一些面子,他们并没有把全部费用一起结掉,而是提出,还需要印刷纪念册,需要同学们的捐款。
大家一个人象征性的交了一百元,二百元的。钱多的交一千,二千,说到时候开完同学会,若是还有剩余,就建立一个基金会,帮贫助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