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北京姑娘与上海男人的婚姻危机:双城生活 四 婚礼是一场甜蜜而疲劳的斗

作者 :

郝建国啧啧称奇:“40分钟加4小时!这时间可大了去了!”牛一蓓不甘示弱地从包里翻出栗子:“亲家!我在咱北京的‘秋栗香’排俩钟头队!给您买了上好的栗子!您尝尝!”

厨房里,郝京妮正在大显身手烙面饼,嘴里忙着吩咐:“嘉惠,给我切京葱。女乃女乃,裹上甜面酱和烤鸭,要多好吃有多好吃!”

看着热火朝天切葱的徐嘉惠,刘妈忙拦:“我来切,嘉惠你不要窝在厨房里。京妮啊,我们嘉惠家里是不做事情的。”

徐嘉惠笑了笑:“可我喜欢的,女乃女乃。”郝京妮回头道:“女乃女乃您不知道,现在好男人的标准啊,就是下得厨房进得厅堂!”

刘妈纳闷儿:“那不是老早对女的要求啊?”徐嘉惠哈哈一笑:“改了,现在对男人要求这样了!女乃女乃不知道了吧?”“再改我都认为男人是要做大事情的,不要窝在厨房里,这样就做小了,懂伐?京妮啊,结婚后不要让嘉惠进厨房啊。”看着系着围裙的徐嘉惠,刘妈心里很不是滋味。

“成!那看他的啦!”郝京妮对徐嘉惠挤了挤眼睛。

不一会儿,热腾腾的烤鸭和烙饼被端上了桌,见饼烙得又薄又香,刘妈不由夸了几句。杨曼莉却有些不悦,说早晓得有烤鸭就不做八宝鸭了。

牛一蓓和郝建国忙解释,上次本想请你吃全聚德的,不是没赶上么,才特地带了烤鸭来。

两家人边聊边吃,忽然又听到老钟此起彼伏地敲响。

“天天这么敲啊?睡得着么?”郝建国的耳朵有点儿嗡嗡响。杨曼莉轻轻一笑:“时间长了,听到都当听不到的——我们一边吃一边再说下午没说完的事啊。”她又将话题引到婚礼之事上。

郝建国的意思是,孩子婚后在北京就和自己过,在上海就和杨曼莉过。杨曼莉并无异议。

饭后,刘妈端上切好的水果,各色老钟再度敲响。牛一蓓偷偷和郝建国抱怨,这五口钟吵得人头晕脑涨,以后京妮怎么受得了。

杨曼莉拿来笔记本,在沙发上坐好,一面写一面商量婚宴的事情。牛一蓓也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地记下。

“婚礼么,我们定在晚上6点开始。徐嘉惠和郝京妮5点就要在酒店门口迎宾。”杨曼莉继续往下说。

“停!你说几点?”牛一蓓奇怪了。杨曼莉不解地重复了一遍。

郝家三口互相看了一眼,郝建国有些急了:“哎!亲家啊,您不明白,京妮跟嘉惠可是头婚,不是二婚啊!”牛一蓓补充:“头婚咱北京是中午办,还得12点前办了,咱北京晚上那可是二婚啊!”

杨曼莉傻了,从未听说此事的徐嘉惠找郝京妮求证,得到的也是肯定答案。

“上海可都是晚上结婚的啊!二婚的话,婚纱就穿粉红色。”杨曼莉解释了上海的风俗。郝家老两口坚决不依,这要是晚上结婚,不就等于北京的二婚了么?不吉利啊!要是杨曼莉这边不方便操办,婚礼就在北京举行吧。杨曼莉说中午办婚礼外人会怎么看。说着说着,渐缓的气氛又越来越僵。郝京妮忙做和事老,说嫁了上海人就入乡随俗吧。

年轻人好说话,老人可不依,一个坚持要中午办婚礼,一个坚持晚上举行仪式,吵闹声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钟声响起,谁也不肯后退一步,最终还是不欢而散。

在回宾馆的车里,郝京妮抱怨父母太不给自己面子,徐嘉惠也忙替母亲道歉。牛一蓓皱着眉头,数落起杨曼莉的斤斤计较,红包要自己拿着,婚宴也不肯多摆,说到气头上,也顾不上徐嘉惠还在旁边,说干脆叫上五六百人来上海,吃死杨曼莉算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80后北京姑娘与上海男人的婚姻危机:双城生活最新章节 | 80后北京姑娘与上海男人的婚姻危机:双城生活全文阅读 | 80后北京姑娘与上海男人的婚姻危机:双城生活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