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建议一出,立即得到众人的一致认可。于是陶新春决定分兵四路,暂时采取退避三舍的策略,实行战略性转移。第一路军,由陶新春统率约五六万人,退据遵化里的风顶山和红岩尖山,主要负责筹划并开辟猪拱箐根据地。第二路军,由陶三春统率约七八万人,向仁育里进发,主要任务是威逼,牵制和阻击清军的主力部队。第三路军,由张项七,张项八率领约三四万人,回据海马姑,目的是阻击云南和威宁的所有清军,同时向归化里和镇雄扩展义军的阵地。第四路军,由何玉祥率领约一二万人先回到水城,任务是去联合祝万春等领导的苗族义军力量,一起围攻水城厅。
清军由于兵力不足,不能分追义军,仅分兵两路,进逼一,二路军。参将李有恒部兵分五路围追二路军至大小丫口时,与陶三春率领的义军展开肉搏战。陶三春身上多处负伤,几块肉皮血淋淋地吊着。经过悲壮惨烈的肉搏战,双方死伤不计其数,血水染红了岩石,染红了山下的河水。官兵最终被义军接连击败。而高应选统率所部进逼另一路义军至风顶山,立即遭到义军迎头痛击,并将滇军全部击溃。在战斗中,都司高应选受伤落地,于慌乱之中逃回城内养伤,敌军气势受到极大的挫伤。
为了协调义军内部各方关系,进一步巩固根据地,陶新春率领义军到达猪拱箐后,明智地采取一系列措施。他带领义军修建房屋三万余间,把义军家属全部迁到根据地居住,以稳定军心和扩大兵源。接着对各族义军住地作了区划,即以大路为界,半山以上为内营,由苗族义军及家属居住。半山以下为大营,由夷,土僚,龙,仲,蔡家等混杂居住。陶新春还分田到户,发展生产。凡苗民军占领之地,都把土地分给贫民,谁种谁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以保证义军粮食的自给。由于清军采取经济封锁,严禁客商进入根据地贸易,因而使铁制农具,食盐,布皮和其它日用品成为严重问题。义军通过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从外面调进各种商品,并派人与客商联系,引导他们从偏僻小道进入根据地,以进行商品交易。使各种生活生产用品源源不断地进入根据地。后来,起义军的力量日益壮大,直接控制了赫章汛市场,贸易更加方便,从而粉碎了清军的经济封锁。由于义军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政策,以致各族大小村寨星罗棋布,总人口达到几十万人。义军军事,人口,工商,农业等,皆盛极一时。
在义军开辟猪拱箐根据并与清军相持不下之际,即咸丰十一年春季,太平军翼王石达开部将曾广依,张遇恩率部由平远开始进逼大定。清军闻知皆大惊,忙从风顶山兼程回守毕节县城。陶三春见状,于三月三十日尾追至毕节城外。次日清晨,义军与太平军相遇,于是相互联合作战,由苗民义军扼守北镇关,以与太平军成犄角之势。由于与太平军的联合,一时间使义军力量大增,将士人人斗志昂扬。攻城开始后,战斗打得异常激烈。云南都司高应选亲自站在城上指挥,被太平军自街房窗口描准发炮击中,高应选当场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