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天下 大明火炮与宁远之战

作者 : 江水蓝

话说万历46年(1618)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出兵偷袭辽东,明朝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战役,企图彻底消灭后金。明军总数约8万8千,连同盟友总计12万,辽东经略杨镐分兵四路出击,却被努尔哈赤率6万人于五天内,连灭三路明军,仅南路军怯战保全而退,是役明军伤亡4万8500人,损失火器大小枪炮二万余件,使精英尽失。后金并掳掠人畜三十万,获马九千匹、甲七千副,报损失200余人。史称「萨尔浒之役」。此战改变了辽东的战略态势,明朝方面自此由进攻转为防御,后金方面由防御转为进攻。明朝失去大部份辽东领土,山海关以外仅余少部份土地如锦州、宁远、杏山、塔山等地,形成关宁锦防线。

这一战竖立了满清铁骑不可战胜的神话。枪炮怎么可能打不过弓箭呢?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当时明军的大炮除了自己造的土炮外,还有佛朗机铳。嘉靖三年(1524),明朝广州东莞的一个叫何儒的小官从葡萄牙人那里偷学来了造佛朗机铳技术。这个佛朗机铳,就是明朝大炮的放大版,也是三位一体,前面是炮管,后面是尾巴,之间是鼓起来的药室。不同的是大炮两侧有炮耳,上面有瞄准用的照门、准星,药室上开了个大口子。炮管长三尺多,尾巴一尺,药室半尺,总长五尺不到,炮管口径18厘米不到,重几百斤。

佛朗机铳和明朝大炮最大的不同,是他带儿子。一门大炮配几根细一点的管子,细管子里事先装好弹药,打炮的时候,把细管子往大炮药室的口子里一插,打完后,把细管子拨出来,再插另一根,这样打的就快。佛朗机铳当时最远能打一里多,有效射程能打到二百米就很不错了

明朝的枪炮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炸膛。子弹、炮弹还没打出去,枪膛、炮膛却炸了。

努尔哈赤进攻时,为了防守明军的枪炮,使用了起盾牌作用的、又厚又重的楯车一类防守器械。楯车的前面有一块又厚又宽的木板。用木盾牌挡炮弹,只有满清蛮人能想到,还真给他挡住了。也只有我们明朝人的炮弹,才能被他挡住,明朝大炮的威力,可见一斑。

按说明军辽东镇正兵火器编组已达52%,只要一路明军用枪炮杀掉一万满清人,三路杀三万,满清人当时全部的家当只有六万左右,那满清人胜着胜着就会灭亡。为什么明军的枪炮满清人没有造成巨大的杀伤呢?如果一路明军是这样,那还是个案,现在三路明军都是这样,并且后来也是这样,那就说明明军在枪炮方面有问题了。

明朝当时的枪炮,是华而不实,粗而不精,三眼铳主义盛行。一支三眼铳能说明大多数问题,既想当枪用,又想当闷头棍用,结果两方面都成了弱势,还不如学满清人专攻一路,只用大砍刀。满清人的盔甲很厚,很多时候,三眼铳都打不穿它。可北方的士兵都爱用这个,不爱用鸟铳。鸟铳时不时会炸膛,三眼铳不炸,因为他要当闷头棍用,所以枪管管壁造得特别厚。

问题是当时的明军枪炮战术跟不上。针对火绳枪打得慢的特点,欧洲人一百年前就用上了轮射战术,可明军就是不用。不是没人想过,戚继光就想过,也不是没人用过,有人用过,可就是没有形成全军一体通用的战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不敢给所有的士兵配上枪。

没有形成轮射战术,枪炮装弹药慢的缺点,在萨尔浒之战中就被放大了,当时清军大部分是骑兵,这边刚放完枪炮,还没装好弹药,那边就冲过来了,结果只能任人蹂躏。萨尔浒之战后,明朝举国震惊,大家都找原因,最后发现,是枪炮不行。病因找到后,明朝的枪炮就进入了搞改革。

一百多年前葡萄牙人模到中国来后,欧洲传教士也跟着来了,他们在欧洲浸*完汉学,沿着葡萄牙人开辟的航线,纷纷过来朝圣加传教。传教士和商人不同,传教士个个都有绝活——科学。明朝末年,当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以及他们身边的弟子、家人、朋友,知道什么是数学,什么是天文学,地球是什么样后,个个扑上去,努力学习欧洲的知识。

后金崛起后,眼看局势紧张,熟悉欧洲枪炮的徐光启就向朝廷建议,购买欧洲的大炮,于是大家就把眼光投向了南方澳门。葡萄牙人吃亏几次,想要和明朝做外贸生意的心还是不死,当时中国南海有很多海盗,葡萄牙人就主动做好事,做明朝的义务兵,今天帮明朝打一个,明天再打一个,打完还托人传话:是我们打的,记得给我们记一功啊。慢慢地就把形象扭转过来了,最后终于在澳门落了脚。

澳门的葡萄牙人听说明朝朝廷要来买大炮,上上下下都为这件事忙开了。最后他们将一艘荷兰沉船上的四门大炮拆下来,送给了明朝。广东这边正好从一艘名叫“独角号”的英国沉船上打捞起二十六门英国大炮,在1623年,这三十门大炮历尽千难万险,终于送到了北京。当时可是九千岁魏忠贤魏公公当政。

从此,红夷大炮走上了中国历史舞台。

当时红夷大炮用铜铸造,长三米,口径12.5厘米,身上有六道箍,炮管上有炮耳,尾巴上的封口像现在电饭锅的盖子,盖子中心有一个小圆球。这种炮的射程,最远能打两公里以上,有效射程在一公里以上。明朝的大炮,最远只能打半公里,有效射程在两百到三百米之间。有了红夷大炮,明朝的炮杀人能力忽然就暴涨了四倍以上。明朝自己造的大炮,超过一千斤的少之又少,两千斤以上的根本没有。欧洲人的身胚大,炮也是这样,这些红夷大炮重几千斤不等,不过都超过了两千斤。

红夷大炮到了北京后,葡萄牙人把军事顾问也送了过来。光有大炮不行,你还得会打,你得根据弹道学打,得用望远镜、铳规测量,调整炮管的角度,这样打得才准。另外你还得会造炮弹。这一套知识,明朝军队里没人懂,那就得向葡萄牙军事顾问学技术。没想到这些军事顾问还在路上往北京赶,明朝的保守派就嚷嚷上了:我堂堂天朝,怎么可能不会打炮?我看我们以前打得蛮好的嘛,葡萄牙人这是瞧不起我们嘛。最后终于把皇帝*急了:妈的你们找人来打个试试?这才鸦雀无声。军事顾问教了一段时间后,演习时出了事,一不小心,一门大炮炸了膛,炸死了一个明朝炮兵、一个葡萄牙军事顾问。明朝的保守派趁机把所有的葡萄牙军事顾问全送回了澳门。

第一次弄过来的三十门红夷大炮,一门炸毁,剩下的,十八门留在了北京,以加强北京城的防务,十一门被送去了东北的宁远。

宁远城是明宣德五年(1430)所建,当时称宁远卫城。袁崇焕(1584-1630)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任福建邵武知县。天启二年(1622),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同年出关考察关外,还京后自请守卫辽东。天启帝批准给袁崇焕二十万两银修建宁远,天启四年(1624年)完工。宁远城呈正方形,南北844米,东西830米,周长3274米。城墙高8.5米,城基砌条石3层,基宽6.8米,顶宽4.5米。墙体为外条砖内毛石,外设垛口,内设女墙,中填夯土。城设4门。门座通长12.17米,宽13米。4门均建城楼。城门外有半圆形瓮城,外径32米,内、外均以条砖筑成。

先是,孙承宗和袁崇焕等督率军民,在关外辛勤经营四年,缮城修堡,造炮制械,设营练兵,拓地开屯,劳绩显著,大见成效。建设的重点就是所谓的“关宁防线”,即从山海关到宁远之间的一系列城堡,关宁防线建成后,孙承宗更进一步,向东挺进,天启五年,他的工兵进据锦州、松山、杏山、右屯等地,最远推进到大、小凌河。从山海关到宁远有二百里,从宁远到右屯又二百里,这样孙承宗就“光复”了四百里国土,并建成了以宁远为中心的所谓关宁锦防线。

孙承宗忙着盖房的时候,努尔哈赤正忙着收拾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林丹汗一心想统一蒙古各部,恢复成吉思汗时代的光荣,为此他不时对临近的一些蒙古部落如科尔沁、喀喇沁等用兵,于是这些小的部落倒向后金寻求保护,林丹汗因此与努尔哈赤产生矛盾。天启五年(1625)十一月,林丹汗再次兵指科尔沁,努尔哈赤应邀派兵支援。

林丹志大才疏,不敢与后金交锋,祭起了坚壁清野的大旗,率部西移。孙承宗见后金主力攻打蒙古,想乘机袭击后金后方,以洗月兑人们对他几年来只会花钱盖房不打仗的指责,但是他的部队很不争气,在柳河被后金打得大败,损兵折将,孙承宗因此被弹劾离职。他的辽东经略职务,由高第替代。

高第,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天启三年(1623)以兵部尚书经略蓟镇、辽东,驻山海关。高第曾力扼孙承宗守关外以捍关内、先固守以图恢复的积极防御方略。他认为锦州、右屯、大凌河三地,城小而薄,守兵不过数千,一旦遭到围攻势必难以救援。经略高第奏:“……由此以东如锦州城大而朽坏,松山、杏山、右屯城小而低薄,皆前锋游哨之地。夏秋无事防护屯种,入冬遇大敌则归并宁远以便保守。”

袁崇焕则坚信:锦州、右屯、大凌河“三城屹立,死守不移,且守且前,恢复可必”。他力争:“兵不可撤,城不可弃,民不可移,田不可荒。”向辽东经略高第具揭道:“兵法有进无退,锦、右一带,既安设兵将,藏卸粮料,部署厅官,安有不守而撤之?万万无是理。月兑一动移,示敌以弱,非但东奴,即西虏亦轻中国。”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初六日,经略高第接获明军某部情报,奏报:“奴贼希觊右屯粮食,约于正月十五前后渡河。”要求将“锦右”一带的军民和物资要按照冬季遇大敌的预案“归并宁远”,但袁崇焕抗命不从,拒绝撤退锦右一带的军民和物资。

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亲率诸王大臣,统领6万大军,号称20万,前来抢粮。十七日,西渡辽河。

而明军的应战及损失是:--“大兵将至右屯卫,守城参将周守廉率军民已遁。帝令八官领步兵四万,将海岸粮俱运贮右屯卫。大兵前进,锦州游击萧圣、中军张贤、都司吕忠、松山参将左辅、中军毛凤翼,并大凌河、小凌河、杏山、连山、塔山七城军民大惧,焚房谷而走。”

--右屯除粮三十万石全部丢失,另有“河东堡、笔架山、龙宫寺、右屯之粮无不焚毁,其失非小。”

--25日。后金兵倾力攻宁远城。城上施放红夷大炮,“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努尔哈赤被迫停止攻城,退到西南侧离城五里的龙宫寺扎营。

--26日,后金兵继续围城,明兵不断发射红夷大炮轰击。努尔哈赤无计可施,便改变进攻策略,命武讷格率军履冰渡海,进攻明军储存粮料基地--觉华岛。觉华岛是明军的粮仓,离海岸线很近,直线距离只有四千米,在北国冰天雪地的正月,海面结冰,厚度可以支撑后金骑兵通过。岛上军民夜以继日奋力掘冰,许多人手指头都被冻掉了,可是掘冰的速度仍赶不上结冰的速度。后金军踏冰寻粮,很快登上觉华岛,守军奋起抵抗,面对绝对优势的敌人,无一人投降,战至最后一卒。岛上商民与官军同仇敌忾,共同抗击后金,也全部被杀。损失“粮料八万余石”及“营房民舍俱被焚”、“觉华岛之丧者七千有余,商民男妇杀戮最惨”。

而后金的损失是:据明军塘报“计上首虏至二百六十有九”,后金自报损失500余人。

此战,明史称“宁远大捷”。

1626年八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病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天启七年(1627)五月,皇太极率军6万进攻,后金攻下了辽西二十座堡垒中的十七座(除了锦州堡、宁远堡、大福堡),抢割了明军数千顷军屯粮食,把二万多关宁军抓回去做了包衣(仅大凌河一城就有四千关宁军不战而降)。六月五日,后金撤军,还留了些人在宁远城外收割明军的秋粮,此时袁崇焕严令关宁军不得出城一步,而满桂违令出城斩首二百具,这也是明军在宁锦之战中的全部斩获,同时这也造成了两人的矛盾。

此战,明史称“宁锦大捷”。

宁锦之战后,袁崇焕受到督饷御史刘徽、河南道御史李应荐等交章弹劾,理由为不救锦州、主款议和,要求“从重议处”《天启七年七月实录》,袁崇焕于七月一日上“乞休疏”,以有病为由,申请辞官回籍调理。在魏忠贤的唆使下,天启帝很快就批准了。

第一次(1626.1)攻打宁远失败后,满清人不服气:武器不是战争的第一要素,人才是嘛。于是后来又打了一次(1627.5),可这红夷大炮太厉害了,挨着死,沾着亡,什么盾牌、盔甲,全都没用。满清人被红夷大炮轰得彻底寒了心,个个束手无策,这才学乖。从此才出炉不久的满清人不可战胜的神话破了产,红夷大炮不可战胜论在满清人中间慢慢抬起了头。

「本文参考自remio大作:要枪有枪,要炮有炮,及维基百科」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禅让天下最新章节 | 禅让天下全文阅读 | 禅让天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