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天,为了筹措留学经费和探亲,秋瑾返回祖国,在上海结识了蔡元培和徐锡麟,加入了光复会。♀特么对于+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n倍,广告少通过陶成章,秋瑾又认识了江浙地区其他一些会党首领。
沪杭地区炽热的革命斗争吸引着秋瑾,但日本校方却一再催促她返校。
秋瑾无可奈何地又一次去了日本。她更加广泛地结交革命志土,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她那光明磊落的品格,嫉恶如仇的个性,雷厉风行的作风和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博得了广大中国留学生的敬佩。同盟会成立后,她成为第一批会员,并被推荐为评议部的评议员,兼任浙江支部的负责人,成为留日中国学生中传奇式的女侠。
徐锡麟到日本后,由于眼睛近视太深,虽经多方努力仍不能进入日本的军校。既然不能学习军事,他便决定回国去从事革命活动。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孙中山,孙中山也同意了他的意见。
秋瑾得知徐锡麟回国打算后,也深受鼓舞。徐锡麟回国后不久,她毅然弃学,登上了返国的轮船。
“你真不愧是女中豪杰啊!”张静江钦佩地说。
“张先生过奖了。”秋瑾呷了一口茶,莞尔一笑说,“我只是中山先生的追随者,一心想为革命多做一些事。”
“我虽然只见过中山先生一面,但坚信中山先生的革命一定会成功的!”张静江坚定地说。
这一晚,两位侠客一直谈到东方透出鱼肚白。
这以后,张静江在滞留南浔期间,又同秋瑾约见了几次,直至该年二月底,张静江因处置世界社在上海的事务,不得不同秋谨作别。这一别,竟成了他们之间的永诀!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轩亭口遇难。张静江在香港惊闻后,悲痛欲绝,泪如雨注。他当即挥毫,疾书吴稚晖:
……绍兴徐创之女学校女教习徐秋瑾亦已加害,已逮捕之女学生亦有几十人,不问是否同谋,只要与徐有往来者,略有革命思想,即指为同谋,当即加害。绍兴绅士,拟电同乡京官与江督,谓现在留东京学生正在暑假归国之时,如不问是否同谋,纷纷逮捕,恐全数迫之而为革命党,此节已发中国日报。昨日报指有来电,谓清太后欲九族全诛,肃王不赞成此事,大约九族未必全诛,三族恐不免矣。又徐(此“徐”系指徐锡麟——作者注)加害后,即剖心窝公祭恩铭魂,野蛮如此,南亚非黑人,亦不致此。所以无可为之凭登也,弟拟抵申调查详细寄法,阅登巴黎伦敦各大报纸,使欧人全知清政府之野蛮。我恐非仅骂为野蛮,讲人理者或出而干涉之,亦在意中事也。证之沈俊遂可知矣。有萍乡之事,速其有徐锡麟事,有徐之事,我恐速其有数十百千万万徐之事,如此等野蛮政府尚能存立于二十世纪之世界,即世界全数之人之能力不如一满猷,有是理乎?
二十年后,已进入国民党核心领导层的张静江,仍然不忘他们之间志同道合的革命友谊,想方设法找到了秋瑾的女儿王灿兰,后又从经济上帮助她出国深造。
三革命纽带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3月,张静江回到了巴黎。
慈禧太后根据考察宪政回国的清宗室载泽等五位大臣的意见,采取“以退为进”的办法,曾于1906年8月下诏预备立宪,1907年初又宣布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在各省筹设咨议局。于是,湖南成立了“宪政公会”,广东成立了“自治会”,江浙以张骞为首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他们主张用“叩头请愿”的方式促使立宪实现。♀
是时,张静江正同助手周菊人呆在巴黎的办公室里。张静江看完报纸,从椅子里“腾”地站起,指着报纸对周菊人说:“叩头也能叩出一个新政府,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二先生说得很对。”周菊人附和道,“慈禧太后是个老顽固、老封建,**独裁分子。十年前,她处心积虑地扼杀戊戌变法,现在快死了,再来实行立宪,建立责任内阁,削弱自己的权力,这完全不可能。”
“你算点到了要害处。”张静江赞同地说,“我看这是个幌子,是慈禧太后争取上层资产阶级和地方绅士,遏制革命势力蓬勃发展的策略。”
“这是个堂而皇之的大阴谋。”周菊人说。
“是啊!这是明摆着的陷阱,却有许多人心甘情愿地往里跳。真正是中国的悲哀啊!”张静江感慨万千地说。
“笃、笃、笃”的敲门声打断了两人的谈话,仆人阿根送来一份电报。
周菊人接过电报,打开,十分诧异地说:“二先生,是个很奇怪的电报。”
“你念我听听。”
“只有一个英文字母。”
“是哪个字母?”
“c。”
“快把电报给我!”张静江突然激动起来。
周菊人不知电报的奥秘,也不便多问,木然地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张静江。
张静江捧着电报,双手微颤,好像全身的血都在往上涌。一个久盼的字母!一个蕴含着信任与希望的字母!终于越过千山万水飞到了手上!他紧紧地抓住电报,像抓住了孙中山的手。那电报又好比一块导电的金属板,暖暖的热流从手上一直流到胸腔。
他高举着电报,趔趄着冲到窗口,倚窗眺望着东方。那喜出望外的种种神态,好像一个到大山上打草或拾柴火的小孩,又渴又饥中忽然遇到了清泉。顷刻间,他心中升起了希冀——不是生活的希冀,而是理想的希冀!
多年来,他一直认为人生不是为了吃饭、睡觉,不是为对女性的追求,而是为理想去奋斗。他认定了孙中山,坚信中山革命一定能成功。他暗暗地下定决心:不惜一切家产,全力资助孙中山先生。
他缓缓地转过身来,神采飞扬地对周菊人说:“快去告诉财务部,按电报上的地址,立即汇30000法郎过去。”
“我马上去办。”周菊人点了点头,转身欲走。
“款子汇出后再告我一声。”张静江又叮嘱道。
张静江及时汇出的这笔款子,确实解了孙中山的燃眉之急。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一方面以《民报》为喉舌,展开对康有为、梁启超等立宪派的激烈论战,大力宣扬民主政治和民主革命的思想,推动了社会思想潮流的进步。另一方面,积极准备武装起义,用革命的暴动来推翻满清政府。1906年,孙中山派同盟会成员联系地方会党首领龚春台,组织发动了江西萍乡和湖南浏阳、醴陵一带的农民起义,以“中华革命军”名义,按照同盟会纲领,发布檄文,指出必须“建立共和民国,与四万万同胞享用平等之利益,获自由之幸福”。起义军迅速占领了几个州县,清政府动用了五六个省的军队才把起义镇压下去。
萍浏醴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大大激励了广大革命志士。徐锡麟从日本回国组织发动安庆武装起义;秋瑾联络浙江会党,以绍兴大通学堂为据点,组织金华、绍兴等三府武装起义。♀这一系列起义同样遭到失败。但是,孙中山没有放弃。他在日本东京同盟会总部与黄兴等人商定,继续联络地方会党发动大规模的连续武装起义,力争一举夺取两广和云南地区,而后挥师北上,推翻满清政府,夺取全国政权。
孙中山的凌云壮志、宏伟蓝图的付诸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到1907年春天,同盟会总部的经营已日显拮据,而且又要用大量的资金去购买枪支弹药。孙中山四处筹款无着,一筹莫展之时,突然想起了在法国轮船上邂逅的张静江。
是时,孙中山正在东京总部内与同盟会执行庶务黄兴苦商筹款之事,想及此便对黄兴说道:“克强,去年我在回港途中遇到一位旅居法国的青年商人,他说愿出资赞助革命,不知有否可能?”
黄兴道:“愿闻其详。”
于是,孙中山便把张静江的有关情况说了一遍。
黄兴沉吟道:“他是清使馆官员,此事可信吗?”
孙中山说:“观其言行似为真,析其身份或为假。不管怎样,咱们如此处境,不妨做一病急乱投医之举,发封电报试试吧。”
黄兴看着孙中山急切的目光,疑虑颇重地说:“发封电报倒得甚么,可千万别泄露了我们的机密。”
孙中山笑笑道:“不会的,我们就发一个英文字母,别的什么也不写,你看怎样?”
“这样倒可以,你看发哪个字母好?”
孙中山略一思索,说道:“abcde,咱们就取中间的那个‘c’吧。”
当即叫来胡汉民按张静江所给名片上的地址,向巴黎发了封只有一个“c”字母的电报。
总部的工作人员闻听此事,均大惑不解。有的说孙先生此举幼稚可笑,有的说孙先生滑稽荒唐,还有人打起了赌:“就凭一个‘c’,能讨来30000法郎,岂非太阳从西边出?”(当时,作为同盟会领袖的孙中山一天的生活费用仅为一角五分,住宿费仅为五角——作者注)当然,也有给予理解的同志认为,孙先生为经费事已六神无主,实在想不出更好的法子了,此举就算是病急乱投医吧!
然而,时隔不到二十天,一纸沉甸甸的30000法郎的汇票,竟然真的从巴黎汇到了东京的同盟会总部!孙中山和黄兴大喜过望,一时间,此事竟成同盟会中一大美谈,有人说这是“天佑”。同盟会数日以来的沉闷空气为之一扫,整个工作气氛又活跃起来。
紧接着,他们投入了紧张的发动连续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1907年5月22日,潮州黄冈举行起义。
1907年6月2日,惠州七女湖举行起义。
1907年9月1日,防城举行起义。
1907年9月9日,廉州举行起义。
1907年9月12日,钦州举行起义。
这些起义基本上都依靠地方性的会党组织,采取单纯性的军事冒险行动,急于求成,缺乏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先后被清军扼杀。
孙中山和他的追随者们在起义屡遭失败的境况下,丝毫没有气馁。大批革命精英和仁人志士的牺牲反而激起了他们更大的斗志和彻底推翻满清王朝的决心。为了筹集继续在广东和云南发动革命起义所需的款项,孙中山又先后以“a”字母和“e”字母致电张静江。不久,10000法郎如期汇到,但那50000法郎却耽搁了些许时日。原来,张静江为资助孙中山,已把巴黎总店的经营收入悉数挪空。又从美国分公司和英国分公司暂借了一些资金,勉强凑足50000法郎现金汇了出去。
事后,孙中山让胡汉民代笔致函张静江,表示了他及众位革命同志对张静江慷慨资助的谢意,同时如实将己方的军事行动情况及收到捐款后用于革命所需的各项开支情况,作了详尽的报告。张静江收到长信后,当即复了一信给孙中山。信中写道:
……余深信君必能实行革命,故愿尽力助君成此大业。君我既成同志,彼此默契,实无报告事实之必要。若因报告事实而为敌人所知,殊于事实进行有所不利。君能努力猛进,即胜于作长信多多。
孙中山读罢张静江的复信后,深为感慨。觉得此人胸怀坦荡,如此慷慨大义,只尽疏财之义务,不问应享之权利,实为平生所少见。他钦佩地说:“人杰确为革命奇人,也可称革命圣人矣!”
四立誓同盟会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4月23日,张静江在新加坡采购印刷器材和招聘华文排字工期间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但尚未履行正式入会手续。从此,他更加致力于《新世纪》的筹办工作。由于连续的操劳和不分昼夜的海外奔波,导致腿疾日益严重,已到了非停下来治疗不可的程度,但他坚持要到《新世纪》面世后再去香港。吴稚晖劝道:“人杰兄,此处的工作,已万事俱备,没有任何问题了,香港气候温暖,你还是早日动身吧。”李石曾也劝道:“人杰兄,《新世纪》向世界亮相的日期已经确定,你放心去港吧。”
1907年7月17日,张静江顺利抵港,同行的有同乡好友周觉(伯年)。这天晚上,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冯自由亲自设宴,为张静江接风。宴席摆在香港花楼雅座内,到座的有同盟会评议部议员、《民报》编辑胡汉民及会员余商之、李纪堂等人。张静江比胡汉民只大了两岁,两人一见如故。席间气氛甚为热烈,到座的均知张静江在同盟会急难之时为同盟会捐助巨款的事迹,冯自由作为同盟会分会会长,更知晓领袖孙中山对张的评价,于是便举杯道:“人杰先生为革命呕心沥血,深令余所仰敬,借此一杯薄酒,聊表敬意。”
当下在座各位,纷纷起立举杯,向张静江表达敬意。张静江十分感动,一时间只觉热血沸腾,有许多心里话要向大家一诉衷肠,遂言道:“静江何德何能,得诸位如此厚爱,实乃受之愧也!静江有幸得遇领袖教诲,为革命做了些许小事,实不足挂齿!”仰脖便将酒一口喝下。觥筹交错间,张静江心怀舒畅,意气风发,侃侃而谈理想。他告诉大家,他同吴稚晖、李石曾筹办的《新世纪》周报再过三天就要问世,众人便鼓掌叫好。胡汉民说道:“这下可好了,咱们又多了一个鼓吹革命的阵地。东有《民报》,西有《新世纪》,让皇儿小子左右难以兼顾!”言罢哈哈大笑。张静江未待胡汉民笑罢,连忙道:“《民报》乃系同盟会的机关报,《新世纪》何以敢言与其相提并论。展堂兄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如此说!”
张静江此话虽是由衷之言,但后来《民报》在日本遭禁,系清政府出面向日本国交涉所致;《新世纪》同样受到清政府的严令取缔,后因法国政府不予采纳而作罢。从这点上说,将两报相提并论,并非为过。
张静江抵港后,心念远在巴黎的诸革命同志,遂在抵港后的第三日,以“抵港告革命形势”,致函吴稚晖。信函全文如下:
稚晖先生足下:星加坡寄发邮片,想早收到。弟等于西历七月十七号抵香港登岸,拟暂住数日,再回沪上。在此获悉内地情形如下,据云钦州之事非革党所为,举动极为野蛮,拆毁教堂学堂,与拳匪无异,甚为可恨。现已为清兵所败;卫州虽是正式之革命,现因此困难,虽然无多,故大股尚未发起。浙江绍兴人徐锡麟枪毙皖抚恩铭,是中国第一次有思想之暗杀,而达目的者。今特剪昨报一段寄呈,想全张报纸亦可陆续寄到,徐之暗杀,法报纸想必有电其详情,巴黎早已见过矣。现又出一种报,名华暹日报,此报亦党人所组织,今拟向中国报馆预定中国报,今日去听收报地址,一同直寄尊处。七日报想已寄申,世界未识可以发印否,自由犹未识可以寄齐否?闻近来此等书报,上海进口甚难,查验极严云,而不知将来如何输入此等印刷物。弟等抵申后,必极力设法,必使其不绝源流而后已。神州报馆烧毁后,现已重组织告竣,自己出版已有二十天矣。甚快。余事再详,特上大安。
弟张人杰启。诸君均此。
张静江对革命事业的牵挂,无一不在字里行间。他虽未正式履约同盟会,但早以“党人”自居,视自己为革命党之一员了。
苍天不负有心人。就在上次宴席后不久,冯自由就约了张静江去香港坚道70号同盟会机关部会面。
冯自由此约张静江,是经总部同意让他来补办加入同盟会的手续的。张静江获知此意,自然高兴不已。到达机关部办公室后,冯自由即将同盟会盟书递与张静江过目。张静江逐字逐句细看,当看到入会规则中有“当天发誓”一句,遂感心中一懔。看罢全文后,笑着对冯自由道:“一切规则都还好。不过,‘当天发誓’这一条,于我却不甚适宜。”
冯自由当即解释道:“同盟会系兴中会同华兴会、光复会联合组成,而兴中会又曾同哥老会、三合会联合组成过兴汉会,由领袖中山先生任总会长。岁月留痕,这些规则中,难免会带帮会痕迹,尚望人杰先生理解。”
张静江坚持道:“余乃无政府主义者,不信有天。如果允许我不用‘当天发誓’中的‘当天’二字,即可照规定办理入会。”
言已至此,冯自由思索片刻,遂起身道:“人杰先生少候,待我同汉民同志商量一下。”
冯自由虽身为同盟会分会会长,但有关同盟会章程、规则方面的事,他却不敢擅作主张。他比胡汉民又小了两岁,更因胡汉民系同盟会总部干部,遇到这种史无前例之事,当然应找胡汉民商量为好。
冯自由离开办公室,找到胡汉民,将张静江不肯当天发誓的事说了一遍。胡汉民搓搓手道:“有这种事?我倒是第一次听闻。建华兄,你看该如何处置?”
“我来问你呀!”冯自由眉头紧蹙道。
同盟会乃秘密革命组织,其成立一直可以追溯到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所创立的兴中会。更因昔年策划广州起义,未发事泄,孙中山的亲密战友陆皓东等被捕牺牲,孙中山本人也不得不潜逃海外;后至1900年郑士良在惠州三州田起义,也因故被迫中途遣散,史坚如去炸两广督署,也因策划不密遭捕牺牲。十余年来,历经惨变,至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及其核心领导痛心于组织内部人事不密的惨痛教训,对立会章程及各项规则要求甚是严格,尤其是会员入会一项,更是严格把关,切实按规定办事,至今尚未有过任何破规矩的事发生。
胡汉民认真想了一想,道:“此事除非破例,但不知合适否?”
冯自由道:“展堂兄此意,我看中山先生不会过究。人杰先生对革命的贡献,绝非一般人所能比及,中山先生早已应允他的入会,无非就是一个手续问题。破例,也不等于就破了规矩。誓还是要发的,不必‘当天’而已。”
胡汉民说道:“建华兄既有此言,汉民亦愿同担此责任。对人杰这样一个好会员来说,不用‘当天’,精神上丝毫不会受到影响,我看就这样决定吧!”
于是,张静江就在香港坚道70号同盟会机关部内,按照自己的意愿方式,发表了入会誓言,从此正式成为中国同盟会的会员。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