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 第十五章

作者 : 潘荣琨

力排众议,一言九鼎,议决中华民国总统制;

为新政府募集千万经费,却婉拒财政部长要职

一组建中部同盟会

同盟会分裂事件结束后,各地革命力量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孙中山于1910年5月底由檀香山再抵日本横滨,准备召集同盟会高级干部会议,策划第二次广州起义。♀特么对于+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n倍,广告少日本政府为了满洲利益,答应了清政府对“通缉要犯”孙中山不准留日的外交请求,以警方出面,劝说孙中山离开日本。孙中山被迫化名行动,于6月下旬转赴新加坡,7月19日到达槟榔岛,在岛上秘密召开了同盟会高级干部会议,筹划起义工作。

张静江得到此次会议的一项最重要的决议指示,乃是筹备起义所需经费,继续发动世界各地华侨积极捐款。孙中山在会上说:“吾党不乏热心之士,前此力分而薄,且无先事为备,每有临渴掘井之患;今举乏力以经营,鉴于前车,故为充分款项之筹集,事济与否,实全系之。”“……故欲各尽所能,以期有济。内地同志舍命,海外同志出财。”可见筹款一事,实乃当务之急。于是,张静江更是专心致力于通运公司业务的运转,以期有好的收益,用以助内地革命所需。

次年4月下旬,各地华侨报纸刊载了国内第二次广州起义失败的消息。黄兴在黄花岗所率革命军几乎全系精英人物,个个才华横溢且出身富贵,然大部分均毙命于清军之手。张静江闻讯大恸,决心尽早结束在欧美的事务,动身回国,直接投身到革命斗争中去。

此时,孙中山接受南方起义失败的教训,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华东和两湖地区。张静江受孙中山之命,于6月17日从巴黎回到上海,着手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

张静江没有回自己的张园,径直先去拜访了陈其美。

陈其美比张静江小一岁,是张静江的湖州同乡。他少年丧父,中断学业,当过学徒。1906年留学日本,就读日本陆军军官学校。后结识孙中山,成为同盟会的核心成员、孙中山的左右手。

1906年时,在上海富豪张叙和的家里,于右任曾经把陈其美介绍过给张静江。当时张静江反应冷淡,只微微点了点头。

“这位是张人杰先生,也是湖州人。”

“久仰!”陈其美恭敬地抱拳行礼。陈其美在家乡曾听过张静江的大名,不过,并不知道他也有志于革命。

陈其美走后,张静江对于右任说:“于先生,你介绍这么一个毛头小子给我,实在没有什么意思。♀”

“是吗?”当时,于右任颇有些尴尬,不知说什么才好。

不过,几年以后,张静江就为自己的话感到汗颜了。再见于右任时,他不无感慨地说:“陈其美的确是革命的栋梁之才,鄙人当年眼拙啊!”

再说此刻,陈其美忽闻报门口来了一位跛脚人,三十来岁,操一口吴兴口音,还说是陈先生的老乡。

陈其美一愣,心想:“莫非是人杰先生来也?”于是,他急忙起身,迎出门去。

果然是张静江!陈其美惊喜不已,忙抱拳致歉:“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陈其美将张静江引至书房,兴奋地说:“人杰先生,您来得正是时候呀!”

“是吗?”张静江笑眯眯地说,“这次孙先生是要我回上海协助你工作的。”

“岂敢,岂敢!”陈其美打断了张静江的话说,“只有我协助您之理,岂能倒过来呢?我想孙先生的意思莫非是我台前,您幕后罢了。”

“说得好!”张静江跷着大拇指说,“我们就台前幕后地精诚合作。”

俩人会心地开怀大笑。

陈其美接着向张静江介绍了两湖地区和上海的革命形势。

1911年1月30日,湖北的蒋耀武、詹大然、刘复基等人在武昌成立文学社,以此为纽带,加强发展新军中的进步官兵入会,仅半年时间,新军会员就达两千多人,同情革命者约五千人。

除文学社外,孙武、刘公、焦达峰等人组织了共进会,积极联络两湖会党起义,确定湖北先动,湖南响应。

共进会与文学社虽同属革命组织,但因保密之故,彼此不相联系,便出现了有些革命者既参加了共进会、又参加了文学社的局面,但双方领导者都不愿意甘为从属,均各自为政。

面对湖北高涨的革命形势和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状况,陈其美决定派谭人凤前往武汉协调两个革命组织之间的关系,建立统一的革命领导机关。

谭人凤于6月中旬到达武汉,立即会见了共进会的领导人。正巧,共进会正在研究,乘四川保路风潮正火、瑞方带兵入川、武汉兵力空虚之际,举行起义。他们对起义充满胜利信心。共进会会员李作栋对谭人凤说:“广东虽然失败,我们湖北却更好革命了。清廷以为把中国革命党杀光了,再没有革他命的人了,所以,清廷一定不大防备革命党。他们知道广东都是些有名的革命党,压根儿不会想到我们湖北这些无名的革命党,也会起来革他们的命。这叫做乘其不备,出其不意,起义一定会成功的!”

谭人凤点着头,赞成地说:“李先生言之有理,中山先生以前组织的起义多在边境地区,清廷对内地的情形不是很清楚,这是起义的有利因素。♀”

“谁来做领导者呢?”孙武说。

谭人凤明白孙武的心思,怕一旦联合,受制于人,忙说:“中山先生、克强(即黄兴)先生一直是革命的领导,上海的英士先生、违初先生也可领导嘛。至于武汉,共进会和文学社联合起来,选举领导也行。”

“但愿文学社的人能够同意。”孙武颇有顾虑地说。

谭人凤很快又去会见文学社的领导。在联合的问题上,蒋翊、孙武、刘复基也都表示欢迎,态度非常诚恳。

于是,共进会和文学社携起手来,初步达成联合起来的决定。

在武汉革命形势的推动下,陈其美酝酿着宏大的革命计划。他充满信心地对张静江说:“人杰兄,我们应尽快成立中部同盟会,领导和组织长江一线的会党组织,联合起来,至时相机共同起义,让清廷顾此失彼,确保某一方起义的成功,继而乘势而上。”

“很好啊!英士兄不愧为帅才,文韬武略,气吞大江南北。”张静江夸奖地说,“我会全力支持,经费问题你不用考虑,尽管大胆地干。”

陈其美在张静江的鼎力支持下,与宋教仁、廖仲恺、蔡元培、谭人凤、庞青城、周柏年、周佩箴等人一起,加快了各项筹备工作,终于在1911年7月31日,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四川北路湖北小学成立。到会者有二十九人,其中湖南七人、浙江七人、四川四人、福建五人、江苏三人、安徽二人、云南一人。大会决定在上海设立总机关,各地设分机关,以海关造册处潘祖舜的办公处为“通讯机关”,以浙江路821号杨谱笙寓所为“秘密接洽机关”,以湖州旅沪公学处为集合地点。张静江慷慨捐助5000元,作为各机关的创办经费。

大会决定总会长一职暂虚其位,推举陈其美为庶务,管理一切不属于其他各部的事务;潘祖舜为财务,宋教仁为文事,谭人凤为交通,杨谱笙为会计。

大会通过了《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宣言》和《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章程》。

《宣言》强烈抨击了清政府:“现政府之不足以救中国,除丧心病狂之宪政党外,贩夫牧竖,皆能洞知。”同时指出以往同盟会失败的原因:“有共同之宗旨,无共同之计划;有切实之人才,无切实之组织。”同时,针对广州起义后的情势说:“同人等激发于死者之义烈,各有留心,留港月余,冀与主事诸公,婉商善后补救之策,乃一以气郁身死,一以事败灰心,一则宴处深居,不能谋一面,于是群鸟兽散,满腔热血,悉付诸汪洋泡影中矣!虽然,党事者,党人之公责也。有倚赖性,无责任心,何以对死友于地下?返沪诸同志,迫于情之下不能自已,于是有同盟会中部之组织。”

《宣言》强调在组织上,中部同盟会“奉东京本部为主体,认南部分会为友邦”。总机关设在上海,“取交通便利,可以联络各省,统筹办法”。各省设分部,“收揽人才,分担责任”。机关内部实行“合议”制,“救偏毗、防**”。各团体对于总部,必须“同心同德、共造时机”,不可有“省界情感”之宿见。

《宣言》提出了成立中部总会的目的,是要于广州起义失败后,继续进行革命活动,以准备更有组织、更有把握的起义,而不再轻举妄动,而要“培元气,养实力也”。凡有起义,“必由总部召集各分会决议,不得怀抱野心,轻于发难”。

二遥相呼应

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推动下,湖北的文学社和共进会终于在9月14日召开联席会议,商谈两团体合作、成立领导起义的统一机构及武昌起义计划。9月24日,武昌南湖的炮队八标三营部分革命党人发动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并没有削弱革命党人的意志,共进会和文学社进一步加强了行动,准备再次举行起义。

10月9日,晚上8时许,革命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在武昌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内打响。

10月11日武昌光复。

10月12日、13日,汉口、汉阳相继光复。

上海《申报》、《民主报》、《神州日报》等报刊都以醒目的标题、重要的版面进行了报道。

张静江为之亢奋,积极协助陈其美,以最快的速度帮助武昌派来的革命党人居正、杨玉如办好购买手枪事宜,让他们及早赶回武汉。

10月22日,湖南宣布**。陕西也于同一天宣布**。继而,江西、山西、云南也宣布**。

张静江欣喜之际,忧虑着革命政府成立后能否得到欧美各国的承认,于是他写信给远在英国伦敦的吴稚晖,请他了解各国对中国国内革命承认的情况。他在信中写道:武昌起义一打响,已势不可挡,法国报纸所载消息亦颇详细,《民立报》已发出同样的消息,我认为,如果再有一些省**,譬如南京起义也成功了,那时各国会出面承认革命政府的**。我希望再派人去欧洲各国,能多了解各国对中国国内革命承认的实际情况。他在给吴稚晖另一封信中又说:“英报界未识可运动说几句好话否?法报弟当设法运动,有何好法,乞告我。”

张静江的担心事出有因,当时美国金融界喉舌《华尔街日报》就对辛亥革命发出抱怨说:“破坏了铁路特许权,危害了货币改革,干扰了贸易,威胁着美国在华侨民的生命财产。”

是时,东北的革命党也在积极筹划武装起义。10月17日,东北革命党人蓝天尉到张园造访。张静江未见过蓝天尉,却听党内同志介绍过,知其乃湖北黄陂人氏,早年入武昌新军及湖北武备学堂,官至新军统带,是一员善战的武将。宣统二年(1910年)调任清陆军第二混成协统领,现驻防奉天(沈阳)。

张静江在家中设便宴为蓝天尉洗尘。蓝天尉是一位豪爽的军人,肃然起立,举杯连喝三杯,这才说话道:“小弟不才,有扰贵府。但为革命举义事,不惜远道来此,厚颜请援。”

张静江见蓝天尉的豪迈之气,也立起身来,举杯说道:“秀豪(蓝天尉的字)兄不必多礼,你我几为同庚(蓝比张只小一岁),何来如此客套?再说,同为革命大业,秀豪兄有何事需人杰效劳,甘为犬马!”

蓝天尉又敬了张静江一杯酒,然后才说明来意:“吾人统军驻奉天,与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所交非薄。绶卿(即吴禄贞)乃我党同志,曾留学日本,入士官学校深造,参加过自立军起事,后入京任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监督,又随徐世昌驻奉天任军事参议,对行军打仗颇有造诣。敬舆(即张绍曾)亦出学日本士官学校,曾任北洋督练公所教练处总办、学堂监督等职,其对革命早已向往有之。”

张静江笑眯眯地道:“秀豪兄向在下如此详介二人,是否有同此二人共谋义举之意?”

蓝天尉笑着点点头说:“吾意发动北方新军,响应武昌起义,直攻北京,以作南北呼应之效,奈何兵将虽良,却苦于军火不足!”

“秀豪兄欲取多少军火?”

蓝天尉听张静江此话,不禁心中一喜。对方所言之意,必是肯慷慨解囊,助其一臂之力也,于是连忙答道:“火炮四门、步枪三千支足矣!”

张静江听罢,沉默不语。心里盘算着这笔开支,不在小数。而更麻烦的是,要在清廷密探遍布上海的情况下,弄出这么一大批军火,确非易事。但面对为革命事业挺身而出的勇士,纵有千难万险也在所不惜,张静江不再犹豫,坚定地说:“秀豪兄放心,我会全力去办好的,决不负兄厚望!”

张静江应允了这桩大事之后,立即电告吴稚晖汇款:

所要款并不甚多,大约45万已足矣。在法同人可集成2万元之光景,望先生在英与各同志一谈,凑得若干即即电汇(由银行)上海民立报,再另发一电,告在何银行,可使其去取。此事甚急,望速办,此请日安,弟人杰拜。

张静江收到汇款后,精密计划,动用了在上海的各种关系,很快为蓝天尉办齐了四门火炮和三千支步枪。蓝天尉回奉天后,果然发动了北方新军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了,却给了清廷又一个沉重打击。辛亥革命胜利、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蓝天尉被任命为关外都督兼北伐第二军总司令。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最新章节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全文阅读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