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之际,出任国民党中常委主席;
力挽狂澜,运筹帷幄,挥师北伐
一中流砥柱
1926年5月15日至22日,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由蒋介石主持。寻找网站,请百度搜索+在5月19日的会议上,经张静江提议,蒋介石担任了组织部长和新设的军人部长。张静江在这次会议上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蒋介石则在会上称张静江为国民党元老,功勋卓著,当之无愧。甚至连苏联顾问鲍罗廷也认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之职,非张莫属。
陈公博后来忆及当时情形时,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鲍却直截了当地对我说了这样的话:“我想这个主席最好由张静江先生来担任。”当我向鲍罗廷说张静江是有残疾,不适宜当主席时,鲍却向我说:“张静江先生是孙中山的老友,我记得孙中山在北京病危时,张先生以一个四肢瘫痪的人,连爬带跌跑上北京,孙中山一见他便哭了。”当我再次提出张静江不适合做主席时,鲍罗廷更坚定地对我说:“但除张静江外,再无第二个人了,蒋介石、谭延闿都已赞成,而且,蒋介石是提议由张静江来担任主席的。
这是张静江政治生涯的顶峰。按理说,张静江能够荣登国民党最高权力的宝座,应当为之亢奋、激动、自豪,隆重地庆贺一番。然而,张静江却淡然处之,从不动容,对前来祝贺道喜的党内同志,张静江也未显一丝喜悦。因为,攫取党内最高权力,不是他企盼的目标,不是他奋斗的真谛,不是他甘愿走的这一步。为了全党的利益,为了稳定风雨飘摇的局势,为了盟弟蒋介石日后能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大展鸿图,他只是暂且做个过渡者,当一回违心的最高统帅。
张静江虽然用平常心对待这个多少人觊觎的高位,却用精心励志的进取心日理万机地操持着党和国家的大事。他一方面加快“整理党务案”的实施,为盟弟蒋介石踢掉绊脚石,扫清拦路虎;一方面运筹着北伐之事,既承总理之业,又显盟弟之威。
是时,国民革命军援湘作战势如破竹,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团,从肇庆经韶关挺进湖南,首战告捷,于6月初占领了攸县。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八旅由桂林驰援衡阳,6月2日,唐生智在衡阳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兼前敌总指挥,与第七军协同作战,驱敌于涟水北岸,稳定了湖南战局。这时,以五卅运动为起点的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广大工农群众和爱国人士迫切要求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以结束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这为北伐造就了强大的民众基础。
张静江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把北伐提上了议事日程。6月2日,张静江在他的临时寓所里约见了蒋介石、谭延闿、陈果夫、朱培德等人。
蒋介石因地位的变化及他同张静江原本就十分密切的关系,自然就显得随便些。蒋介石率先问候了张静江的身体状况,谭延闿接着送上了湖南洞庭湖特产湘莲和新产的君山茶。张静江心情十分愉快地道:“静江身体无大碍,多蒙照拂,今日请诸位来,主要是商谈北伐事宜。”
“主席有远见,”蒋介石道,“的确,两广局势稳定之后,应该谈谈北伐问题了。”
张静江笑着摆摆手道:“介弟不需用职务称呼我,静江闲云野鹤,不习惯居位而守。再说,远见一词亦不妥。我听介弟说过,北伐大计早在去年9月就有蓝图,是苏俄的加仑将军制定的吧?”
“不错,”蒋介石点头道,“加仑是我们的军事总顾问,他在张家口制定的这个《1926年国民党军事行动的伟大计划》,预测北伐拟在今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还有一个月时间的准备。”
谭延闿道:“我有这样一个看法——”
“组庵(即谭延闿)不必急于发表意见,”蒋介石打断了谭延闿的话,“我想先听听主席,不,二兄的高见。”
“谈不上高见,”张静江谦逊地笑了笑说,“我意还是先分析一下北边各路军阀的近况。眼下,全**阀部队大致可分为三支。一是直系吴佩孚,据两湖和豫冀,约二十万人;二是奉系张作霖,据东北及京津,约三十五万人;三是皖系孙传芳,据苏浙皖及赣闽五省,约二十万人,合计兵力七十五万左右。”张静江刹住话,略微思索了一下,“吴、张、孙虽后台不同,各自为战,但若我军北伐,他们就有联合起来与我作战之可能。我们究竟有多少兵力?”
“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答道。
“八比一。”谭延闿插了一句。
“你没有将冯焕章算进去吧。”张静江笑道,“冯焕章有好几万人,据山西、陕西,对北京是心月复之患,且又随时可兵出中原,吴佩孚和张作霖必分出重兵应付。尽管如此,我方与敌方之兵力悬殊甚巨,因此,我意宜集中我方兵力,取其一路而攻之,然后各个击破,或可达以少胜多之奇效。”
“二兄此论,同加仑将军的建议不谋而合,我胸中有数了!”蒋介石十分满意地笑了起来,转头问道:“组庵、益之(即朱培德),你们说呢?”
谭延闿、朱培德也都表示赞同。接着,他们又商量了北伐的具体问题,并决定成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北伐的全部军事行动。♀
6月4日,张静江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案,并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张静江受蒋介石的委托,向四明银行筹借北伐经费100万元。借据如下:
今收到四明银行孙衡甫先生垫付蒋总司令北伐经费计大洋壹佰万元,期限壹年,周息捌厘,准由蒋总司令负责归还。此据。
蒋总司令全权代表张人杰
附蒋总司令介石先生函壹件
民国十六年六月
7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发表了《北伐宣言》。《宣言》指出:“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其工具卖**阀之暴虐。”这次北伐的任务和目的是:“剿灭卖**阀之势力”,“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建设人民的统一政府”。
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下达了“北伐动员令”:先定三湘,再克武汉,与国民军会师中原,统一中国。“动员令”强调:“本军继承先大元帅遗志,欲求贯彻革命主义,保障民众利益,必先打倒一切军阀,肃清反动势力,方得实行三民主义,完成国民革命……”
与此同时,经张静江与蒋介石商定,北伐革命军也组建完毕。以蒋介石为总司令,李济深为总参谋长,白崇禧为副总参谋长,纽永建为总参议,邓演达为总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副主任。下辖八个军:第一军军长何应钦,党代表缪斌;第二军军长谭延闿,党代表汪精卫、副党代表李富春;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党代表朱克靖;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党代表廖乾五;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党代表李朗如;第六军军长程潜,副党代表林伯渠;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党代表黄绍竑;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党代表刘文岛。7月9日,北伐革命军在广州召开誓师大会,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授军旗,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授总司令印。张静江亲自出席了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会后,他与北伐军统帅部及各军高级将领合影,并亲自到火车站为北伐军出征壮行。
北伐军在“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复我平等、还我自由”,“嗟我将士,为民先锋,有进无退,为国效忠”的口号下,利用军阀内部的矛盾,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首先以主力攻击盘踞两湖的劲敌吴佩孚,占领长江中游;然后挥戈东南,消灭孙传芳,占领长江下游;最后在适当时机消灭张作霖及其他军阀势力。自7月10日起,北伐军直驱两湖,连克醴陵、株洲、宁乡、湘潭,12日进占长沙。
就在蒋介石下达“北伐动员令”的次日,张静江的脑海里隐隐闪现出一个念头:介弟磨难多羁,好不容易才有今日之党内人气及声望。如今北伐大幕甫初拉开,我何不乘势再推他一把,让其行使党内最高权力,以堪北伐大任呢?且此等形势下,由介弟出任党的主席,已水到渠成。按理说,目前情形我似不该隐退,而应全力支持介弟,但隐退实为对介弟最大的支持。介弟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此乃最佳时机。为此,他将蒋介石喊来,借故腿疾,开门见山地说:“介弟,为兄腿疾又发,实不堪痛苦,主席一职,我看辞了为好。”
蒋介石先是一惊,没有想到这位盟兄这么快就要卸任。继而,心里又陡生了几分窃喜,党内最高权力的皇冕向他飘来,但他极力控制住这种情绪,好言劝道:“二兄何以动此念头?腿疾是因气候及劳累所致,北伐诸事有我等冲锋陷阵,我给你找一个疗养胜地,先休养一下再说。”
“介弟,”张静江诚挚地说,“休怪为兄话说得不明确。腿疾固为原因,均可克服。为兄本意,是要将主席一位,让于弟执掌,自此党政军诸权,集于一身,此也是先生生前所主张之治党治国之根本手段。我党如无集权,则百事龃龉,令难于行,先生对此曾深有感慨,弟在闽粤带兵时亦有同感,谅弟不应拒绝。”
“二兄在党内德高望重,此职顺应民意,弟以为兄不该辞之。”蒋介石又假惺惺地劝道。
张静江瞧着蒋介石,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笑了笑道:“弟不必借口推辞了。我追随先生,确无为官一念,只以国民革命大计为毕生追求之信念。先生仙逝,我寄望于弟,继先生未竟之事业,早日实现国家统一。我虽辞去职务,仍会以最大努力,支持弟的事业。”
蒋介石仍佯作再三推辞,但张静江辞意已决,最后,蒋介石故作勉强地答应下来。
7月6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张静江在会上提出了辞呈。尽管仍有不少老同志老朋友竭力提出挽留,但张静江去意已决,大会遂通过了他的辞呈,并推选蒋介石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蒋介石在短短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从一个连一大代表资格都没有的并不令人注目的人,一跃成为国民党第一号领袖人物,集国民党、北伐军、国民政府大权于一身,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作,这不能不说是盟兄张静江的精心策划和鼎力相助之结果。
北伐军攻克长沙后,蒋介石于7月27日从广州动身,前往湖南北伐前线亲自指挥作战。为使蒋介石轻装上阵,全身投入前线军务,在蒋的恳请和党内诸多老同志的劝说下,张静江又不顾病体,愉快接受了代理国民党中央主席一职,坐镇后方。
张静江腿疾仍然时常发作,但他强撑着病体,天天去坐班,出席各种会议,协调党内各种关系。当时,蒋介石一再高唱“继承总理遗志,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方针”的调子,因此,在外界看来国民党同**仍是合作态势,两党联席会议便成了除国民党中央全会外的重要议事场合。张静江居五人代表之首(当时国民党参加联席会议的代表为张静江、蒋介石、谭延闿、吴稚晖、顾孟余五人——作者注),由于蒋及谭去了北伐前线,张静江便必须为联席会议做更多工作。
这期间,为重聚人气,尽快完成国民党的复兴,张静江核准陈果夫由组织部创办了党政训练所。当时,广东的干部训练机构不少由**人掌握,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就是由农民部秘书**主持的。陈果夫向张静江建议:改变干部训练机构由**掌握的局面,尽快创办自己的党政训练所。张静江完全赞成陈果夫的意见,说:“**能在短期内迅速崛起,是因为他们当中确有一批不凡人才。我党的整顿,不管采用何种办法,均必须致力于人才的培训,你们提议的创办党政训练所的办法,非常之好,宜以此为基础,扩大各类训练基地,加快我党人才的培养。”
在陈果夫创办党政训练所不久,张静江又开办了一所学术院,在全国各地招人,成为培养训练国民党骨干力量的基地,为清党运动做准备。
有一天,组织部部长陈果夫因改组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的计划来向张静江汇报。陈果夫说道:“广东省党部系全国各省市党部的中心,改组成功与否,于我党前途命运关系甚大。此计划我想待张主席看过之后,再去请示蒋总司令批准,不知张主席意见如何?”
张静江深思片刻后答道:“该做的事,就负责去做。蒋先生现在前线,无法分心党内事务。改组省党部事关虽大,但只要慎重处理,不违背我党原则和利益,我看也就不必去增加蒋先生的麻烦了。”
张静江的一席话,使陈果夫不再犹豫。他便开始按计划展开改组省党部工作。不久,广东省党部组织人事的调整告一段落后,张静江便选派了一批干员,前往各省市去监督执行党内组织人事的调整工作。出发之前,这批干员集中在省党部会议厅等候“代主席”张静江的接见。当张静江拖着病体来到会议厅时,全体人员肃然起立,以掌声迎接“代主席”。张静江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挥动着以示谢意。他说了一番勉励的话之后总结道:“我党历经沧桑,发展至今,虽日趋强大,仍有危机四伏之虞。各位肩负重任,万不可掉以轻心。我代表蒋主席郑重地告诸各位:救党的责任,放在各位身上,只要你们拿出能力来,本党就可以复兴光大!”
与会人员听着张静江的这些话,看看他那被病魔折腾得消瘦的身躯和面容,无不万分感动,纷纷表示不惜一切,坚决完成任务。在后来的“清党”中,他与蒋介石、吴稚晖、张继、古应芬、陈果夫等人密谋策划,有步骤地推行“清党”运动,使国共公开决裂,大批**员倒在血泊之中。这是他一生中极不光彩的一笔。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