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 第六章

作者 : 金刚心;文鑫

我们在做职场表达力方面的培训时,从不鼓励学员夸夸其谈、表现出一幅很能说的架式,或者很会包装语气的样子。♀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只要能把理由清晰说出来,说得别人不得不受触动,就是工作中最需要的表达力了。

但是太多很能说的大孩子,太多英语口语说得很溜的大孩子,在与领导汇报工作中,与客户做商务沟通中,在台上说几话时,就是说不出让听众受“触动”的主题和内容来。怎么启发也学不会。

工作中类似的现象很多,所以天下的家长就更值得关注这一点——

这些大孩子也是靠近九十年代出生的,那个时候他们的家长也会和今天家长一样带孩子学各种特长。显然他们的家长还没有发现“表达力”是一门将来很有用的特长。很多家长让孩子学这学那,不就是将来工作后有更多的工作能力么?

但是又有多少家长会重视:“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工作中有一个不能缺少的能力就是“表达力”呢?!”

说这些职场里常用的观念,就是想提醒天下的家长们,当您花大力气让孩子努力学英语锻炼英语表达力时,别忽视了有比表达英语更重要的能力,那就是“让您的孩子把话说透彻的能力。”

如果从小培养,您的孩子将来还会象今天的许多大孩子那样只会说话而不擅长表达么?

我说这些话,是想建议家长们:

“如果您的孩子不善于表达,不妨在家时多陪他说说话,讲个故事一起讨论讨论,如果您的孩子平时话很多,象给小话唠,不妨辅助孩子更上一层楼,学学当小主持人,锻炼一下即兴主持的能力;也不妨学学讲故事,锻炼一下用自己的理解去讲故事的能力。”

我观察和总结了职场里表达力好的大孩子,发现这些大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脑袋里成型的思路会多一些;那些爱说话但是不善于表达的大孩子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话里很少听到一、二、三这样的条理。

可见从学习做即兴主持的和学习用自己的理解讲故事是可以锻炼孩子形成一些成型的表达思路的,于是就为孩子的表达力做出了不少贡献。

我的孩子没有去学小主持人,也没有上学讲故事的特长班,原因还是她已经有了三个特长班。

但是这不妨碍她在家里偶尔锻炼一下“即兴主持的,锻炼一下用自己的理解讲故事。”

即使偶尔锻炼,我觉得她的表达思路也有了很明显的提升。

有一天,我带她出去。回去时,我说:“我们换一个79路公共汽车,不做52路了。我要看看末班车是几点。现在是九点五分,走过去最多五分钟,如果是九点就来得及。”

她问:“已经过了时间了,怎么来得及呢?”

我说:“末班车是从总站发出的,到我们这里应该还要十几分钟呢?”

六岁的她没有跟着我走,而是想了想说:“还是去做52吧,那样安全些。”我知道她的意思是说:“如果去做79,去了以后没车了,回去还是要做52,这样一来一回又要耽误更多时间。”

再举一个例子。过年时,一位院子里的阿姨路上遇到我们,她手里有一本新挂历,她问:“阿姨这个挂历好看么?你想要么?“

她没说好看,也没答想要,而是反问:“你想给我么?”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春节,我爱人要带她去澳门,和她大姑约好第二天一早在大院的大门那里等,天冷,那里没有躲风的地方。晚上约时间时,她对大姑说:“明天你一定要快点来,别让我等太久了,我会感冒的。”

这么一说,天下的家长们就明白了,锻炼表达力最好的特长学校就是生活,开发孩子表达力的最好的老师就是家长。

那么家长怎么用生活这所学校锻炼孩子将来一辈子受益的表达力呢?

概况起来就是这几句话:

锻炼孩子表达力,给孩子更多的机会让孩子想清楚做事的理由、让孩子说出心中的理由、让孩子分析别人做事情的理由。♀这一点得到锻炼,孩子越大受益越明显。

我和爱人在生活中经常会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这件事你怎么看?”“这个故事你听懂了么?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我和爱人给孩子创造的另一个锻炼表达力的机会就是给她学了“围棋”这门特长。在陪孩子学围棋的时候,我经常听到老师会问:“这步棋什么意思?举手?”“这步棋背后理由很重要,每个同学都要回答,一个挨一个回答?”“这步棋你为什么这么下?说一下理由?没有理由的棋是不行的,下错了没关系,但是必须有想法。”

这样综合的锻炼,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孩子的表达力在提升。有一次我爱人加班,我出去买菜留孩子自己在家。那时孩子们六岁半。孩子打电话给妈妈:“我想拉屎。”我爱人说:“你就拉嘛。”孩子说:“可是爸爸买菜还没回来。”我爱人笑:“爸爸不回来你就不拉屎了?”孩子说:“我拉屎时爸爸回来怎么办?”我爱人恍然大悟,孩子担心我出去没带钥匙。

还有几件事情也让我感受到孩子的表达力有了成长,比如有一次我带她在餐厅吃饭。她拿勺子吃,发现用勺子弄泡菜到碗里不方便,就拿勺子换我的筷子,筷子刚拿过去她就问:“你拿勺子吃大排方便么?不方便我就把筷子还给你。”那语气就象给提前长大的小大人。再比如我看她很喜欢穿好看的衣服,就跟她说:“有本事的人穿什么都好看。你觉得学本事重要还是挑衣服重要?”她对我说:“那你买西装做什么?”

潜特长六:孩子喜欢提问,怎么选特长?

小提示:家长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特长班的班主任,孩子能从这个特长班里学到什么,就看家长怎么看课了。开这门课和不开,孩子的成长是不一样的。

孩子长大了进入职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出息,读了十六年的书了,该有出息啦。但是我们通过大量的职场观察和总结后发现——

职场里,多数孩子要磨练十来年才会有一点站稳脚跟的感觉。

我们都知道:

孩子长大后要生活得好一些,孩子在工作中主动想办法、出业绩的能力就显得相当重要。

这个能力不够,大孩子就会经常很糟心,因为可能在职场里连续多年难升职、难升薪。由于阻止不了房价升和物价升,于是刚松一口气儿的家长重新又有操不尽的心。

——我的学员中啃老族,房奴真是不少。有的人有了自己的小房子后不想着怎么升职而是想着怎么换大房子,于是又以房价升值为借口成了理直气壮的新啃老族,把两家父母的养老金挤牙膏一样挤出来。如此,家长要多操多少年的心?由此可见,孩子在小的时候别输在成长点上,这事对孩子本人和对家长都是相当重要的事情。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小时候对孩子多用点心,孩子大时家长就能少很多心。不然操心从小操到老。”

因为有了这类感慨,于是更加关注孩子们的表现,孩子都有喜欢提问的阶段,为什么长大了这个好习惯反而退化了呢?是家长没有继续激发孩子的好习惯,还是孩子学太多东西,把提问的习惯给压没了呢?

于是我有机会就会咨询一下那些大孩子,看看在职场里比较善于提问的大孩子小时候的表现。有的孩子会喜欢去科技馆,家长也很有动力带孩子去那里;比如有的孩子学画画时会常到外面写生,见什么画什么;有的孩子常被家长要求**做事,不懂就问;

于是从中就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善于提问的大孩子小时候基本上都有激发好奇心的经历。

于是我接着领悟到:“孩子成长中,家长就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特长班的班主任,这个班主任如何开课对孩子影响太大了。”

有了这些认识后,我再观察周围的小孩子,就发现他们学特长的过程很有问题:

比如很多学画画的孩子多数画画的时间是圈在教室里或者家里,很少有和大自然亲切接触的时候,于是大自然的生机和生动就没有机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于是孩子就只有很多机会带着学习的感觉去画画,而没有很多的机会带着好奇心去画画;

再比如很多孩子学讲故事,可是他们只是学一写讲故事的声音和神态上的技巧,没有带着好奇心走到不同的生活经历中去,然后把经历和见闻编织成自己要讲的内容;

又比如很多学钢琴的孩子,家长很少带他们去看钢琴家的表演,及使去看表演了,看表演前也很少把钢琴家的各种故事和孩子一起搜集,然后让孩子带着浓郁的好奇心去感受钢琴家的表演。再比如学围棋的孩子,家长们也很少搜集围棋比赛里的各种趣闻、围棋高手的各类故事,这些都是激发孩子好奇心的必须环节,可是很多孩子都只是围着棋盘下围棋,心思中很少有机会装入大围棋文化,让围棋文化激发好奇心。

这么多的认识放在一起,就是想提示天下的父母们:“把孩子交给学校还不够,家长如果不能把上面提的一些关键环节输入到孩子的学习过程,孩子学特长的过程真可能出现家长做容易担心的事情:事倍功半。于是可能真的就把一个很有潜在特长的孩子耽误了。”

我的女儿在学围棋后,我总会跟她讲“哪个老祖宗发明的围棋,哪个优秀的棋手创造了新的定式。”上课时也是鼓励她不懂就立即问。熏陶多了,我女儿提问的习惯就被培养出来,看到大树就会问:“大树是哪个老祖宗发明的?”看到汽车就会问“汽车是哪个老祖宗发明的?”她有了提问,我和爱人就尽我们所知,给她讲一点什么;如果我们也是一无所知,就利用给她读故事时熏陶一下。——孩子爱提问后,我们就不用象不少家长那样,买本书,找专门的时间给孩子读。

这样的例子很多。2011年流行一首儿歌《爱我你就亲亲我》。我女儿很喜欢唱,有一天她唱到“爸爸妈妈最爱我。如果真的爱我就亲亲我”时,她忽然停下来问:“怎么说真的呢?这不对。”我听了很感动,六岁多的孩子能发现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灵性。我问她:“你是不是觉得这个词用错了?哪个爸爸妈妈爱孩子不是真的呢?”她说:“爸爸妈妈哪会给假的嘛。”我写这一段时记不清楚歌词了,又把她叫来唱一遍,然后又随口问她:“这个‘真的’有问题么?”她说:“我上次不是和你说过了马,爸爸妈妈谁会弄假的。”

本节小结:我在资料里看到一句话,也许对本节是最好的注解——

人类关系学家曾经这样提醒过家长们:孩子的潜特长越早被父母发现、被父母培养,比如六岁左右,那么,他的未来就会比别人更容易超越平庸。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最新章节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全文阅读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