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 第十一章

作者 : 金刚心;文鑫

我在《围棋报》上看到记者对我们国著名老一辈围棋国手陈祖德的采访。寻找网站,请百度搜索+陈老的话里有这么一段:

“奥数这些特长班我是很不赞同的,在教育孩子上走了极端。我们学数学,一般都不是为了当数学家,没有必要搞得那么高深。我记得一位世界知名的数学家来中国,别人拿了奥数题给他看,他看了看就连连摆手:‘别难为我,别难为我’。一个数学家都搞不清楚的奥数,你去让小孩子去学,这不是太难为小孩子了吗?人要自然发展,这么搞下去,就把孩子搞成畸形了。这种方式,我看了简直是痛恨。孩子们必须让他们快乐成长。学围棋也是,不要搞压力,要快乐围棋。只要围棋能给我们全民带来快乐,这就是围棋最大的成功,比什么都好。世界冠军当然能振奋精神,但当下最重要的,还是全民的幸福与快乐。”

第三个被撞击的观点:要学就争取学出点明堂来,不然就真对不起孩子投入的精力和家长投入的心血。

不少家长立即反对:“报特长班就是想孩子学点东西,丰富一下心灵,跟得上时代就行了,学成什么样我可不去强求,根本不指望孩子将来靠特长吃饭,要是吃不成,就耽误孩子了,还是指望学校里正儿八经地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的大学。”

也有家长支持这个观点:“我想我孩子好好学特长,用到心了学不出来我也不后悔,但是如果学的时候不帮孩子坚持下去,深入学下去,我觉得太对不起孩子,未来竞争多激烈啊,没点特殊的本事孩子多难呢,我们这一代人还不清楚这些事么?”

我的意见是:“如果父母有这个眼光和辅助孩子成长的心,孩子又能学得小去,不妨把孩子的特长培养出来;如果父母对怎么学特长不清不楚,自己又拿不出多少心思来辅助孩子,那最好还是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好,特长学成啥样算啥样。”

第四个被撞击的观点:孩子最重要的是有个快乐的童年,所以上不上特长班都无所谓,况且很多做家长的小时候也没学过什么特长,不也长大成人立业过得不错了么?

这个观点一亮出来,多数家长都表示出了反对的态度,有的说:“能不学特长么?幼儿园里一会儿冒出一个兴趣班来,别的孩子都去学,你的孩子不学的话孩子心里不难受么?别的孩子都去学特长了,老师就经常让剩下的孩子集体看动画片,有的幼儿园干脆通知家长提前把孩子领回去,你说怎么办?”

有的家长说:“学校不到四点就放学了,孩子不学特长,他往哪去?建议学校晚点放学吧,学校说这是贯彻上级的指示。真是难办。”

最有代表性的家长发言是:“进了好点的学校,别的孩子都会这样那样,如果就你的孩子啥都不会,孩子心里会不自在的。♀如果因为不会特长被同学瞧不起,心里产生自卑,那影响就大了。——更何况,好一些的小学本身就想招有特长的孩子的。”

我听了这些发言心想:“既然不得不学特长,那就多拿点时间好好研究怎么辅助孩子学特长吧,这才是真正的答案。”

其实,在孩子学特长这个问题上,家长们观点在孩子很小时就开始“打架”了。

我爱人怀上孩子后,我们周围的人中,和我爱人前后怀孕的准家长们有十多位,大家经常一起嘻嘻哈哈中散步;

因为我们对孩子学特长的事情很关注,于是也忍不住会和周围的家长们探讨,于是发现两个极端:

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小孩子的态度是“只要孩子健康成长,别的不想那么多;”

有的家长对孩子学特长的事情比我们更积极,读相关的书,做相关的胎教,可忙的事多着呢。

虽然是两个极端,但是没一个家长和我们一样,把对孩子的关注延伸到了未来需要的职业规划中。

时间在孩子三岁前过得真慢,可是到了四岁时,日子就开始提速嗖嗖地过去。

孩子一到四岁,前面两种态度的家长突然变得高度统一起来,今天听说这个孩子报名学讲故事,明天又听说另一个孩子报名学唱歌,而有的孩子已经开始背着画筒去艺术中心学“画画”。

又过了半年,家长们变得更忙了,因为有的孩子肩膀上多了把小提琴,有的孩子穿上了舞蹈鞋,有的孩子小画筒变成了大画布。最有趣的是有的孩子嘴里冒出了“洋文”。

就这样,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孩子冒出新花样,特长的种类只见往上加没见往下减。最忙呼的是那些带孩子学古筝的家长,一有表演或者比赛,古筝、琴架子,椅子一起搬,象是小搬家。

第五个被撞击的观点:孩子学点特长没坏处,所以只要孩子想学,做家长的就支持。

有位家长把这个观点一亮出来,好几个家长就不赞同,有代表性的发言是:“孩子想学的东西太多了,一时一个样,如果真把孩子的一时的兴趣当爱好、当特长,那既把孩子耽误了,又把大人累坏了。”

我对这话很赞同,我女儿看见人家弹钢琴就想把我家的电子琴换成钢琴,看到有的孩子弹古筝又来的兴趣,嚷着要买古筝,这样的兴趣点在她四岁到六岁其间冒出过好多个。如果真按着她的兴趣学东西,累着大人不说,时间会一晃就过的,那真的把孩子耽误了。

所以听到这个观点的争论,我更加觉得有必要把“沿着潜特长培养孩子特长”的观点推荐给更多的家长们。♀

帮孩子选“特长”,家长最容易出现的理由常常没“道理”

小提示:家长对孩子肯定都用心,关心的是孩子学特长能收获啥。所以选择特长不能很主观、很随意,因为这样浪费的不只是时间,而是浪费了孩子成长的黄金。

我在职业咨询中常会有意识得和家长们聊到孩子学特长的话题,进而咨询他们的理由。

等我了孩子,更会本能地观察周围的孩子,然后有机会就和家长积极地交流。

在七八年的观察里,我们发现孩子学特长,家长的理由通常来自三种:

第一种是来自孩子的“纠缠。

有一段时间,我们住的院子里滑轮滑的孩子出现了,这个孩子立即吸引了好多孩子的关注,于是不久就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后来就发展到每个孩子一双。过了不久,又有的孩子带来的新花样,那孩子在滑板上的神气立即吸引了不少孩子,接着就出现了第二个孩子,第三个孩子。

每出现一个新“爱好“,家长就忙起来了。背着轮滑的大袋子,扛着划板去专门场地向专门的教练学。

等溜溜球风靡起来,院子里又很难见到滑轮滑和滑板的孩子,到处是比溜溜球花样的孩子。

我和爱人说:“这样哪行啊,孩子看别人学什么,自己就要求什么,被人不学了她也没兴趣了。我们的孩子可不能这样。”

我爱人也觉得这个事情值得研究:“时间过得好快,这么东学西玩的,肯定啥特长都学不出来。”

于是我们给孩子买了轮滑后就没再给她买滑板,每次她要求买滑板,我们都和她说:“可以。只要你把已经学的学得很好就可以买下一样啦。加油。”

开始孩子还有点胡搅蛮缠:“我已经滑得很好了,我可以学滑板了。”

我们就让她穿上轮滑:“你滑一个转弯看看。滑一个刹闸看看。”

还有段时间,孩子的幼儿园开跆拳道,她去上了一堂试学课,这小好了,被那身服装吸引了,回家老是缠着要学。我们就让她在舞蹈和跆拳道选一样。可是她就是要学两样。特别是周围的孩子接二连三报名后,她更是时常缠着我,我这里说不通,就纠缠她妈妈。甚至还说了:“你们不给我报,等姥爷来了让姥爷给我报。”

我爱人一次又一次告诉她同一个道理:“学一样就要学好一样,学好一样再学一样,我希望我的女儿是个懂道理有主见的孩子。”

坚持久了,孩子的纠缠频率就降下来了,之后她的注意力很快就又被别的兴趣取代了,因为她的小朋友中有两个小姑娘学拉丁,经常一放学就由家长带着去上拉丁课,这下好了,她又开始不要跆拳道开始要拉丁啦。

我爱人又拿出了她的坚持:“你在幼儿园舞蹈班学的东西回家复习了没有?一样舞蹈学不好,我们是不会让你学另一样舞蹈的。”

因为我们一直坚持这个理念,坚持久了,孩子就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向。等那两个小朋友又劝她一起学拉丁时,我的孩子就坚决地说:“学好一样才能学另一样。”

我爱人继续启发她:“妈妈为什么让你学好一样再学另一样?因为学透了一样再学另一样就很容易。”

于是鼓动她去尝试。

没几天,她放学回家就把拉丁的几个动作扭得象模象样。她骄傲地说:“我和小朋友学的。”

在我们为孩子选特长的其间间,孩子也提出了她选择的“三个特长“。她先是提出“学古筝”,因为她在电视里看到有小朋友学古筝,就很向往;接着有幼儿园的两个小女孩学古筝,这又进一步引发了她的向往。于是她的小嘴里经常唠叨:“什么时候让我学古筝啊?什么时候给我报古筝啊?”每次这个时候,我和爱人都会坚定地表态:“如果把这三样学好了,就可以再学下一样。”学古筝的念头刚放下,声乐班的小朋友背画板的样子又引起了她的兴趣,我们就鼓励她在家里想什么画什么,如果她表现出很爱画而且画出的东西很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学,于是她就答应了先在家里画。她选的第三个特长是“学讲故事、学主持也行”,因为她看到了我们的邻居老是给别人主持婚礼,她觉得当主持人真好,我和爱人和她商量:“如果你听的故事能自己讲出来,坚持讲,越讲越好,我们可以考虑让你学主持人。”

因为家长态度很明确,道理鲜明,慢慢地,她也不倔强她选的特长啦。

幼儿园也会经常推荐一些兴趣班,手工班、跆拳道、珠心算,真的好多。手工班我们让孩子去上了,小孩子通过动手带动动脑,这种方式挺好;珠心算也让孩子学了,因为想到心算会有利于增加围棋的棋感,也有助于孩子早点体会上小学的感觉;总之有可能的兴趣班都让她去上了。选择这么多兴趣班还有另一个原因,我们担心别的孩子都去上兴趣班了,剩下的少数孩子就只能学认字,学两句英语,或者就是看动画片,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第二种来自旁人的意见。

我的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时,一个朋友的孩子就开始学琵琶。小小的孩子穿上旗袍抱着琵琶,成了一道很好看的风景线。孩子的家长很享受这个场面。

我就问她:“你眼光很独特么?别人都学钢琴,你选琵琶。是你家里有人通这个乐器是吧?”

她说:“家里没一个人会。就是别人老说我的孩子很秀气,学了古琴、琵琶什么的,肯定往台上一坐很淑女。我们就想反正孩子要学一样特长,选哪样不是选,于是就选了琵琶。”

还有一个熟人带着孩子去报英语兴趣班。她嘴里的意见老多:“学费这么贵,就学那么几句对话。”我爱人就问她:“那你为啥要报名呢?”她说:“有三个孩子都报了,加上我们正还可以包一辆车。”接着她又说:“管他的,反正上学了还要学英语,现在就当打基础了。”

我和我爱人研究这些事,我说:“一个孩子上学前真正学特长的时间就两年,如果没有想清楚学什么最有收获,那这两年很容易就一下过去的,然后还是啥都不会。最担心的是,上学后兴趣一改,原来学的东西就全给丢了。家长不肯让孩子丢,就会逼迫孩子继续学,然后孩子带着一心的不情愿继续熬。”

我爱人说:“关键不在这里。关键问题是孩子玩也玩着,学也没学成,但是时间还给花啦。”

我说:“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幽默的现象,家长上班老讲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可是在孩子学特长这件事情上却这么能容忍没效率的学习。”

这种事情在家长中反复发生,一批孩子还没从没效率的特长学习中走出来,另一批孩子就前仆后继了。

我还记得我孩子到了四岁开始学特长时,周围有几个孩子报了讲故事班。我就问其中一个家长:“你怎么选的这一门。”

她说:“她们叫我一起去,我就跟着去了,然后就报了。学学也好,孩子上学要和老师交流的,锻炼一下讲话的能力也好。”

想到这些,我在和咨询职业困惑的妈妈级、爸爸级学员聊到孩子学特长的话题就说感慨:“时间不等人呢。您看大学毕业差不多22岁,一晃四年五年就过去了,人也到26、7岁,想想这四五年要真学点东西的话还是能学到的,如果不学东西的话四五年也是一晃就过去了。——用这个道理来看孩子学特长就很有紧迫感了,同样的,孩子的一年一年过得也是非常快的,没个规划真不行。”

第三种:来自家长的“自私”

我的学员中有位家长,她一天到晚真是很忙,有时拉着儿子去学跳舞,有时拉着儿子去学乐器;英语倒没学,因为她觉得自己可以承担。数她忙不是因为孩子学了两样特长,而是她那股投入和认真的态度,都有点偏执狂的味道了。对跳舞和乐器有关的信息异常敏感,对这类的话题异常有共鸣。有一次听她发表了对唱歌的观点:“唱歌不用当特长学,如果乐器学好了,唱歌很容易的。唱知心爱人那个傅笛生就是这样教孩子的。”听这话我才知道她为啥没给儿子选声乐,于是也知道了她有心把儿子朝演艺明星方向培养。细问,原来她小时候就是兴趣广泛,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唱歌跳舞朗诵样样红,可以每一样能红成特长,于是她对自己的“特长”老停留在“个人兴趣”上,很失望,接着这股劲就用在了对儿子的培养上。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最新章节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全文阅读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