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 第十三章

作者 : 金刚心;文鑫

有的家长想孩子将来有一双好眼睛,于是就不知道从哪学来的知识,特意买了个手电筒照在妈妈的大肚皮上,说是促进孩子眼睛细胞的发育。♀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这个经验也被我爱人拿回家来聊,我又去查资料。结果又得到了否定的意见,专家同样不鼓励这种作法,说是影响了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

我们把别人的经验听得多了,并没有完全否定。我和我爱人决定给孩子做第一个特长早期规划:音乐胎教。

希望孩子将来的音乐特长从这里起步。

这时一个难题产生了,什么样的音乐适合胎教呢?

我查了很多资料,看到国外有个报道:莫扎特的音乐很适合。研究发现了莫扎特现象,——经常听莫扎特的人智商会提高,这个试验是从老年吃呆的研究开始的。后发现对胎儿的胎教也有很多贡献……

我没有马上去给我们的孩子请来“莫老师”,我觉得越古老的音乐应该越适合胎教,因为越古老的音乐越能反应心声,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就给孩子选购了“古筝”演奏的“古曲”,然后在我的书房里,卧室里时常播放,这样我爱人走在屋子的哪个地方都能有音乐传来。

不知道是古筝胎教真的起作用还是她时常受别人学古筝的触动,我的孩子从五岁闹到六岁,时不时就说:“我什么时候可以学古筝?”

我们给孩子做的第二特长早期规划是“围棋”。

我爱人怀孕后,我们有一天一起散步,不知不觉散到了外面。大桥上一到傍晚就有人摆书滩,有的书是收破烂的人收来又被整理在一起拿来卖的。我喜欢这种书滩,因为有些书是现在买不到的。

我看到了上海著名的教练邱百瑞写的一套围棋教材,我立即拿了起来,可惜全套只剩下两套。

我爱人反对,说书滩上的书多脏,有细菌。我说:“我拿到太阳下多晒晒。我要把这类书多搜集一下,将来留给孩子。”

这套书到了五年以后真的派上用场。

其实并不只我们一家这么早就给孩子未来的特长做规划。和我爱人一起怀孕的有十三位,于是有些人就会相互走动。有一天我到一位邻居家借工具,女邻居比我爱人早怀孕两个月。我看她坐在桌前,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书,就好奇地看了一眼:英汉大词典。

我真佩服她,我和她老公说话说了好一会儿,她竟然一动不动盯着字典一页页看。♀

我说:“你是不是担心生了孩子之后岗位有变动,所以先把英语补起来。”

她说:“哪啊,我看到有些人会好几国语言很羡慕,老想着人家是怎么学出来的?所以我没事也看看,算胎教吧。”

她老公是个很爽朗的人,他笑着说:“有胎教比没胎教好,说不定真的整出一个语言天才呢。”

虽然这个对话有点象相互说说笑笑。但是我能体会到,怀了孩子后家长都会本能地对孩子充满期待,寄予厚望。反过来,看到一些孕妇一天到晚闲得无聊,挺着肚还去打麻将而且是一打就是几个小时,就更觉得他们为孩子做的规划太晚了。

我们开始给孩子做特长成长规划,并不象很多家长只有目标没有计划。我是做职业咨询顾问的,所以我知道规划不光越早越好,还要越细越好。

我爱人怀孕后,我们看的相关的书和电视节目都多了起来。有一天在教育台的节目里听到一个新观念:“婴儿学走之前多爬爬,将来孩子上学时注意力会更集中。”这是我从来没听说的观念。于是一有这个认识,我们就觉得很多孩子骑着学步车是对成长有阻碍的,同时也想到了好多孩子是在家长的怀里抱大的。我们把这个观点和一些带过孩子的家长交流,好些家长会说:“我们的孩子没学爬直接就学走了。”

有了这些认识,我和我爱人就决定孩子出生后多注意这些事情。我更是上纲上线:“别人家长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孩子学特长的第一起跑线从胎教开始,第二起跑线就从爬开始。”

老话说:“七坐八爬”,实际上好多孩子七个月就会倒着爬了。

我们因为对爬有深刻的认识,于是在孩子五个月时就开始锻炼她爬。把一个玩具放在她前面让她去抓,于是她就努力蹬着小腿向前再向前,我特意看了一小表,大概十几分钟她的小身体能向前十几厘米。

等到她九个月,她已经满地爬了。我们把地板擦干净,我们的客厅有三十平米,可以随她爬来爬去。不过我们也犯了个小错误,忘了天凉的时候少爬一会儿,于是有一次凉了肚拉了五天稀。

后来得孩子五岁开始学围棋了,我就特别关注她的学习态度,我想看看专家说的“爬能促进注意力集中”是不是真的。我看到五岁的她坐在最前排一动不动,按我爱人的话说:“就象长了钉子,钉在板橙上了。”我又观察其他孩子,发现一些孩子不自觉地就会走神。有一次有个孩子玩手里的笔不听课,被老师批评罚站,我就见他站着听了一会儿就开始盯着地上的一个棋子,接着就用脚把那棋子拨过来拨过去,他旁边的孩子也开始走神,也盯着那个棋子。这种事在教室里天天上演。我爱人说:“那些小子就象坐在了钉子上,老是动来动去。”

我们在教育台还学到了一个新观念,专家说:“不要孩子看电视,电视的画面变化速度太快,小孩子的反应力跟不上,于是看多了电视的孩子将来就不喜欢看书。”我听了这个观念立即警觉起来。我和我爱人又把这个观念与周围的家长们交流,就发现好多前车之鉴,有的家长嫌孩子吵,竟然经常把孩子放在沙发上让孩子看电视,有的家长抱着孩子聊天,家长聊得热乎,却忘了怀里的孩子在盯着电视看,家长一聊就一个多小时,孩子盯着电视不知道盯了多久。

于是等我们的孩子生下来,我们非常注意不让她对着电视屏幕。这样的保护显然是有用的。我的孩子在五岁后,我们给她买了一张学习桌。每天早上她起床就会自己坐在桌前,或者看书,或者写字,到今天依然如此。围棋老师说:“没事多做点死活题,手筋题和对杀题”,我就让她听老师的话:“不怕重复做,反正上午做一百道。”她真的就在她的小桌前一趴一个小时,把任务完成。

收集的资料多了,又一条新观念引起我们的感慨,专家讲: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学舞蹈,可是家长们不知道,过早地让孩子学走,将来孩子会有不同程度的罗圈腿。

我们的孩子是要学芭蕾的,如果腿不直,老师也不大会把孩子当尖子生培养的。

显然这些方式对她以后学特长是很有帮助的。于是我和爱人定下的方针是:给孩子做的的规划细节能多一点尽量多一点。

这些规划细节中有一样很有推广价值,那就是“生日书架”。

就拿孩子学围棋这件事来说吧。我们看到被称为百年难遇的围棋大师吴清源出了本自传《中的精神》,就想买回来留给孩子将来看。我相信这本书里会传递一些“灵性”的文字。我还准备等孩子学特长学到一定时候,和她一起选很多名人的自传放满一个书架,让孩子在随手翻阅中感受优秀人物的人生是怎么展开的。我和我爱人都相信:没有榜样的孩子是没有学习境界的。我们这里理念也会和认识的人交流。有一天一位少儿作家兼编辑的女儿过十二岁生日,他在考虑送什么礼物,我建议他:“送她一个生理知识书架吧,把那些性教育的书、人体知识的书摆一书架。这个年龄的孩子要到第二生理期,需要这样一个书架随时翻翻里面的书,为她的人生答疑解惑。

有不少人问过我:“您做过的职业咨询以千计,您又这么热衷于研究孩子的特长对未来的工作有什么帮助,那你给自己的孩子做了什么能和职业联系在一起规划呢?”

我说:“浓缩在一起就是三段话——

一,如果孩子是学习功课的料,那我和爱人就没啥说的,带动她好好学功课、长大后走学问路线。教授,中医,科研人员,建筑设计等等行业都是学问越高,事业舞台越大,工作幸福指数越高。如果孩子真的走这条成长的路,那现在所学特长要承担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磨练她的思考能力。如果这一任务上不重视,就等于耽误了孩子。所以我看到好多家长一边很操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边又不重视选那些能锻炼孩子思考能力的特长,就觉得那些家长需要调整一下方向啦。说到这里,就想提醒天下的家长们,家长看到自己孩子成绩不错,以为将来可以吃学问这碗饭,甚至越老越值钱,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我在咨询中看到太多的孩子在中小学成绩好,在大学里似乎学的也不错,可是这些孩子工作之后却走不上学问路线,原因相当简单,因为这些孩子的思考能力还没锻炼到能自己钻研学问的程度,于是一离开课本,就会让大把时间和生活娱乐等接轨,于是学问之路就很难与事业之路衔接在一起了,于是很多孩子学了十六年,出来都是在一些基层岗位上转圈,他们也在积极找出路,可是听到最多的观点是:事业是属于专家型员工的。在岗位上做不成能给同事和同行工作榜样的人是很难在职场里越过越好的。

二,如果孩子有文艺天赋,那就给孩子留几颗文艺的种子。所以她的功课中创作能力是一定要磨练出来的,因为这是普通人成为文艺人才的内功。现在会唱歌的孩子太多了,可是那些会创作的普通人就走了出来,太多的好嗓子都留在卡拉歌厅里找明星的感觉;太多的人会跳舞了,可是能编舞的人就多了发展之路;会写作文的孩子太多了,可是会写对人群有熏陶有励志的文章的孩子太少了。看到这里你就更能理解我们的思路了,理解为什么前面会提到带孩子编歌,带孩子增加灵性的作法。说到这里就想提示一些想培训孩子文艺特长的家长,千万别忘了增加孩子创作能力的锻炼,不然孩子学了好几年的文艺特长很可能只是一个学习经历,不能给孩子留下更多的帮助。昨天与一个家长聊到孩子学钢琴的话题,她说:“音乐学院的好多学生老师很能挣钱的,好多孩子要请家教。”我觉得这话很实在,很实际。家长如果让孩子在钢琴上下那么大的功夫练琴,最起码也争取帮助孩子收获将来可以做家庭钢琴教师的能力吧,将来多一个饭碗对孩子的生活贡献很大的。可是当我和一些家长聊到这个观点时,家长们又容易这样说:“哎,让孩子学钢琴,增加些个人修养就行了。”我听这类话心想,那为啥还拿出那么大量的精力学琴和练琴?如果心里没有更多的期望,能这么用心增加孩子的“练琴”量么?

三,如果孩子学功课的能力和文艺天赋都是中等,看似不错但是实际上不突出,那有一样能力就不能不在孩子成长中培养了,这个能力就是表达的能力,是与人沟通的能力。我们的学校教育太多注重开发孩子被动学习的能力,孩子十几年的时间总是在跟着课本学啊学,跟着老师的要求上学习量,于是我们听到孩子站起来发言总是象被颂,站在台上发言总是象朗诵;发言的机会多来自于老师的提问。于是,十几年的时间基本上没有在学习的工程中同步锻炼了表达的习惯和素养。好象孩子工作后的表达力与沟通力是孩子自发形成的,好象学校会认为:“孩子天天在说话,这不就是锻炼么?”可是等到孩子真的到了职场上,工作中大量的内容是要表达的,是要沟通中进行的,于是我们在职场培训总就看到太多的孩子这两个能力太多问题。于是家长们就会看到书店里关于表达和沟通类的书总是新书不断。十六年的学校生涯,如果不给孩子在学课本时同步锻炼表达和沟通的机会,这对孩子的未来是很不负责的表现。所以说到这里就想提醒天下的家长们多和孩子一起探讨一些社会问题,多鼓励孩子背单词时大胆说不成型的英语句子;多做一些小课题小论文,心里有探索嘴里就有料;如果孩子在英语类特长学校学习,就鼓励孩子抢着开口表达,免得家长花了很多钱,孩子错过了表达和沟通的锻炼。

在写这本书时,一位在企业做高管的朋友给我介绍了一本书《三双鞋:美捷步总裁谢家华自述》,书里有一段话我很有感触,原来很多外国父母都知道给孩子做未来的规划。书里那段话是这样的——

在国外,有3类成就是亚裔父母们最为在意的。

第一类是学术上的成就:得高分,获奖励,或者公开表扬,取得优秀的大学入学会考(sat)成绩或成为学校数学队的队员。最重要的是,你的孩子可以进入哪一所大学就读,而进哈佛是最享有盛誉的殊荣。

第二类是职业上的成就:成为一名医生或获得博士学位被看作是最高的成就,因为这意味着你可以从普通的“谢先生”变成受人尊敬的“谢博士”或者“谢医生”。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最新章节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全文阅读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