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是乐器的掌握:几乎所有的亚裔孩子都被迫学习钢琴或小提琴,或两者兼而有之。♀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在每次聚会的晚餐结束后,孩子们必须在所有的家长面前当众表演。这表面上是为了娱乐大家,实际上却是家长们互相评比孩子的一种方式。
说到这里就想插点花絮,调剂一下。前些日子带孩子去围棋赛场锻炼,家长在一起闲聊孩子的成长规划。一位家长和我爱人说:“现在孩子受的教育真的有点沉重。有时候也这么想,要是孩子学习一般长大竞争不过别人怎么办呢?要不大人就多省一点,攒点钱买个铺面也能养她一辈子?”
第五节:学特长的理由越具体越好
孩子学特长,家长肯定是要陪同的,于是家长之间少不了交流,时间久了,我发现:同一个陪读家长的愿望实际上存在着两个极端。
比如家长嘴里说:“也不想孩子学成什么明星,让他有兴趣,多一个学习的东西”。——可是这话能信么?您看,等孩子去舞台上表演或者比赛,这些家长又一个你一个上心,一个比一个关注。我听过多次,那些平时不在乎孩子怎么学的家长和老师探讨“怎么出成绩。”
这种现象在学围棋时特别明显,很多孩子上课老是调皮,家长也不干涉。不干涉也就罢了,我想很多家长一定不自觉地纵容了孩子的调皮,不然在老师教育狠了点时,孩子嘴里就不会拿这句话镇压老师:“你再罚我站,我就叫我妈不教学费了,我就不学了。”可是看到自己孩子学了好几年没什么好成绩,家长又会转弯抹角责怪老师没用心教。
所以,当我和爱人把这些事情研究久了,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给孩子选特长,家长是需要用心找一些实在的理由的;我们的理由越充分越实在,家长才会越有动力配合老师,同时也会从工作里抽出精力来用更多的心思引导孩子。”
我们的孩子选择了三样特长,唱歌(四岁),围棋(五岁两个月开始)和芭蕾(六岁)。
按孩子自己的兴趣,她的第一特长本来是选择跳舞的,四岁前她就迷上了跳舞,小嘴里老是要求带她去电视里跳,就象里面的小朋友一样。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她在幼儿园里报了舞蹈兴趣班。刚好四岁时迎来了北京奥运会,这下她得到知音了,不看电视比赛的时间里就常见她蹦蹦跳跳,按她的话说:“中国小将开始跳马,中国小将开始比赛。”那段日子里,她经常缠着我们:“我什么时候能学体操啊?”
我们跟她说:“芭蕾是舞台上的艺术体操,咱们学芭蕾吧?!”
按着家长常有的心态:“孩子要学感兴趣的东西”,于是我们就带女儿来到了艺术中心,一问,她失望了,艺术中心的老师说:“跳芭蕾舞最好是六岁,骨头长硬一点再学。♀”
怎么办呢?总不能让她一脸的不高兴。她这个孩子有个明显的特点,只要委屈时间长一点,眼泪花儿就会闪烁。
我们赶紧给她做工作:“会唱歌的孩子就可以一边跳舞一边唱,你看电视里不都是这样么?你先学唱歌,六岁再学跳舞,这样两个就都有了。”
这样一做工作,她的脸色立即阴转晴。
我们希望孩子学唱歌有很多抽象的理由也有些具体的理由。
具体的理由是因为她的表姐。孩子的表姐从小学了声乐,于是从上小学起就被选入学校的合唱团,这个特长一直延续到了高中。每次我看到她背着大而重的书包,天都黑了才回家的状况,我就想:“孩子功课多了,真是辛苦和枯燥啊。幸好她还能时而参加合唱团的排练和演唱,可以调节一下,不然一天到晚听课做作业,孩子怎么快乐?”
这个合唱团也增加了孩子表姐的社交圈,和一些老师很熟悉。这个认识一出现,我就把它当成了自己孩子学特长的理由。于是在她要选特长时,我和我爱人没有出现任何犹豫就给她报了声乐课。
具体的理由还有第二个。有个老师说了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她说:“声乐是最难学的一样乐器,因为它需要用人的身体发出各种声调、传输各种美。”
我也算是老教育工作者,所以对这些特别的话总会有特别的重视。这个老师的理念让我立即就意识到以以前我对学唱歌想得太简单了。从老师对声乐的理解里,我们能感受到孩子学唱歌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调整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恰恰是一个很锻炼思考的学习过程。这里锻炼出的思考能力一定会在上学后演化成学习功课需要的学习力度。
这样一想通,我们带孩子学唱歌的决定更加坚定了。
为孩子选学唱歌这门特长课,抽象的理由也有一些。
我还记得孩子刚出生时我爱人跟我说:“我看过一篇研究报道,说孩子出声时是两个音,将来很聪明。”我一想也对,有些孩子哭声是“哇——”,而我的孩子哭声是“嗯爱——”我开玩笑:“孩子一出生就教育我们倆要恩爱。”
所以等孩子学特长时,我就想她出生时发出的音既响亮又是两个音,那她是不是会在唱歌有点天赋呢?可别耽误了孩子。
我爱人说:“我们单位有些是音乐学院毕业的,可是也只是在企业里唱一唱,在卡拉厅里ok一下。”
我说:“嗓子好的人太多了,唱得好的人也太多了,可是为什么庞龙能冒出来,因为他创作了家喻户晓的《两只蝴蝶》,为什么黄蓉能冒出来,为什么周杰伦能冒出来,因为他们都能给自己创作歌曲。这样的歌手明星是不是太多了?所以小孩子学特长时选声乐是没错的,把该走的环节走完,说不定就给她留了一条未来发展之路。”
于是在孩子学特长时我们就毫无由于地直奔声乐课。
唱歌学了一年后,我们又引导孩子学了第二个特长。
我们对围棋这个特长项目也算是预谋已久。在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时,我就和爱人一边散步一边反复探讨过孩子学围棋的事情。
那个时候我爱人的态度是:“不反对孩子学围棋,但是如果孩子不喜欢别逼孩子。”
我就对我爱人说:“没有逼迫之说。你看现在的多少孩子天黑了才放学?拉着象旅行箱一样的书包,你说他们学什么?——孩子学什么,不都是按着学校的轨迹或者家长铺的轨迹往前走么?所以没有逼迫之说,只有如何引导孩子之道理,引导的方法对不对,引导中孩子学得是不是愉快而已。”
其实那个时候,我很看重围棋是有一个重要原因。
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班级有一男一女,他们堪称我们班的金童玉女,每次考试基本上不是他第一名就是她第一名。他和她的成绩把我们远远甩在后面。毕业了这两位也轻松地考入了北京的一流大学。好多年来,我一直在琢磨:“怎么大家都很用功,为什么他和她就学得那么好?那么轻松?”等我工作后培训的经历越来越丰富,面对的学员的身份越来越高,我终于领悟到了一个道理:
虽然大家都在上学,可是
有的人在被动学习,跟着课本走;
有的人在主动学习,有自学的能力;
有的人则更高明,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敏感地思考其内在的规律,于是他们就能自动成长,经历越多素质越高。
显然进入职场后,只有第三种人才容易找到自己的升职规划,而第一种人的职场命运通常是在不断换工作中苦熬,薪水在低水平中徘徊。
因为有这种认识,于是当我们自己有了孩子后,我就很想在她的成长中能锻炼出“自动成长”的习惯,退一步讲,能培养出“主动学习”的习惯也好,千万别停留在被动学习中走完小学初中然后在比大人都累的高中熬出头。
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我就把目光盯在了围棋上。
说句实话,我那个时候的围棋水平还停留在摆棋子的层次上,不会一个定式。但是因为聂卫平在二十年前中日擂台赛上十三连胜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于是围棋在我的心目中就扎下一颗深深的种子。
因为这颗种子种得太深了,于是之后的人生经历中每遇到一点与围棋相关的报道或者评论都会引发我的关注,其中一句对我影响很大的话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的话:“围棋是天下最智慧的游戏。”
这句话让我久久体会:“既然这么大的科学家都喜欢,肯定对智力有很大的帮助。杨博士肯定是个能自动成长的人,不然他怎么会获得诺贝尔奖?”接着我又想,“既然这么智慧的人都看好围棋,我们这些普通人还想那么多干嘛?跟着走就是了。”
这样一想,对引导孩子学围棋的兴致就更浓厚了,非常相信围棋能把我的宝贝带进“自动成长”的学习状态里。接下来就看我的宝贝是不是愿意沿着我的兴趣设立的这条轨道“奔驰向前”了。
我爱人说:“你别自以为是,她大一点不听你的,看你怎么办?”
我的理由也很充足:“她不按我的引导走,将来就要按着老师的要求走。啊,我看到那些学生做那么多的题,真觉得累啊,看他们背那么多的单词,心里更累啊。我不想我女儿上学后被动成长啊。如果能主动学习,我们做家长的能省不少心,孩子也会学得轻松很多。”
想法越来越坚定,于是在我的孩子学唱歌后,我就同步开始了围棋的引导。
关注哪样,对相应的信息就会更敏感。
中秋节,中央电视台组织了各个行业的优秀人物讲国学。围棋界的代表请的是中国棋圣聂卫平。他讲的不多,可是有段话对我打动很深。他说:“据统计,学围棋的孩子普遍比不学围棋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他还说:“有一次科学院给神童们做智商测试,中国棋院派了两位神童棋手去,一个是现在的国手罗冼河,一个是国手常昊,结果两人的智商都名列前茅。”
围棋对孩子成绩的影响的资料很多,有一个资料说:“曾经有一份《围棋对学生教育影响的前测报告》显示,每周上两课时的围棋实验班与普通班作比较,围棋实验班的学习成绩总平均分为179.7分,普通班总平均分为169.3分,高出10多分。”
这话很快就在我爱人的同事的孩子中显示出来,有的孩子学围棋学到了业余五段,这孩子再学奥数就明显得进步快,刚进奥数班时成绩排在后面,一年后已经排到了前面。初中考试毫不费力,多家好学校想他去,还提出了免学费的条件。
2010年8月,我们在贵州全国少儿围棋赛场遇到了著名的教练李立君。他曾经和聂卫平都在黑龙江的农场,聂在比赛成绩上达到了颠峰,李在围棋教育上达到了颠峰:他的学生成长为国手的就有十六位。
在贵州,李老师的一段话对我很有启发。他说:“围棋是什么?它需要做大量的宏观思考和微观计算,所以你说它是不是门哲学?围棋中有很多的战术运用,你说它是不是饱含着兵法?学围棋的孩子会听到老师引用大量的成语和故事讲解围棋,你说围棋是不是通语文?”
有了这些认识的鼓励,我们更坚定了想法:引导孩子好好学围棋,锻炼主动思考的能力。
到了孩子快六岁时,我们就有更多的经验启动她的第三个特长:芭蕾舞
那段时间,孩子老是问:“可以给我报舞蹈吧?”
因为她周围的小朋友有不少学拉丁舞蹈,于是她受次影响很大,动不动就象模象样地扭几下。所以她要报舞蹈时,她的关注点肯定在“拉丁”上。
可是我和我爱人很想让她学芭蕾舞,在我们的理解里,拉丁舞跳起来扭得很好看,很适合表演,可是芭蕾舞能更多地活动脚尖,而脚尖的锻炼会对大脑智力有特殊的贡献,这种贡献在孩子学东西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了,孩子会有更多耐心和注意力的集中度。
但是眼下孩子对“拉丁”有点上瘾的感觉,这个矛盾怎么化解呢?
我爱人又拿出了她的执行力,带着宝贝去看别的孩子怎么跳芭蕾舞,电视里出现芭蕾舞的表演时也立马引导孩子来看:“看呢,这就是芭蕾,哇,这样跳真是太漂亮了。快点,去跳一个姿势,看看我们的宝贝的舞姿有多美?”小孩在这个年纪大概都是最喜欢表演,一听我们说这话,立即就跑到荧光屏前摆姿势,之后就停不下来了,十几分钟里在舞蹈的姿势里美得不行。
在饭桌上我们也是一有时间就跟她讲芭蕾舞的美丽。
我也添油加醋:“学了芭蕾舞,跳拉丁那是小菜一碟。”
我们发现我们的宝贝有个特点,只要你表达出为她好的意思,她就会个你探讨,接着就出现了妥协。
多次引导和视觉化熏陶后,我的宝贝顺利地进入了芭蕾舞班。
我和爱人给孩子学芭蕾舞,也有一些很具体的理由。我想孩子如果将来在围棋上花的时间很多,肯定缺少运动。我看到一些资料里说有些围棋国手因为缺少全身运动,颈椎出了问题。除此理由之外,我对芭蕾舞还有些其它的认识,研究发现,芭蕾舞能让人情绪更稳定,做事注意力更集中。我想这一点对孩子上学以后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