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 第十七章

作者 : 金刚心;文鑫

我们把这些经历写出来,就是想更多的家长意识道:

家长如果总是伴读不陪读的话,孩子和家长就少了很多沟通的桥梁。♀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如果家长不给学习压力,少一些共同语言就无所谓;可是天下哪个父母会不给孩子督促、推动和说教呢?

所以,陪读和伴读看似一字之差,可是孩子学特长的过程和心里感受就相差甚多,说不好就是因为这一字之差,有的孩子把兴趣学成了将来的特长了,有的孩子把特产学成了曾经的兴趣。

家长陪读还有一个好处,再看别的孩子的学特长的过程,就会对那孩子存在的问题看得比孩子的家长更清楚,接着更会关注自己孩子需要把握的“关键点”。

有个例子很典型。

学围棋时,我的孩子班上来了一个小男孩,他只比我的孩子小两天。我看他下的棋就会忍不住想:“他学一年也顶不上我孩子半年的进度。”

于是闲聊时就和他妈妈建议:“我们的经验给您参考一下,我们会把老师教的东西拿回家再重摆的,你儿子如果补上了这一环节,进步会快很多的。”

他妈妈是个很用心的家长,果然下一节课,她就搬了个凳子跟着听了。另一个家长更用心,老师讲的知识点,她不会的就拿笔赶紧记录下来,显然是拿回家后和孩子一起“复习”的。被这些家长一带动,我们也有了更多的动力和紧迫感。

我把这些现象也讲给我孩子听:“那些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是不是很用心。”

她说:“是。”

我马上说:“这就叫学而实习之,怎么样?”

我孩子接话:“不亦乐乎?”

孩子需要家长一起“成长”的深层次理由

理由一,对孩子学特长所产生的“苦楚”很敏感

小提示:孩子再感兴趣的特长,只要想学进去就一定会有枯燥和烦闷的时候的,这个时候家长如果不敏感,就会少了同情的心而多了说教的嘴,就会“站着说话不腰疼”。

想到这个话题,我就想到一次谈话。

有一次,带孩子学声乐时,艺术中心的平台上正在举办钢琴比赛。

听着流畅的旋律,我感慨:“弹到这个程度,肯定家长和孩子都花了相当多的功夫。我们院子里也有这么大的孩子经常练琴,可是显然没这水平。”

身边有一个家长说:“你别看孩子表演时很美,学的过程心里肯定不美。”

“为什么?”

家长深有感触地说:“我也学过钢琴。练钢琴是个枯燥乏味的活儿。孩子的天性又喜欢玩,所以真心喜欢琴的孩子很难说到到底有多少?”

我听明白了。

家长接着说:“很多孩子弹的挺好,实际上不能说他真喜欢,他弹的只是个对曲子的熟练度。家长如果不懂这个,就会一边听着琴声一边心里很安慰,有时还很骄傲,可是与此同时呢,屋里弹琴的那孩子可能正盼着有一天可以做点别的呢。”

接着这个家长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我们那里有一个孩子,他家里人老是把他关在房间里,不练琴就不让出去。有一次他很想出去玩,他听到外面的孩子玩的声音心里痒,可是出不去。这个时候他家里人会时常在外面喊:学习要进入状态啊,不认真弹等于浪费时间。——有一小会儿,家里人没有听到琴声,就推门进去,一看傻眼了,那孩子正在站在椅子上对着钢琴尿尿呢。”

我问他:“那你怎么带动你的孩子学特长呢?”

他说:“定时间。到了时间孩子就要坐在琴旁边。我们不是法西斯家长,如果孩子觉得实在不想弹,那他自己就可以在时间表上再定个时间,反正必须补回来。”

我听明白了:“这个办法好。学琴不练肯定不行,但是强制自己去练肯定练坏了心情。——可是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他自己定的时间还是不想谈怎么办?”

那个家长说:“是啊,如果孩子坐在琴边就不想弹,他自己另设的时间却积累越来越多,那就说明钢琴在目前肯定不适合孩子了。再要求他把琴当特长已经没有可能、也没有意义啦。”

我问:“那孩子就放弃了?”

家长说:“我肯定就随孩子去了。上课就去学,学得怎么样也无所谓啦。再逼着学肯定适得其反。幸好这种情况在我家孩子这发生的不严重。”

我说:“你这个办法好,有弹性又不失理性。”

理由二,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上的漏洞有个客观而清醒的认识

小提示:孩子学特长学出点成绩,那一天心情最好的一定是父母。这说明潜意识里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学出点收获来。天下的父母同此心。但是此心理也会有有问题,家长对孩子寄予的希望,会不知不觉地在言谈举止中转变成对孩子的压力。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上的漏洞,有个清醒而客观的认识很重要。

我们陪孩子学习时间久了,和家长们交流多了,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孩子学特长时,家长如果不能同步成长,肯定只会对自己的孩子“学什么”很清楚,对孩子“怎么学”很不清楚。

这一点在围棋这门特长上就表现得很明显。

我们有一个熟人,她的孩子学棋比较早,

有一次我和另一位围棋老师交流,他教棋有十几年了,他深有感触地说:“家长通常对孩子怎么学关心得很少。可是一到比赛,看到自己的孩子比不过别人,家长就着急了。”

于是我就和这位老师请教。

老师说:“你看我们班上有些孩子,我和他下棋然后指出他漏洞。可是这孩子回家不去复盘,下过的棋很快就忘。家长如果不关心孩子怎么学,他就不容易发现这个问题。问题都发现不了,怎么能重视这个问题呢?当然回家后他也不会有意识地帮孩子补上这一环节。你说这样的孩子怎么学得过那些能回家复盘的孩子?于是一到升段赛,家长就必然要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有差距啦。”

接着老师说:“这些关键的环节上家长认识不到,然后看到孩子出不来成绩就对孩子说教个没完,这能解决实际问题么?”

我说:“可能是很多家长真的拿不出兴趣跟着学,只能做到陪着学?”

老师摇头:“家长陪着学目的是啥?目的不还是让孩子学到真东西么?那你说家长对孩子学习态度上的漏洞都不研究,都不感兴趣,那这么辛苦地陪孩子为了啥呢?孩子如果能自己解决学习态度上的问题也好办,问题是孩子有这么能力么?孩子没这个能力,家长也不投入这个精力,那肯定就会让学习的过程走形式啦。”

我明白了:“学习态度上有漏洞就等于耽误了特长的进步。——家长可以不和孩子一样学特长,但是不能不去研究和体会孩子学习态度与方法上的漏洞,因为孩子是没有能力总结出自己的漏洞的。”

带着这个观点,我有机会就会和有经验的人交流和请教。有一次和一位教钢琴的老师谈到这个观点,我问:“学钢琴应该也有常见的学习态度上的漏洞吧?”

老师说:“当然有,你就拿刚学琴的孩子说吧,他们会去记琴键的位置,哪个对着哪个音,这样的孩子就进步很慢。如果孩子能有意识听和记每个键发出的声音,熟悉这些声音,那这个孩子就比只是熟悉琴键的孩子多进步了一步。”

于是我有了进一步顿悟的感觉:“怪不得我们周围学钢琴的孩子有的只用三年就达到十级,有的谈了四五年才达到八级。——家长不抓孩子的学习漏洞,想孩子进步快那只是一厢情愿。如果看到别的孩子升级快,就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用功,这显然是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

孩子学特长时,您属于哪种类型的家长?

小提示:爱孩子,就在带孩子学特长时,把用“心”带变成用“爱”带。——有心,会有充足的理由把一件事做成,有爱才会有充足的耐心和细心把一件事做完美。

每个家长对自己的成长过程都有总结,哪里不满意?哪里很有用?内心清楚着呢。于是有了孩子后,家长都会按自己的理解给孩子的未来做规划。

长期带孩子学特长的过程,让我们发现不同的家长会给孩子做出不同的规划,不同的规划都有一个特点:理直气壮。

归纳起来,家长给孩子做出的规划有几个典型的特点,我们把这些总结起来,给天下更多的父母们参考。

第一种类型是全神贯注型。

这种家长的特点是:把几乎全部的期望和精力都集中在孩子的成长中。

举个例子。

我们孩子出生时,我们的同事和我们住的院子里已经有了大批孩子。各个年龄层的都有。

有一个妈妈和我爱人很熟,于是她的每一天怎么过的经常成了我们家谈论的话题。

有一天我爱人买了牛扒,我心想:“怎么突然做起西餐来了。”

还没等我问,我爱人就说开了:“我那个同事啊,真没见过象她这么操心的妈妈,连孩子每天要吃什么都在研究。今天我和她出去,她买了牛扒,说他儿子这些天学习量大,需要增补一些营养,也需要换换口味。”

又有一天,我爱人下班拎回来一袋活虾,我立即敏感地问:“是不是你那个同事又要给孩子补虾了?”

这个妈妈在吃的上面都这么用心,可想她在孩子学特长这方面,会如何用心。

有一天我爱人回来大为感慨:“我看见我那个同事拿着她儿子的作业本,真让人佩服,算数题写得清清楚楚,工工整整。我赞扬她儿子学习习惯真好,同事又拿出她儿子以前写的作业,以前根本不是这样。”

我赶紧问:“那是怎么变回来的呢?”

我爱人说:“她真是太用心啦。她也不知道从哪打听到的,有一个退休的老教师开了一个奥数班,全班就收五十个学生,多一个都不要,她费了好大劲才排上队让老师认可她儿子。才学了几天,看学习态度立即就转变这么大。”我爱人说得上劲,“以后我们女儿长大了,我也想办法让她去跟这种老师学。”

这个妈妈这类事例很多,她一直高度关注着她儿子成长的各个细节。我爱人常把一些事例拿回家熏陶我们的孩子。我孩子学做围棋的死活题,做不出来就悄悄偷看后面的答案,我爱人就说:“你看那个哥哥,每天做奥数题。有一天她妈妈突然说糟糕了,忘了把书收起来,儿子不知道会不会去偷看答案。等她回家后,她儿子专专心心做着题,那本书根本都没翻动。以前她儿子也会翻答案,可是他妈妈就反复告诉他:如果你是学着玩你就看答案,如果你要是练本事,就坚持自己做。你看哥哥多懂道理,以后再也没翻过答案。”

这个妈妈如此用心,工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儿子在考试和升学上一点没让她操心,更没因为成绩不够多花学费。

我爱人说:“她是个另类成功者。她把单位看透了,觉得自己很难发展了,就把全副身心放在培养孩子上。”

我说:“这很对啊。让单位老压着她不给她升职的领导看看:我可以赢在第二代。”

对这种家长类型有了认识后,我和我爱人就很希望自己也能“关注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孩子学特长,我们要做最用心的家长”

第二种类型是“想法快、行动慢”型。

这种家长的特点是,听到什么对自己的孩子有好处都会心动,可是心动的速度象火箭,行动的速度象蜗牛。

举个例子。

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她性格开朗,待客厚道。这样的为人特点也显现在她孩子的成长规划上。

五岁时,我爱人要带孩子去学围棋,我爱人就和她商量一起去。她很爽朗就答应了,到了围棋教室看到那么多孩子在学,立即就要给老师交学费。老师说:“先来试读一个星期,觉得合适再交学费也不迟。”

到了下一次试读时,我爱人又邀约她。她在电话里说:“我想我们孩子还是晚点学吧,五岁有点早。”

一晃一年过去了,别人和她提起我孩子的围棋水平已经能赢那些学了几年的孩子啦,她又动心了:“学一年围棋就能进步这么大?”于是她又立即决定给她孩子报名。

我爱人说:“我们又可以一起去学啦。”

她说:“我还是给孩子选一个离家近一点的。”

我爱人说:“你是选学习质量,还是选学个形式?”

她还是觉得选个近一点的好,因为路远太浪费时间啦。

几天后我和爱人带女儿学围棋,路上正遇到她带着儿子学棋回来。她儿子兴高采烈地对我们喊道:“我们在离家最近的学校学围棋。有一天我会打败你的。”

我爱人和她太熟了,说起话来就直来直去:“大概没这个可能啦。”这话把她气得够呛。

过了两个月,她听别人说我女儿选的新围棋学校,那里的老师很有经验,就打电话来咨询,她也想换学校。

我给她要来了小班老师的电话。

她立即把电话打过去了,可是最终还是犹豫了好一会儿,她和我爱人说:“那里能不能上午开课。我们晚上没时间。”

终于在暑假,原来的围棋学校也要放暑假,她终于把孩子带到了新的学校来,她说:“虽然我孩子才学半年多,可是我看到围棋给他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的,他以前在教室根本坐不稳十分钟,现在稳定多了,所以我也不求他学成啥,只要坚持学就好了。”

我和爱人总结完这种家长类型,我也会老实承认:“偶尔我也象这种类型的家长。你看我一直希望我们宝贝学围棋,可是真正带她去学围棋的是你。如果按我的计划,要耽误宝贝差不多一年。”

第三种类型“志向高、办法少”型。这种家长的特点是,心高志远,对孩子教育起来理直气壮,可是引导孩子学特长时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自我原谅:“反正我们做家长的都尽心了,你学不出来我也没办法。”

举个例子。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最新章节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全文阅读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