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 第十八章

作者 : 金刚心;文鑫

我们孩子从幼儿园放学,总会有些小朋友一起同行。♀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于是孩子一起玩耍,我和家长们聊天。

有一天,有个孩子告诉我:“我改名了,以后叫我朗朗。”

我立即问她:“你开始学弹钢琴了,好,好好学,有志气。”

以后我们真的叫她朗朗,可是有一天开始,叫她朗朗他却不回答,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我妈妈说以后再也不叫我朗朗啦。”

过些天,这孩子的嘴里开始冒英语,她还说他有了一个外国人的名字。我顺口问了他几个单词,她还都说出来了。

我问她:“你喜欢学英语么?”

她说:“喜欢,会说英语将来才能留学。”

过了一年,她们在幼儿园要上学前班了,我又想起了她学英语的事情,就又问了一年前问过的单词,嗨,一个都答不上来了。

我把这种家长类型总结出来,讲给我爱人听,她说:“你也别总说别人,有时我觉得你也是这种类型的家长。”

我赶紧反问:“我怎么会是这种类型?”

我爱人说:“你一天到晚给孩子许不切实际的愿儿,什么将来有条件了就搬到山东孔子的家乡去带孩子学国学;”

我说:“是啊,这是理想啊。我还说过将来有条件了把家搬到一个能看到满天星星的地方去,让我们宝贝天天能仰望星空,就象我们小时候一样。”

我爱人说:“还有呢。你老对宝贝说什么,好好学棋,将来到北京去入选中国少女围棋队。你说的是理想,可是你宝贝当真了,到处说她以后到北京去上学,闹得好几位同事问我是不是要搬到北京去。”

我说:“你提醒得对。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我不要做那种‘志向高、办法少’类型的家长。”

第四种类型叫“超级严格型”。这样的家长还是很常见的。特别是那些很有上进心的女白领更容易把工作的态度带进教育孩子的规划里来。

举个例子。

我们有个邻居就是这样的典型任务。她本是个普通的白领,可是凭着超强的上进心,把自己培养出了职业经理人的气质和素质:说话有理有据,做事有板有眼。

于是她有孩子后,她在职场修炼出的“重要素质”就沿伸到她孩子的教育里。

有一天我女儿向她告状,说她的孩子拿个我女儿的东西没有告诉她。这本是个很简单的小事情,三岁的孩子顺手拿个喜欢的小玩具,小零食再正常也不过了。可是第二天,我家门就听到“咚咚声。”一打开门,这个三岁的小孩子就站在门口,接着就听妈妈说:“说啊,在家里不是说得好好的么?”

催促了几次,直到孩子女乃声女乃气地说:“对不起,我拿了你的玩具。”

有时,这个孩子和我女儿玩得高兴,不想回家。她就会把孩子叫到眼前:“我们来的时候是不是说了好了八点半一定回家?现在说话要不要算数?”这个孩子二话没说,咚咚就跑到门口穿鞋。可是有时带孩子的是婆婆,婆婆也说:“时间到了,明天再玩。”这孩子小嘴立即说:“我还要再耍一会儿。”

我爱人跟我讲:“这两件事情一对比,可见她妈妈对她平时多严格、多有影响力。”

我说:“看得出,这个妈妈对孩子有超高的期待。不,不能用超高这个词,应该说超强才恰当。”

果然不出所料,这个孩子很早就开始学特长,被送进双语幼儿园,准备这么小就和国际接轨。

第五种类型是“快速行动”型

我爱人就是这种典型的家长。

我准备让孩子六岁开始把围棋做特长学。主要原因是我那一段太忙。

我爱人比我有行动力。就在我还在找机会用语言启发我那个不开窍的宝贝时,我爱人已经抱着孩子去看围棋“全国大赛”啦。原来有个职业选手参加的全国赛事就在她们单位的国际会议厅举办。

我爱人告诉宝贝:“这就是围棋。那就是围棋的奖杯。这些叔叔象我们旅游一样到处走,一边比赛一边旅游。”

这次观摩,我的宝贝对围棋产生了两个浓厚的兴趣,一是到处旅游,一是奖杯好漂亮,我也想要。

接着很凑巧,几个月后,我们在西安旅游时陕西省的少儿围棋赛正好开赛,吃饭时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就抱着孩子挤到宾馆的会议室去观摩。

就这样,在她正式学围棋之前,我们先给她进行了多角度的感受。

于是当我爱人带着五岁两个月的她,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来到围棋老师的教室时,她很快就融入了进去,把棋子走出了一条直线,老师过来看,她很高兴地说:“我走了一条棒棒糖。”

以后每个星期都有两三次,我爱人下班后带着孩子去学特长。

我问她:“你怎么吃饭?”

她说:“宝贝在幼儿园吃了晚饭的。我在路边找个店吃晚面就行了。学一样东西不坚持下去哪有结果。”

有一天,我很感慨地说:“你能学围棋真要好好感谢你妈妈。如果按爸爸的计划,六岁才送你去学的。”

第六种类型:贪多型

这种家长的特点是:一会儿脑袋一热就给孩子抱一个特长,一两年下来,孩子需要坚持学的特长变成了四五样,有的还变成了六七样。

这种家长最多出现的主见是:让孩子都学学,哪样特长学得有苗头了,再专攻哪样。

这种家长最容易看到的结果是:孩子哪样特长都没学得出类拔萃,孩子对哪样特长似乎也没露出特别的热爱,与此同时,孩子和家长都累得够呛,孩子的脾气和个性似乎还出现了一些变化。

我和学员聊到孩子学特长的事情,有一个学员的例子让我很受触动。她的孩子在幼儿园上了四个兴趣“班”--图画、跆拳道、珠心算、拉丁舞。放学后,这个孩子有两个晚上和一个周末还有钢琴,艺术学校的拉丁特长班,以及周末的声乐。

在外人眼里这孩子够忙的,可是这个家长一点都不觉得孩子会瞎忙,她有独特的理解:“我孩子性格有点弱,所以我想他学学跆拳道。我孩子乐感不错,声音条件也好,所以我想他多才多艺,将来要是真有缘分走上文艺路线,那他肯定要学会舞蹈和唱歌。现在搞文艺的多多啊,不会自己编歌写词的孩子根本走不出来,所以我让孩子学钢琴,大一些一定要学作曲的。”我听她这么说,就明白为什么她还支持孩子学珠心算,因为孩子走上文艺道路后,肯定要经常演出,演出就难免要和经纪人算钱,所以

本节小结:

以上说了六种典型的类型。不知道您属于哪一种。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不同类型的家长会带给孩子不同的学习习惯。而且有一点是一定要再次提醒的,如果在孩子学特长的时候没有锻炼思考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等孩子上学后,让家长操心学习上的事情一定会多起来。所以早用心比晚操心要好很多。

学特长时,您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

小提示: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能力,每个孩子都需要借助家长在关键点上的引导启动成长。

第一种类型:“学多忆少”型

这种孩子的特点是,看他学得很认真,可是老师教的知识点很难全走入他的本事。

孩子的这种特点在围棋班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每次孩子上课,我基本上都会站在旁边旁听,或者在旁边观棋。

我孩子现在所在的围棋学校分了六个班,孩子的水平每提高一些,就会老师被推荐给下一个班级。于是半年不到,我和孩子一共调了三个班,离名教练罗老师的班一步之遥。

我听了几个老师的课,可是我发现一些孩子下的棋总是名叫“死不悔改。”

每个老师都讲过的棋理,孩子还是重复犯。

我的孩子也是经常重复犯同一类错误,我就经常建议她回忆老师讲的关键点。所以同一个错误,在回忆了多次后她就有意识地克服了,这也成了她能赢一些学了几年的小哥哥的原因之一。

既然认识到了,我就希望做得更好些。于是我给孩子多设计了一个回忆的场合。

去学棋的路上,车一行使,我就看着她。她马上说:“知道,我知道回忆的,我会把一些做过的题,和下过的棋重新复盘的。”

我就不多说了。一路上,半个多小时,她真的处在回忆的状态里,从表情上是能看出来的。

我问她:“如果哪天妈妈带你去,你在车上会复盘还是和妈妈一起说话啊?”

她说:“复盘。”

不光是去学棋的路上,每次在回家的路上我都建议孩子一边坐车一边在脑袋里“复盘”,教室外,家长们一边聊天一边等孩子下课,有时我也会陪一两位家长聊一聊。于是我就把我看到的和家长们提了出来,我说:“几个老师都提过的毛病,可是你们家宝贝还在坚持,难道他回家不复盘么?”

家长们回答的都很一致:“没有,回家根本不复盘。”

我和家长交流:“老师讲的关键点,如果不经常回忆是不能消化吸收的。如果要靠老师反复讲多次才会领悟和开窍,那他学特长的时间就会拖延很久。”

家长们问我:“你的孩子一直都复盘?”

我说:“我们尽可能让她多进入回忆状态,比如时常拿出几分钟回忆一下老师讲过的关键点。”我还告诉家长们,“我的感觉是,孩子养成习惯就好了。比如我的孩子,我提醒她多回忆,提醒多了,我一问她学到哪些关键点了,她就不会象刚开始那样有点不愿意,马上就能进入状态想一想。”

学棋的这些经验其实还是来自学声乐。每次上完声乐课,我会拿着她的谱子唱起来,每到这时她一定会跟着唱。知道她有这个习惯,我也不建议她唱,总是先唱。有一次我们坐公共汽车,我和她坐在最后面,我轻声一唱,她立即找到了舞台里的感觉,放声高歌,惹得乘客纷纷回头。她依然自己唱自己的。

我发现孩子学特长时,只要家长肯带头,孩子的兴致大着呢。

我和爱人说:“家长找回了赤子之心,就会很容易进入带动状态,之后孩子就很容易学而实习之。”

女儿耳朵特别好使,她听到这话,立即回复我和她上幼儿园的路上经常吟唱的话:“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

第二种类型:有脑无心型

这种孩子的特点是:学也学了,练了练了,可是光有熟练度没有属于自己的思想。

这种孩子在学画画,学围棋,学琴等特长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有一个事例对我触动比较大。有一天我爱人问我:“你说朗朗弹钢琴能比别人谈得好,可是会好在哪里呢?那么多人会谈钢琴,会谈同一首曲子,怎么朗朗就能弹出成功来呢?”

我说:“我们的音乐修养太低,所以听不出区别出来。国外有很多人是听着钢琴曲长大的,所以人家的耳朵会很敏感地感觉到谁在给他们带来心灵的新熏陶?所以朗朗能成功,一定是他心里对曲子有特别的理解和酝酿,所以他的琴声不只是琴声,还是心声,是一种能给听众带来心灵感应的声音。那些会弹钢琴的人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他们只能给听众送去旋律。旋律可以乐耳,可是心声能通心灵。”

有了这次反思以后,我就更多地去观察学特长的孩子们,得到的结论就是:如果一个孩子只能学到熟练度,却不能在特长中加入自己的思想和心声,那这个孩子的特长只会停留在个人兴趣上,成不了影响大众的本事。

我的这个观点还特意与名教练罗老师谈过。我问他:“你的学生达到了业余五段,按说水平很不错了,怎么和您一下就败得那么大呢?”

罗老师说:“业余五段,只要下功夫都可以学出来。可是该学的知识都学完了,你的棋里有没有你自己的东西,就是本事啦。如果没有,围棋水平就很难再突破了。”接着罗老师说,“你的孩子要想将来能学出来,她的棋必须要有思想性才行。”

听罗老师这么一讲,我就多了一些心思去观察其他孩子下的棋,看多了,我对我孩子说:“你觉没觉得,和你一起下棋的小哥哥每盘棋的套路都差不多。”

她说的比我还专业:“是,老是在铺地板。”

我说:“你能不能每步棋都有自己想法?”

她说:“能的要命。”

之后我认真观察她的棋,确实是她在动脑筋,只不过水平不到位,有时会把好招走不完整,于是输的多了起来。

我和她说:“只要你的想法比他们先进,棋输了也是暂时输,未来会赢。”

回家后,我就把一些围棋女国手的比赛场面调出来。

女儿很喜欢看。

我问她:“你喜欢这一幅么?这是建桥杯比赛前,举办方给每一位女选手都准备了礼物。你喜欢这样的比赛么?”

看看女儿对国手有了好奇和向往,我就进入正题:“你知道你和这些国手相差在哪里么?”

女儿说:“她们是职业的,我是业余的。”

我说:“爸爸告诉你啊,你和最优秀的国手最大的差别不是段位,因为你还小,你努力将来有机会段位超越她们。你和她们真正的差别是:她们不下棋的时候会琢磨棋,而你现在只有下棋的时候才思考。你要想学一行就成为最优秀的一员,那你必须学会不下棋的时候也喜欢研究棋。如果你学了钢琴,爸爸就告诉你,你要想成为优秀的钢琴演奏师,你就要不弹琴的时候也能在心里弹琴。如果你学的是书法,那爸爸就要告诉你,你要成为优秀的书法人才,那就要在不拿笔的时候,也能找到写字的感觉。”

这样的熏陶多了,女儿一点点听懂了,也一点点在尝试着这么做。有时她会告诉我:“我刚才坐在马桶上都在想着围棋呢。”

第五节:孩子学特长时,家长最好别忽视的小细节

一.保证孩子足够的睡眠

我的孩子重点学围棋,一周要上四节课,我就发现经常有的孩子上课哈气连天。上课想睡觉,不就等于父母白交了学费,孩子耽误了成长么?

于是我想到了好多孩子会存在睡眠不足的情况,因为这些孩子在各种特长中忙碌着。

睡眠不足肯定耽误孩子发育,上课想睡觉肯定耽误孩子学习。

在这一点上,我也没有什么高招,只是提醒女儿:“中午为啥要睡午觉啊?”她答:“因为周末晚上要学棋。”我马上说:“那把电视关了,赶紧睡吧。”

还能做的就是,在车上提醒孩子回忆,回忆有时象催眠,孩子回忆一会儿就会困倦,于是我总会听到孩子说:“爸爸,我想睡一会儿。”我马上说:“赶紧睡吧。”

虽然时间短,可是还是有效果的。

很多科学家,大作家都有困倦了就来一个几分钟打盹的习惯。

二,查看孩子的书包和口袋

我孩子在学围棋时,经常会看到有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问:“今天把你的棋下完了好好记一下,下堂课复盘。”可是学生马上说:“我的本子忘带了。”

有时老师上课时,就见有的孩子拿出一样玩具在偷偷地玩,老师只好停下来暂时没收,可是下节课又有别的孩子拿出东西偷偷地吃。

我听老师经常这样教导孩子:“你们这么散漫,说得不好听,就是浪费你们父母的钱,你们以为父母赚点钱那么容易么?”

还有一种情况也要注意。有些孩子学特长前,书包里,口袋里会揣着漫画书,家长以为课前和课中休息翻阅一下没关系,其实不然,如果那本书很吸引孩子,他会一直在心里挂着这件事情,于是上课时特别容易分神。

三,观察孩子的兴趣点与好奇心

在艺术中心学特长,经常会看到别的特长班的孩子在表演。

不知道是不是办学的艺术,艺术中心把很多班级的墙换成了大玻璃,于是从走廊走过,就能看到孩子的表演。

艺术中心还经常举办露天公开课。

我看到很多家长下了课就带孩子离开了。我和我爱人经常会停下来,任孩子观摩几分钟。

我想观摩是有好处的,一是打开了孩子的视野,二是可以让家长留心孩子的兴趣方向。

我孩子学舞蹈前,下课后总会主动拉着我去看舞蹈课。

次数多了,我就知道她喜欢舞蹈不是心血来潮。果然给她报了芭蕾舞班后,她会勇敢地去吃苦,回家经常主动复习。这大概就是兴趣产生的动力吧。

我在资料里查到一些专家的观点,觉得很好,就综合在此,提醒天下家长们,别因为“知识”上的严格把关,伤了孩子的兴趣。

专家说:学习任何特长,都少不了大量练习的基本功的过程。只要是基本功。就一定有很动枯燥要承受。所以想孩子把特长学下去的家长,一定记得“调剂”这两个字。把多个小调剂加入孩子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极其重要,不然为孩子回报给父母的就是学习兴趣日减,心里有怨气酝酿。重视了这个观念,怎么调剂就不会是难题,爱孩子的家长都会自动找到源源不断的办法。

专家们的观点对我们启发很大。

我们不光是让孩子观摩兴趣班,走到大街上,看到做糖画的民间艺人,看到天桥上画画写生的学生,卖唱的艺人,茶叶店里的茶具,都会停下来让孩子看一会儿。

打开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点,生活中有很多“敞开的课堂”吧。

四,别像催命一样催促着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我女儿学围棋后,我经常先提醒后催促,希望她能多用些心思主动研究围棋。我爱人也经常提醒她:“明天准备学点啥?今晚先安排好吧?”

可是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再怎么自觉也会在大人眼里很“闲散”,于是大人有时就难免着急,给孩子的感觉就象“催命一样老在催促。”

每一次催促我都知道这个办法不好,可是不催促也不行,学围棋和学钢琴、绘画一样,学习量上不去是出不了真功夫的。

这么矛盾,怎么办呢?

想不出好办法,我只好去请教别人。在与我的学员交流中,一个学员的经历给我很大启发。他说:“我小时候学画画也老是被我家里人催命一样的催,催我多写写生,多画几幅自己构思的作品。可是越催我越没劲头。后来我爸爸无意中把他们公司做的策划方案拿回家,我看他们做的平面设计,觉得很有意思,就给了点建议。以后我爸回家总会和讲他们又在搞什么策划了,让我帮着做个图案策划,这以后我突然觉得画画好有意思。”

有了这个启发后,我不再总是单纯地催促孩子,我会去看很多围棋高手的故事,比如刚刚买了本《我是常昊》,每看出一点心得,我就会讲给孩子听,然后和她探讨该怎么下功夫。

这个办法比单纯提醒和催促好多了。有一天我和她一起下个棋,布局时她说:“这个定式还可以这么走,我从书《定式辞典》里看到的。”

我把这心得写在这里,因为我知道天下爱孩子的父母,没有几个会忍得住性子不催促孩子的,我也知道多数父母都意识到了这样催促效果不好,可是不催促又会忍不住。

所以这里提到的方法很值得体会。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最新章节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全文阅读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