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 第二十三章

作者 : 金刚心;文鑫

于是我很多的心思都会想:“怎么锻炼我们的孩子,让她从小就养成加工思想的习惯呢?”

在职场进行培训咨询的经历让我们很清醒地认识道:如果一个孩子学习阶段没有培养出足够的学习兴趣和自动成长的习惯,那他到职场是很难进入钻研业务状态里的,接着职场就很可能长期在职业困惑和找出路中徘徊。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开始学特长起,我们就提醒自己:

不能因为别的孩子学这儿学那,我们的孩子就要跟风;

也不能简单把孩子丢进教室,剩下的事情就交给老师跟家长没什么关系了。

我们必须时常提醒自己:

学特长不重要,透过特长锻炼学习的兴趣和自动成长的习惯才叫收获巨大。

学什么不重要,用什么动力学才重要

我太想孩子通过学特长锻炼出两个习惯:

自学的兴趣和自动成长.

业余时间里,心思里总会进入研究这个主题的状态里。

因为这个心思想多了,于是这个心思就强烈到忍不住要沟通。

好些家长都觉得我们有问题:“想得太早了点吧?孩子还是喜欢玩沙子、坐唆唆板的年龄,哪能给孩子这么大的压力?”

有的家长观点更鲜明:“学特长就是给孩子将来一个兴趣,其实也不求他学成什么,就是想他大了有孤独的时候,能有个琴解解闷,下个棋排排愁就好了。”

还有的家长道出了一个现实:“其实我也不想孩子学什么特长,能快乐成长有个快乐的童年就好了。可是不学又不行,上了学别的同学都会点特长,要是就我的孩子不会,那老师会看低他。到时候别的孩子上合唱团,上舞蹈班,就我孩子啥都不会,那他会很难受的。”

我爱人也说:“你也别把弦蹦得太紧了,小孩该玩的时候还要玩。现在会玩的孩子将来才会学。”

我都同意他们的观点,但是我觉得他们的观点都不是“培养孩子特长的专业而先进的观点。”

我在做领导者的职场理念培训时,会对白领金领们提一句比喻:“领导带员工出业绩有时就好比家长带孩子学特长,家长的观念是先进的,孩子的成长必定是快速的。带孩子最怕家长的观念落后好些年而家长对孩子的成长猛使劲。”

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所以我会经常反思“我们的观念有多少先进的成分?领先别的家长多少年?”说句心里话,我很希望自己的观念能领先二十年,毕竟二十年后,孩子要靠自己的能力独自面对真实的职场和复杂的社会,而我做过大量的职业困惑咨询后强烈得感觉到:太多的大孩子为职场准备得太少。

我有一个习惯,当自己的思维打不开时,就把心得记录下来,有一点记一点,然后反复看,看多了,心思就敏锐起来,于是再看报纸和书籍,就会对一些有用的知识点特别敏感。

有一天我翻阅我的笔记本,老早以前做的一个文摘走进我的视野,让我茅塞顿开:

“美国的科学家做过一个试验,那两个性格和智力类似的儿童分别放在不同的房间,身上安上能量测试仪器。房间里有老师陪着孩子玩,一边玩一边学点东西。实验开始了,一个房间的老师看到孩子有点优点就会说:哦,太棒了;哦,这都能想到简直太有想法了;啊,你真是太了不起了;这时就见孩子反应大脑能量的仪器指针在拨动,往正方面动;另一个房间里,老师看到孩子有点不如意,就发出叹息:哎——,怎么这么笨呢?哎,这都不会,动动脑筋嘛;结果反应这个孩子的大脑能量指针也在拨动,往负的方面拨动。”

我把这个领悟和一些做教育的熟人分享,他们说:“鼓励和赞扬的教育方式是教育部要求老师都要做的。”

有些人说得生动一些:“鼓励和赞美能让白痴变天才,指责和批评可以让天才变白痴。”

我对这些说法有一种天然的逆反心理,我是做过大量培训和咨询的人,知道无数人不进步就是因为观念里太多口号、嘴里有太多抽象的表达,可是他们还以为那是代表素质。我想听到更具体的、更细节的启发。

交流多了,有一个教育工作者讲的故事和我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共鸣,他说:“我们台湾有一个父亲,他是个没学问的农民,可是他的几个孩子都是博士,都是精英。记者就问他有什么教育秘诀,他说不上来。记者又去采访他的孩子们,结果孩子们都提到了一件事情:我小时候考试成绩好,我爸爸就特别的开心,说孩子好样的,我给炒一个鸡蛋。等我第二次又考好了,我爸爸又是特别的开心,说孩子好样的,我给你炒两个鸡蛋。”

总结多了,交流多了,我也找到了“辅助我女儿锻炼自动成长的秘诀。”

于是饭桌上,或者一起吃水果时,我和我爱人经常自己聊自己的,等孩子随便旁听。我说:“我们宝贝真是学习的好材料。你看这么久了,从没听她说一句:我今天不去学围棋行不行?”

我爱人说:“是啊,冬天那么冷,人家也从来没一句退缩的话。”

我们说的这些话都不是编的,确实是她做到的,只不过我和我爱人会经常故意提起和充满欣赏地聊天。

这类的话很多,只要孩子有一点优秀冒出来,我们都会象炒饭一样翻来覆去充满欣赏地去说,今天说这件事,下次又重提另一件事。

我爱人最喜欢说的就是:“宝贝学舞蹈真叫热爱啊,舞蹈老师搬她的腿,我看她的眼泪包在眼睛里。♀孩子懂事就是不一样。如果老师一上手,孩子就疼得叫,那老师的手肯定就不敢再加力,老师也不想一个孩子闹得整个教室气氛那么差,所以她也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董事的孩子身上。”

我最常提的是围棋:“我们宝贝还是很不错,老师说这孩子下棋习惯好,不管前面局面差得多不多,坚持下,所有老能最后找到机会,那些水平比她高一些的孩子就是因为这个会输给她。”

我们的孩子有个特点,也许这是所有孩子都有的特点,她的耳朵特别尖,你看她好象在做她自己的事情,实际上家长的话全都听进去了。比如有一天我看电视里的杂技节目,看到演员身子那么软,就忍不住说一句:“她们身上的筋全肯定打开了,筋打开了应该不容易感冒。”结果第二天我的宝贝就穿着单薄的舞蹈衣在练习,我说:“赶紧多穿一点,你看爸爸都有点冻感冒了。”她立即接一句:“你说过的,筋打开了就不容易感冒。”再比如有一次围棋比赛,有一局赛后,她笑得一朵花一样跑出来。我以为她赢了,结果她高兴地说:“我输了。”我爱人问她:“那你怎么还笑得那么开心?”她说:“爸爸说的,输了要能笑出来。”

因为孩子有耳朵尖的特点,于是我更加相信“及时欣赏到孩子优秀的表现,反复地在聊天中聊出来”是个好办法。

于是我们一直坚持在大人的聊天中反复欣赏孩子的优点。

这样做,成效是很容易见得到的。昨天我带她学围棋,我说:“沈老师表演你下棋的习惯很好,坚持下到最后一颗棋子。以后,你能让爸爸看到你下棋很会思考的样子么?”

她说:“能,能的要命。”

结果我真的就看到了她出现思考的感觉。我和老师交流了这一点,带出了好几位职业棋手的罗义老师说:“一个娃儿能不能在业余五段后还能下出成绩来,就看的围棋是不是有思想性。好多娃的棋就是突破不了这一点,于是在业余五段以后棋力就很难再上去了。”

和不同行业的有优秀的人物交流多了,思维碰撞多了,我对“通过特长锻炼孩子自动成长”的观点更加“自负”。

(2)

我们也不是一味地鼓励孩子的优秀表现,忽略其它的表现。我和我爱人很强调:“原则上的事情错了,就绝对不能迁就。”

在学围棋的时候,有一个小棋友也很小,只比我的孩子大半岁,可是他在班上很厉害,有十几个大孩子都下不过他。我爱人每次带孩子学棋回来都对他赞赏不已:“那孩子聪明,是学围棋的材料,老师只要一问问题,他都抢着回答。”

我当时每次听这样的赞赏都会忍不住想:“我宝贝什么时候可以和他下一下?”

我对爱人说:“你跟老师提一下吧,让她和他下一次,看看差距多大?”

我爱人说:“老师很有经验的,他有他的安排,你只有下过他赢过的小朋友,才有机会和他下的,不然差距太大,不就浪费人家的时间么?都是那么远来学棋的。”

我想也是这里“理”。

学棋四个月后,要过年了,来学棋的孩子一下子少了很多。这下我的孩子有了和他一起下的机会。没想到一下子就把他赢了。老师很高兴对我的孩子说:“你开始有了围空的概念。”

有了这次的胜利,以后她和他下棋的时候多了起来。显然那个孩子也不是吃干饭的,回家后显然是下了功夫的,再次交手就不再给我孩子“围大空”的机会,于是几盘下来我孩子全输了。

我就想:“怎么会这样呢?问题出在哪呢?”

于是我带孩子学围棋时就坐在那个聪明的孩子旁边。他问我干什么?我说:“叔叔和你学习学习”。他很高兴,以后每次学棋看到我都说:“叔叔坐在我身边。”

看了几盘棋后,我发现了一个不妙的现象,我的孩子大概很想再赢他,可是发现怎么也赢不了后就开始学他的棋路子,而在我的眼里那个聪明的孩子的“棋路”有点“油”。

于是我回去就告诉我的孩子:“那个小哥哥的棋叫油棋,他老是找机会偷袭别人的棋,我现在发现你也开始学着偷袭。爸爸觉得学围棋就是学做人的大气,如果靠偷袭来赢棋,人就会越来越小气。”

她似懂非懂,表面上点头,下起棋来还是不顾大局,专门找机会去“偷袭”。我只得又告诉他:“爸爸查了很多资料,发现那些名教练都主张学棋要学大局观,下棋千万不能下油棋,你老是不管在哪里围空,老想着吃子,这是方向错误。爸爸最怕你学特长学了半天,最后方向错了。”

她理直气壮:“我就喜欢吃子。”

我说:“不行,常昊是超一流国手对吧?他的启蒙老师都说下围棋不能下油棋,棋风要正。”

我女儿坚定地说:“我就要吃子。”

我跟她发脾气,可是发脾气也不管用,表面上她答应,可是下起棋来还是依旧。于是有的小朋友被她偷袭成功了,她就高兴地说:“我赢了。”水平高一点的孩子不给她偷袭的机会,于是她就输得一塌糊涂。

我觉得这个问题发现了就不能不抓,否则她就不是学特长而是走错路了。

我查了不少资料,网络里的,书里的。资料看多了,就发现学棋的孩子都容易出现这个问题,著名的教练都会想办法纠正,有的教练会把棋放到床下,观上灯让孩子拿手电去找;然后又把棋放在桌面上打开手电从高处去照,于是孩子明白了:“偷袭就相当于床下找子,围空就相当于在高处往下照棋盘,一照一大片。”

我见发火起不到作用,就开始研究办法。

我把那个“手电筒照棋子”的比喻讲给她听,她似乎明白了一点。以后我一有空就启动了鼓励那一招:“老师说你有围空的概念,你今天下给爸爸看看好不?”

我爱人对孩子下“油棋”的现象也很警惕,每次我讲这个事或者为这个事情发火,她也帮腔:“学棋就是学做人,做人能油么?如果你喜欢偷袭,我们就不学了。”

我们两个家长的强势给了孩子不得不反思的氛围,于是她开始“迎合”我们的想法开始去“围大空”。

开始那些孩子很容易冲进空去把空破了,可是我和我爱人都鼓励她“继续围”,我爱人把话还上升到了这个高度:“我希望我的宝贝大气一些,再大气一些,大气的孩子才会学到智慧。”

这样鼓励中,过了两三个月,我的孩子“围空”的能力提高了一些,“围空”的眼光提高了,一个个孩子败下阵来。

有一天,学完棋一起出来,那个聪明的小男孩对他妈妈说:“我怎么又输了呢?”

之后又一个现象出现了,那个聪明的小孩显然是家里有人指点,显然他也是真聪明,他的棋风明显转变了,也开始注重“围空”的能力,不再说他那句招牌话了,(以前他一赢了大孩子就会骄傲地说:“我就喜欢吃子”)。

他的棋风一改,棋力立即升了上来。

我高兴地对我女儿说:“你看你的方向对了,那个小哥哥就开始跟着改变了。是不是自己先做正确的事情很重要?”

她说:“对的要命。”

这件事情对我和我爱人影响很大,以后我们经常提这类事情。因为我们极其重视,于是我们重视的现象也成了孩子重视的事情。重视久了,心思就升级变成成了观念。

我们在职场培训中对那些上进的白领经常说这句话:“方向对了,走得再慢也是进步,是成绩;方向错了,走得再快也要回头重来。”

因为有这个认识,于是我们在孩子学特长的时候就特别注重抓“方向”,很怕孩子动力十足时方向却错了。

第八章,这些能力,最值得家长心血去浇灌

——学什么特长不是最重要,

在学特长的过程中,学到让孩子一辈子受益的能力才重要;

引子——

家长培养孩子,肯定是一门心思往优秀方向培养,可是您知道么?优秀分为“表面上的优秀和实际上的优秀”两种。所以提示天下的家长,千万别一不小心把孩子弄成了表面上的优秀,与此同时自己还天天乐呵呵:“我家宝贝不错,真的不错?!”

以前,我在职场培训里经常一个主题:表面优秀的员工和实际优秀的员工有什么区别。

后来我把一些内容概括出来写在《这样做你一定能升职》这本书里。

接着就有了不少机会与我的咨询者们探讨这段内容。我经常会引导他们的思路回到学生时代,回忆中总结一下他们认为:“表面上优秀的学生是什么样?实际上优秀的学生又有什么特点?”其实自我们有孩子起,我就在总结这方面的内容。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最新章节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全文阅读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