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掠夺了我们的脸 第二十六章

作者 : 陈染

10、贺卡潜台词

圣诞、新年、春节,全世界的上空飞扬的花花绿绿的卡片比雪片还多。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

若把卡片归类划分,我想除了我们大多数通常意义上表示善良的问候、祝福和礼仪的贺卡之外,还有一些卡片具有另外一些不与外人道的隐蔽意图——那一声节日的问候以及一个温馨的笑容背后,不便落在卡片上的潜台词,我想可能还有如下几种:

1.以友谊方式出现的交换——潜台词是,我记得你,给你寄上一张贺卡,希望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如果我有什么事需要你、求助你,你一定不要忘记我啊。

2.礼尚往来,寻求等价——潜台词是,我寄贺卡给你,只是因为你寄了贺卡给我,如果我不回赠你,就失礼了,也许以后有些事我们就不太好办了。

3.淡化或消除隔膜和仇恨——潜台词是,我们虽然有所分歧或矛盾,但我们依然是同事,是朋友,是合作伙伴,新的一年请不要再难为我吧,让我们彼此隐藏起内心的反感,我先在这里求和了。

4.深挚情谊的掩饰——潜台词是,这个岁数了,再说思念、伤感之类的就有点不好意思了,卡片上印刷的那些激情万丈的肉麻句子,虽然不是我写的,但是它代表了我的意思。

5.貌似礼仪的攀附——潜台词是,你既不是亲戚又不是酒友玩伴,我寄这么贵重的贺卡,送给你的感激之言其实是想得到更大恩惠的隐秘渴望,请你来年封官加冕、发放奖金时多多想着我啊。

6.一份欠情的弥补——潜台词是,你生病住院了我却假装不知道没去看你;或你上次来看我之后我太忙没有回拜你,而且近期仍然没空去看你;再或,这次的事情我没有办好,实在不好意思等等……寄此卡是想请你不要为此断了交情,说不定我日后还有求于你呢。

7.受伤者的报复——潜台词是,虽然你把我“甩”了另图新欢,但是我依然要乘节日之机寄上追忆旧情的甜言蜜语,只是盼望你的那一位新人醋意大发,祝你们惊天动地吵一架。

8.失散多年的人寻找旧梦——潜台词是,“得到了所有,失去了最初的梦”,现在终于有钱又有闲拾起丢失已久的少年旧情了,若你能收到此卡,请回复,我的手机、电话、传真、伊妹儿是几几几几,盼在酒楼一聚。伤旧怀古之心使膨胀的物欲得到了短暂的歇息……

这一部分卡片中,被隐藏起来的“利益”和“**”,在背后推动着那些美妙的言辞。有些人把那最初而最真实的意图掩饰得连自己都不清楚了,或者是本来就不愿意清楚。

好在,有更多的卡片像洁白的雪片一样单纯美好,滋润着我们冷冬里干涸的心田。我一直怀着感激和温暖之情接收我的友人们的每一张这样的卡片,也努力怀着同样的感情寄送每一张这样的卡片给我的友人们。

11、快餐的意味

我们面前摆放着两种快餐:

先是忽然之间,快餐食品店在我们的身边遍地开花,街头上那些女敕黄或者艳红的门廊里边,木质的桌椅仿佛随意搭起的积木,拼接出一种象征稚趣、简约与速度的格局。快餐食品所呈现出来的强烈的共性,使人一进门就嗅到一股“**”的气味,这种安全的气味湮没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职业、学识以及经济地位的差别,大家在这里彼此彼此,自我感觉良好,所以很多人喜欢它。可是,不知为什么,无论中式还是西式,我对于快餐食品一律缺乏胃口,一直以为那应该是属于少年儿童的嗜好,或者是那种要去赶路的人启程之前匆匆忙忙的去处。如果,一个成年友人告诉我,他热衷于快餐,我便会对他的口味不以为然。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分别吃过晚餐之后,坐下来畅谈。快餐食品纯属个人趣味,无可厚非。

步食品快餐之后尘,又出现了第二种快餐——精神快餐也旋风一般覆盖了我们的视线。它在我们的身前身后弥漫,无处不在,似乎人人都浸泡在文化艺术的大染缸里——一幕今天诞生、明天就消失不见的新式戏剧,一本在最短的时间内即可读完的最长历史跨度的画卷,一部第二天就过期作废的堆满了信息的书刊……立等可取的文化快餐铺天盖地,人人都被它的墨汁所涂染。那些精神快餐里边绝对不会有从茶香中才品得出来的阴柔醇厚,不会有闲趣或把玩,更不会有沉思或忧郁,它永远不会出现在一个伫立河边的人的静默的自语之中,它与内心和灵魂无关,它与诗性的东西一律无缘。布罗茨基有一句警言,“一个阅读诗歌的人,比不阅读诗歌的人更难取胜”,所以,诗性是它的头一号敌人。它所含有的只与取胜相关,与生存厮杀和操作速度相关。它是由纯粹的精神“激素”组成的,它造就了我们当今时代最为庞大的人选和群落——实用主义者。如果你知道吃速成饲料长大的家畜的特点,那么你就可以大致领略吃精神快餐长大的速成之人。

不禁想起爱略特的话:到哪里去找回我们在信息中丢失的知识,到哪里去找回我们在知识中丢失的智慧?

12、平常的浪漫

深刻之后是什么?

不平常之后是什么?

现在,我喜欢的倒是貌似肤浅的平常东西,因为对很多事物似乎已不再产生任何奇异的感觉了。r送了我两瓶卵磷脂。近日以来,如果说卵磷脂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似乎过分,但是,它的确大大改善了我的精力,我的思维在沉睡了这么多天之后,终于启动起来。

早晨,我步行去出版社的路上,呼吸着清凉的空气,心境安然,脚边满是深秋的落叶,踏在上面脆脆地响。我不想坐车,路面的舒展使我的思维流畅地伸延。在团结湖路上,我遇到住在楼上的一位女邻居,以往,她每次都是亲热温暖地与我打招呼,手里提着菜篮或几份报纸。菜篮里满满的,装着白胖胖的萝卜、女敕绿的**的豆角以及脆弱得犹如爱情一般一触即碎的豆腐。有时候,那只菜篮其实并没有装满,但是,从她心里流溢出来的满足之感,也会使人觉得她手中的篮子丰盈得沉甸甸的。她的指尖尽管粘着蔬菜上潮乎乎的泥土,但是,显然那手指是属于浪漫主义的——修长而白皙。她的步履相当缓慢松弛,脚下的平底布鞋十分柔软,看得出那鞋子的用途首先是合脚舒适,然后才是美观。她的眼睛沉静而有内容,正像戴维·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描述的那种,她的目光已经在阅历的磨刀石上磨过了。总之,她看上去,美丽而端庄,通体和谐而家常,是一种常规之美。她不是什么大人物,但却使我留有好感。

能够对这样一种平凡的美产生欣赏的感觉,于我是意外的,我以前总是对超常规的事物、甚而是怪异冷僻之美产生感觉的。

我一直对现实主义缺乏兴趣,但纯粹的浪漫主义又不免失之天真。我想,如果浪漫主义在阅历的磨刀石上磨砺一番之后,再加上现代主义的作料,便是一种出色的境界了。

我们迎面而过时,彼此点头致意。

我的脑子里迅速滑过“资深美人”这个语词。

不知道她是做什么的,也无须知道。她也许也在猜测我是何许人,也许她知道我是一个作家才如此热情。这些都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我现在对平凡的事物更感兴趣。

13、路上的那个女人

初冬,天气格外娇好,晴朗无风且温度偏高,白天可见安静的云彩,晚间能看到游走的星星。

她走在街上竟恍惚以为是一个月前身处柏林的感觉。这种清冷无风,就像是她清寂而无言的身影,沿街走动,影子一般轻,淹没在杂乱喧哗的人群里。她喜欢这种漫无目的地沿着街边走,长衣随风而摆,领子高高竖起来,像一条清凉的鱼。她的身体看上去有些瘦弱,冰冷的指尖斜插在衣兜里,但她却很有耐力,可以就这样不经意地走上半天时间。她神情严肃而专注,仿佛奔赴一桩重大的事情。她不知疲倦地走着,习惯性地持续在一种思维状态里,坚定地移动着脚步,朝着一个认准的方向。

其实,她并不打算到达哪儿,去哪儿都行,她只是想在街上闲走。初冬的秃树、林立的大厦以及汽车站上一片片黑压压的人群,不断地被抛向她的身后。她大大的黑眼睛总是茫然地搜寻着什么新鲜事物,又似乎空洞洞地什么也不想看到。她所看到的风景也许只是她脑中所想之物。她总是这样走着,走着……然后,忽然之间,就会孩子般地崩溃坍垮下来,一步也走不动了。

总是在黄昏时候,她的薄而瘦的身影就会移动在车水马龙的街上。她走路的时候,脑中的画面跳跃而繁杂,脑子里面那些声音和颜色的拥挤,使得她的外表看上去恬静得近乎冷漠。她走在街上,但她实际却离街上很远,街道似乎只是一个道具。她很难遇见什么熟人,即使是有哪一位熟人与她擦肩而过,她也肯定不会看见。如若凑巧被她看到一位,她便似乎像是撞见了一位相距很远很远又很久很久没有见过面的人(即使这个人——比如是她的一位近邻——经常在她的身边出现),她会措手不及,慌乱和局促使得她不知说什么好。不知为什么,这种时候,对于她好像永远是第一次,没有经验,无所适从。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谁掠夺了我们的脸最新章节 | 谁掠夺了我们的脸全文阅读 | 谁掠夺了我们的脸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