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言
热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它能让一个人的生命焕发活力,甚至照亮周围人的人生。特么对于+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n倍,广告少拥有热忱的人由于对生活保持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在工作上全身心地投入,对周围的人以诚相待,他的事业和人际关系都会十分成功。所以,孩子想要拥有美满的人生,热忱是必不可少的。
勤俭节约:孩子走上幸福人生的保证
俭,德之共业;侈,恶之大也。
——(中国)左丘明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伊朗)萨迪
某报曾刊载一条新闻,标题是“义乌‘富二代’败光千万家业”,说的是一位有名的老企业家多年辛苦经营,积攒了上千万元的家业,可是儿子却屡败家业,竟然连老企业家委身养老的楼房都偷偷低价卖掉了,使得老人无家可归。老人无奈,最终把儿子告上法庭,并打算把自己失败的教子经验写成一本书(报道发出时,已完成13万字),以警示后人。♀
事情闹到了这步田地,当记者访问他的儿子时,儿子却矢口否认自己败家,并且对父亲指责他为败家子很生气。他反驳说,自己既没有赌博也没有借高利贷等问题,所以不能称自己败家。
这条新闻让人很寒心,父亲辛苦了大半辈子攒下的家业,就被儿子这样轻易地给败掉了,使得他最终都没有了栖身之所,更可悲的是儿子竟然没有认识到错误。事实说明:父母留给孩子再多的钱财,如果孩子没有德行一样都会败光。所以,父母都应该深刻反思:留给孩子钱财不如留给孩子真正的德行。让孩子具备了好的德行后,他就会勤俭节约,就能守住财富。
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一种传统,父母让孩子拥有这种美德,就等于给了他恒久的财富。相反,懒惰和奢侈是堕落的开始。如果孩子不讲勤俭节约,没有正确的消费观,盲目追求超前消费,就会因为追求享受而走上歧途。
创造财富的前提是什么?是勤奋;留守处财富的条件是要节俭,懂得如何支配钱财。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忧患意识和节俭品德,让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生活中,有些父母反映:“我们再苦点,也不能委屈孩子,不能让人家看不起。”这些父母一方面不想让孩子吃苦,另一方面是虚荣心在作怪,而父母的这些做法只会慢慢增长孩子的虚荣心和攀比心,最终害得是孩子,伤心的是父母。所以,教孩子勤俭节约迫在眉睫。
培养建议
建议一:父母要以身作则,勤俭持家
培养孩子勤俭的习惯,父母要先为孩子做出好榜样。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就学会了爱惜物品,懂得勤俭的道理。
钱三强夫妇是著名的科学家,家里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优越。夫妇两人担心孩子会因此而变得铺张浪费,学会攀比和奢侈。因此,夫妇两人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孩子的节俭美德。
夫妇两人从不追求生活上的豪华和享受。夫人何泽润总是穿着自己的“老三样”:晴天一双平底布鞋,阴天一双解放球鞋,雨天一双緑胶鞋,一条咖啡色围巾都洗白了还围在肩上;而钱三强更俭朴,他总说:“衣服嘛,能穿就行;东西嘛,能用就行。”
父母的身体力行,孩子们看在眼里,耳濡目染。3个孩子没有一个讲究吃穿,追求派头,从来不和同龄人攀比。上学时,也从不因为父母的特权而搞特殊。他们衣着朴素,吃喝简单,行住平实,待人谦恭有礼,在为“人”和为“学”上都是同龄人的佼佼者。
钱三强夫妇的节俭行为与精神仍旧值得今天的父母学习。从中也可以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以身作则比对孩子唠叨上千遍要更起作用。所以,父母要根据家庭实际状况,尽可能地做到勤俭节约,以身作则地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建议二: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节约意识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父母要从日常小事入手,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6岁琛琛有一个坏习惯,吃饭后经常碗里残留一些米粒,偶尔还会剩饭。妈妈为了帮他改掉这个坏习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一次晚饭,等大家快吃完的时候,妈妈大声说:“我们今天比赛吧?看我们谁的碗吃得最干净。”琛琛听了,兴奋起来:“好啊,好啊!”当天晚上,琛琛的碗一粒米都没有剩。
第二天,吃饭之前妈妈又说:“今天我们继续比赛,看谁周围的桌子上最干净,没有掉落米粒,好,比赛开始!”说完,全家人都积极响应。
几天后,琛琛吃饭时就不剩饭,也不掉饭了。
妈妈通过比赛的形式,让琛琛学会了珍惜粮食,在“娱乐”的同时也达到了目的。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善用智慧,在增加孩子的兴趣的同时,教育孩子从小事着手,做到物尽其用。比如,玩具坏了自己修,图书破了自己补,一水多用,节约用纸,人离去后要熄灯,水龙头要关严等,让孩子有节约的意识。
建议三:让孩子体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的经济条件也变得优越,孩子生长在这种环境中,没吃过苦,也不知道父母经营家庭的艰难,更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一所小学曾组织学生们走进农村,体验生活,让他们到田地里挖花生、收稻米,这让从没有做过农活的孩子们干得很起劲。
一个孩子说:“以前,我只知道花生很好吃,却不知道收花生这么麻烦,更何况农民伯伯还要翻地、播种、施肥,劳作几个月才能收获。想到每天我们吃不了的饭菜倒掉就觉得很可惜,这是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啊!”另一个孩子则说:“我虽然来自农村,但是像这样的农活还是第一次参加,第一次感受父母劳作时的辛苦。”
孩子只有亲身体会劳动成果的不易才会更珍惜。平时,父母可以让孩子做一餐饭,体会做一餐饭的心血,多给他讲一讲粮食是怎么来的?纸张是经过多少程序才造出来?让孩子了解物品是经过复杂的工序,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才得来的,从而让他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