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第四十四章

作者 : 张振鹏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孩子会把所有新的信息都储藏在脑中。寻找网站,请百度搜索+当孩子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越多,他将来的智力水平也就可能越高。过去的那些经历,将直接帮助他去学习新技能。

在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疑问。很多父母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孩子不停地问稀奇古怪的问题,直至问到父母面红耳赤答不出来。这时,你是敷衍了事应付孩子呢?还是耐心地引领孩子进入探索的大门?

一天,塞德尔兹正在与哈塞先生就孩子爱提问题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哈塞先生说:“小孩子有时真的很烦。他那张嘴整天都没有停过,叽叽喳喳不停地问这问那,我的头都快要被他吵炸了。”

就在此时,小塞德尔兹走了过来。他手里拿了一本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少儿读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调描述了生物进化的过程,并且配有非常有意思的插图。

“爸爸,进化论中说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这是对的吗?”儿子问道。

“我不知道是否完全对,但达尔文的理论是有道理的。”塞德尔兹回答说。

“可是既然人是由猴子变的,那么为什么现在人是人,猴子仍然是猴子?”儿子问。

“你没有看见书是这样写的吗?猴子之中的一群进化成了人类,而另一群却没有得到进化,所以它们仍然是猴子。♀”塞德尔兹说道。

“这恐怕有问题。”儿子怀疑地说。

“什么问题?”

“既然是进化论,那么猴子们都应该进化,而不光是只有一群进化。”

“为什么这样说?”

“我觉得另一群猴子也应该得到进化,变成一群能够上树的人。”

这时候,哈塞先生的脸上流露出极不以为然的神色,他的眼光似乎是在说:“看你到底能有多大的耐心。”

“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事实上是猴子当中的一部分没有得到进化……”塞德尔兹说。

“为什么?”儿子仍然不放过这个问题。

于是,塞德尔兹只能尽自己所知向他讲明其中的原因:“据我所知,一群猴子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在地面上生存,它们的攀缘能力逐渐退化,而又学会了直立行走,经过漫长的进化变成了人类;另一群猴子仍然生活在树上,所以没有得到进化。”

“我明白了。可是为什么要进化呢?如果人能够像猴子那样灵活不是更好吗?”儿子又开始了另一个问题。

“虽然在身体和四肢上猴子比人灵活,但人的大脑是最灵活的。♀”塞德尔兹说道。

“大脑灵活有什么用呢?又不能像猴子那样可以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儿子说道。

“身体灵活固然好,但只有身体上的优势是远远不够的。大脑的灵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文明。”

“为什么要创造文明?”儿子问道。

“因为文明代表着人类的进步。”塞德尔兹说。

……

就这样,儿子的问题一个又一个地如潮水般涌来。他的很多问题在成年人看来非常可笑而毫无根据,但即使这样,塞德尔兹也尽力不让他失望。

“塞德尔兹博士,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哈塞先生说道。

塞德尔兹说:“其实也并非我的耐心比其他人好,只不过我认识到认真回答孩子问题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起他的探索精神,而不是将这宝贵的品质抹杀掉。”

不可否认,孩子对各种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父母应该知道,这些都是孩子极为宝贵的思维的火花。如果父母认识不到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就可能让孩子纯真的思维火花渐渐熄灭。

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不一定都会回答,但父母绝对不能厌烦孩子的问题。如果仅仅为了自己的面子,就阻止孩子问问题是非常愚蠢的,这种做法虽然换来了片刻的宁静,但是,孩子宝贵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压抑了。更为严重的是,父母的这种做法,可能会抹煞了孩子最可贵的探索精神。但是,究竟要怎样去回答孩子的问题,这是父母们智慧的体现。

三个孩子在公园玩耍,他们忙着追逐花丛中飞来飞去的蝴蝶。这时,一群蜜蜂飞了过来,发出嗡嗡的响声。孩子们天真的童心里,突然萌发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蜜蜂飞过来会发出嗡嗡的响声,而蝴蝶飞起来却悄然无声呢?

回家后,三个孩子就这个问题,分别向自己的父亲发问。第一个孩子的父亲说:“你管那么多干吗?你只要学习好就行了,期末考个好成绩回来比什么都好!”

第二个孩子的父亲告诉孩子:“这是因为蜜蜂的翅膀比蝴蝶的翅膀扇动得快,所以你才会听到嗡嗡的声音。”

第三个孩子问了同样的问题,他的父亲看着孩子,拿出一张纸,先慢慢地抖动,纸没发出声音。然后,他加快了速度,快速地抖动那张纸,纸发出了哗啦哗啦的响声。孩子看罢,低头思索了一会儿,并自己动手抖了一遍纸片,然后兴奋地跳了起来,他将答案告诉了父亲。

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第一位父亲的教育思想完全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只要孩子能学好课本,考出高分,别的一切都不会考虑。最终孩子可能会考出好成绩,但是,他的探索精神却被父亲早早地扼杀了,失去了探索的乐趣,也失去了未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第二位父亲是最普遍的,他为了方便,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这样做固然比第一种父亲负责任,但是,这种直接给予孩子一定的知识的方式,只能让孩子习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实,这也是对孩子探索精神的一种毁灭。

毋庸置疑,第三位父亲是最优秀的。当他面对孩子的提问时,既没有推月兑也没有应付,而是用实际行动鼓励了孩子的“好问多疑”。

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国古代教育家也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善于提问和敢于质疑的精神是一切创造和进步的前提。

有很多父母可能也会认为孩子的问题是无用的,不如多学点课堂上的知识有用。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不过,这个“知识”可远远不是学好课本的死知识,考个高分定终身的含义了。新时代的人才,必须要懂得创新,懂得发展才有出路。那些能做好基本工作之外,又善于钻研,能不断改进技术的人才最受欢迎。

上面故事中第三位父亲的做法最值得称道,他着重于启发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获取知识。这位父亲知道,没有什么比通过自己实践和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更快乐的事了。那些能孜孜不倦不断钻研的孩子往往都是这种快乐的收获者。所以,父母的千万不要夺走孩子的快乐,而应千方百计引导孩子多动手、动脑,让孩子自己去品味这种快乐。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最新章节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全文阅读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