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百年-袁思齐说袁思齐 第十章

作者 : 曹鹏

百岁老人越活越精神

重返昆明再访袁思齐散记

结束挂职离开昆明回到北京后,一直忙于

各种事务,马不停蹄,匆匆就过去了三个月。♀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

对于一般人来说,三个月时间也许只是短暂的

一个季节而已,但是对于百岁老人,三个月却

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百天,我心里始终挂念着袁

老先生,盼望着再有机会相聚。虽然有电话可

以联络,但是我知道老人接听电话时是站在小

桌旁边的,因此不能太久,所以,也就没有频

繁地给老人打电话。相应的文稿撰写与报刊、

出版宣传工作,我倒一直都在推进,春节前还

在江阴日报做了一整版的专题,上海的医谷杂

志也刊出了长篇文章评介袁思齐老人的艺术。

3月15日,终于设法安排出了时间,我又飞

回了昆明,一是安排展览与画册等事宜,二是与

老先生聊天、谈艺术。这次我与袁老先生相处了

四个半天,所见所闻,又有不少新收获。我和前辈书画家接触不可谓少,坦率

地讲,不是每一位老先生都让人感觉相处愉快,而和袁思齐老先生在一起却是

一种享受这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说,其他见过袁老先生的都有同样的感受。

老人过去除了卧室兼书房可以写字,稍大些的作品就要到厨房兼餐厅在

餐桌上写,现在布置了专门的画室,桶木画案非常雅致大方,老人心情更加

舒畅了。

留起了胡子学会了普通话

我看到袁老先生的第一眼,就发现他留起来了胡子,是那种山羊胡,很

飘逸,奇怪得很,有了胡子反而让老人显得更年轻了。

老人素来讲仪表,什么时候都穿戴整齐,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是个好

看的老头儿,仙风道骨,风度超凡月兑俗。

我见他脚上穿的是皮鞋,便奇怪地问,为什么不穿布鞋,皮鞋毕竟不

合脚,不舒服,虽然看上去更美观。他的女婿白老师笑道:“他知道你

要来,非得穿得更正式些。”

老话说“人过四十不学艺”,我一直不

大同意这种陋见,认为是俗人不肯用功、不肯

努力的托辞。♀与之相反的是“活到老,学到

老”,袁思齐老人就是这样做的,而他关于

书画专业的学习与年龄无关的理论,尤其让

我信服。

2009年底袁老亲授我刻铜技法,所以返京

前那一阵,我天天庀的都是铜。试刻的象棋,

效果还不错,尽管成本高了些。后来我想,象

棋这样的国粹,铜质的精品,用齐乐府和闲闲

堂监制的形式,批量生产可能会有市场,于是

这次便对老人提起这一意向。老人满口答应,

说若刻出来,光他家就想要五套。老人认真地

设计了几种方案,拿给我看。

回到北京后,我又收集了一批棋书我

做事情的特点就是资料先行,兵马未动,粮草

先行,短短几个月,为设计铜象棋,光棋谱棋书就买了一大堆。还拟写了两

副对联,一是:“对弈利人智开局悟天机”;二是“世事常争胜和负闲情

偶寄红与黑”,都是咏象棋的,自己不满意,但也想不出更好的了,便抄给

袁老,希望他能书成楹帖。以后若是开发出象棋商品,这两副对联就可以用

在包装上。

他跟我说话过去都是用夹有云南方言的

四川话,这次却改口说起普通话来,还挺中

规中矩的,原来,因为要接受电视台采访,

老人考虑到用方言不规范,便跟孙女学起了

普通话正巧孙女在教小儿子,买了一套

普通话教材,同时教爷爷与儿子!

他解释自己一直说四川话的理由:“四

川话这么好听,表达生动,不说可惜了!”

活到了一百岁,居然能改口音,足以见

袁思齐老人的精神状态与心劲。什么叫精、

气、神?这就叫精、气、神!

“爷爷没完全糊涂”

年纪大了,容易忘事,往往是越是久远的事情记得越清楚,越是近的事

情反而转眼就忘这是一般规律,而袁思齐是例外。♀过了三个月再见面,

我惊奇地发现,他几乎样样事都记得一清二楚,我们见过的人、新结识的

人、谈到过的人与事,他都能月兑口而出。甚至是没见过但是提到过的人,他

都准确无误地讲出姓名,如我说起江阴日报的总编辑,他马上接道:“张

再兴。”

在他家里满坑满谷的书本与纸卷里,哪个是谁买的或谁送的,哪个是给

谁的,他都一一能分辨出来。

这种神奇的记忆力,真的不

可思议。他喜欢跟我讲笑话,告诉

我他在香港的孙女来昆明看望他,

聪明过人的孙女说话很直,评价他

“爷爷没完全糊涂!”

说完这话老人眯起眼笑,显然

不以孙女的话为忤。我说岂止是没

完全糊涂,袁老整个是完全不糊涂

嘛!我相信袁思齐老人在他的四世

同堂的大家庭里至今都是头脑最清

醒、思路最明晰、心眼最多的人,

包括他引以为骄傲而且似乎也自信

满满的香港孙女在内,哪个也没这

位百岁老神仙脑子好使!

说起近来慕名来访的人们,无

论是领导还是书画家,袁老先生心里都有数,对他们是书画内行还是外行,

心里明镜一样!对我近来所评介过的书画家,他老先生也很关注,并且能指

出其缺点与不足。他说:“你待他多好,给他指出了一条明路,可是他不明

白!”我过后又专门找出这篇近作,仔细地重读了一遍,不禁感叹,原文中

我的表达是相当委婉而含蓄的,是典型的春秋笔法,用心可谓良苦,只是一

两个字的褒贬,即便是内行专家也未必能咂模出我真实的意思来,而袁思齐

老先生居然从字里行间明察秋察,并且对我道破了!

我不懂,此文我并没给袁老看,他又是怎么看到的呢?他说是从网上查

到的,“你良心好,你怎么对别人,就会怎么对我!”

这老爷爷可真不是平常人

重然诺守信用

在我到昆明的第二天早上,黄忠良先生打来电话,说他正在到我住处的

路上,要来看我,我说上午要去袁老

家,干脆一起去吧。于是,他来接上

我,到了地台寺云南师范大学宿舍。

袁老一见黄总,打完招呼就急着

返回卧室,找出了半年前他答应给黄

忠良、何明夫妇刻的一对印章。

那是我带黄忠良夫妇到袁老家

时,老先生高兴,提出来要为他们刻

印,事后黄兄专门去买了印章一

对普通的石章,看上去价格不会高于

几百元,托我拿给老先生,他说不要

催老人,刻不刻无所谓了。

我知道老人刻石已经很费力,所

以没想到他真的刻了。他还说“明”

字他查了文征明的“明”与祝允明的

“明”,结合了二者的优点,很是

得意。他说虽然子女都不让他刻东西

了,可是还是想刻。他对黄总说下回

再买印石的话,买好一点的,他还可

以刻。

袁老对每件允诺别人的事情,都

一丝不苟地兑现。我在挂职结束时,

临行前求老先生刻的铜匾、书写的字

幅,杂七杂八不少,连我都记不清究竟有哪些,可是他记得,他有一个手边

的备忘录,一一写着明细,所以,分别三个月重逢,刚坐下他就让儿子把给

我准备的东西一一拿出来,交代给我。这就是古道热肠。

在书画界,能做到这样待人的,实在不多。重然诺,守信用,就是不亏

欠别人、不欺蒙别人,就是待人真诚热情。在袁思齐老人身上,我看到了古

人之风。

诙谐风趣爱说笑话

袁思齐老先生是个讲笑话的能手,这可能是因为四川人的性格与文化趣

味使然,就我所见,云南本地人似乎更厚重些,不那么天天嘻嘻哈哈。我

喜欢听他开玩笑,有时也会给他讲笑话,而他总是能听出其中的妙处,哈

哈大笑。

英国人说,幽默是智慧的象征。一般而言,会讲笑话的人都是开朗、快

活、健康的。赵本山、小沈阳之流的插科打诨,只是搞笑,并不是真正的幽

默风趣。

我认识的人士中,说话逗乐的有那么

几位,如河北农业大学的周吉柱教授、广西

艺术学院的黄格胜院长,但是,他们主要是

靠转述流传的段子成品取胜,只不过运用自

如,俯拾皆是,让人应接不暇。

袁思齐则是靠自身经历进行原创,因为

他深居简出,甚至足不出户,不知道现在通

过互联网与手机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笑话。

当然,他也不是成心要说笑话,更不是出于

什么目的收集笑料,他只是在生活中看到了

好玩的事情,就抓住了。

他跟我讲,“破四旧”时,他看查抄没

收的东西里有不少好宝贝,于是悄悄挑了三

件,包括爨龙颜的阮元跋本,藏在了办公室

的不同位置,上了趟厕所回来,东西就都不

见了!他本来是“偷”,所以丢了也无法可想,声张不得,哈哈,白高兴了

一回。

还有一件事,当年提倡带工人徒弟,有人介绍了个手扶拖拉机厂做零

件的能工巧匠跟他学书法,他正在政治上要求进步,就收下了,布置徒弟

临《说文部首》,结果三个月没下文,后来一问才知,那工人只上过三年

小学!

“他只念过三年小学,

我让他临《说文部首》!”

老人说起来还是乐不可支。

这差距有点大,他只好辞

退了这个工人徒弟,说:

“你文化程度太低,我说

的东西你听不懂,你再找

别个去学吧!”

师徒关系不存在了,

可是那人此后却还常上门

看望老师。前一段时间听说

袁思齐书法好,他来求幅

“佛”字,诚恳地说,老师

年纪大了,不用写大字,写

成小字,他回去自己放大就

行他懂技术,手巧,要

多大的字他都有办法放!讲

到这里老人笑弯了腰。

他与子女在家里,平

常也常逗着玩。他的女儿帮

着他整理东西,手脚乱了一

些,他怪罪道:“你老了,老糊涂了!”

他女儿笑着回了一句:“老吗是老了,没有办法只是你更老些!”

用昆明话来说,袁思齐老先生“老吗老,精神好!”

2010年4月1日阳光明媚未能踏青去,以一日之力草就于北京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我这一百年-袁思齐说袁思齐最新章节 | 我这一百年-袁思齐说袁思齐全文阅读 | 我这一百年-袁思齐说袁思齐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