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马不吼奋蹄疾 六、旋 转 的 螺 纹

作者 : 快乐一夫

——洪钢公司焊冷分厂螺纹自动铰制装置研发记事喻平2011年10月25日、26日,是洪钢公司成立两年来,焊冷分厂最值得记载、最令人骄傲的日子。

这两天,洪钢公司经理葛志刚,党委书记、副经理郝刚先后来到焊冷分厂焊管生产片区,参观了6#机组的螺纹自动铰制装置,宣告了分厂螺纹自动铰制装置研发成功。

此螺纹自动铰制装置属洪钢公司独家首创,是近两年洪钢公司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科技成果;是公司新班子上任后,人本理念回归、小改小革、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标杆成就;是公司领导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引领公司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员工精神状态进一步振奋的具体体现。

25日这一天,6#机组一个早班,在前一天生产11.55吨后,又生产铰螺纹焊管成品15.54吨,26日,成品产量则达到15.87吨。

15.87吨!

15.87吨是个什么概念?

在螺纹自动铰制装置成功运用之前,分厂的螺纹管生产须在成品焊管产出之后,再上铰制机,实行半人工铰制。那个时候,每当螺纹管合同安排下来,全分厂从职能组到后勤维修,几乎所有非生产性人员都要紧张投入到螺纹管的铰制工作中。上上下下,忙忙碌碌。两台铰制机,一天三个班,马不停蹄,人换机不停,也就7-8吨的产量,费工费时,而且增加钢耗。

现在,于焊管机组成品管后序加装自动铰制装置,成品管出来,不间断地进入铰制工作程序,直接产出可以交付用户的成品。一个班生产15.87吨,抵上了原来两台铰制机六个班的产量!

帅随着设备的运转,带钢钢卷松开,钢带传送进夹笼,乖顺地进入矫平装置,卷曲,送进,焊接,吐出,调整,铰制螺纹……

当你怀着一种欣赏的心态,观看焊管生产线的生产,看到螺纹管一气呵成的生产过程时,一定会为这流畅的生产油然而生一种愉悦、一种欣慰。

这样平顺的生产从何而来?来自*作工的娴熟*作,来自设备维修人员的辛勤维护,来自分厂科技人员的孜孜付出,更来自分厂负责人的运筹帷幄。

2009年到2010年,焊管市场步入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经销部接到了一批100多吨、需要铰螺纹的空气换热器管的生产合同。以往,这种产品都是个体经营的小加工厂生产。为了生存,这样的深加工管子我们也接了下来,尽管分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一个半月时间去生产。所以,就出现了酷暑之日公司机关干部汗流浃背来分厂支援,参加铰螺纹生产的场景。

当时分管生产经营的副厂长、现任公司党委书记、副经理郝刚同志就提出:一定要改变这种生产状况,实现铰螺纹自动化。不能用“人拉肩扛”的土办法生产。

分厂领导班子接到这个指令后,立即组织开展资料搜集、上网查看信息、进行咨询等工作。发现,国内焊管行业、锅炉行业内还没有能够在线生产铰螺纹焊管的装置,全部都是生产焊管后,线外人工用半自动的铰螺纹机生产,效率普遍非常低。

一时,分厂领导班子犯了难。

在这种情况下,素有攻坚不怕难之称的焊管领导班子,冷静地坐下来认真思考,最后决定,由副总工程师郑江淮牵头,由青年技术员、技师、技术骨干组织成立联合攻关小组,从机械原理和电气跟踪两条线入手,开展科研攻关。果断提出采用风动切管机的原理,由单线改为四线在线铰螺纹。

作为分厂的核心和灵魂,焊冷分厂领导班子的思想贯穿在分厂生产的每一时、每一事,贯穿在螺纹自动铰制装置研发运用过程的前前后后。他们认为,加盟我公司的年轻大学毕业生都有在公司干好的愿望,都愿意成为公司的顶梁柱。我们要信任这些年轻技术人员,要了解掌握这些年轻人的实际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知人善任,发挥他们的长处。要对青年技术人员明确要求和标准,指明前进方向,教育年轻的技术人员,脚踏实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做到工人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你去了能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干出个样子来,职工才能信赖你,你才可能挑大梁。

分厂班子主张,要面对公司的现实,充分发挥老资格的技术人员、工人技师等骨干的作用。要做好传帮带,给年轻人挑担子,给年轻人实际的指点和帮助。要把技术人员、工人技术骨干,把老同志、新同志团结在一起,以优秀的团队的力量去攻坚克难,去服务生产,去开创新局面。

螺纹自动铰制装置的正式研发运用,就是在分厂班子这样的运筹下开始的。

点拨焊冷分厂焊管职能组大办公室有些简陋,办公桌椅有些陈旧,但忙碌的人们精神饱满,热忱、有序。靠南边,一台摆放了电脑的办公桌旁,两位年轻人正围着一位头发有些稀疏、有些花白的壮年汉子,在一边察看电脑屏幕上的CAXA电子图板,一边聆听着壮年汉子的指点、教诲。不一会,年轻人豁然开朗,欣然离开。

这位壮年汉子就是公司分管管带机械设备的副总工程师、长期驻守焊冷分厂的郑江淮。两位年轻人就是螺纹自动绞制装置的主要参研人员王立波、董锦文。

在螺纹自动铰制装置研发过程中,老一辈科技人员的引领、点拨、把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刚参加工作,走上职场不久的年轻技术人员,能遇到一位好领导是一生的福气。

好的领导,应该不仅是工作上的好领导,还应该是人生旅程中为人处世、学习生活的好老师、好朋友、好兄长。参与焊管螺纹自动绞制装置研发运用的年轻技术人员,在焊冷分厂就遇到了这样的好领导。

郑江淮是一位有着三十年机械设备管理经验的老工程技术人员,一直在管带系统主管机械技术,是洪钢公司屈指可数的、机械技术方面的权威专家。

郑副总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从一个不无诙谐的传说便能说明问题:人们说,每逢遭遇工程技术难题时,郑副总只要吃一顿饭就有新点子,眯一会眼就能解决大问题。

这次螺纹自动铰制装置的研发,郑副总并没有一竿子插到底。他秉承洪钢公司、焊冷分厂培养新人的原则,把设计任务分派给了自己的两个徒弟——加盟洪钢公司仅两三年的大学毕业生王立波和董锦文,让他们能够相对独立地接触实际问题,有挑担子的机会,有攻坚克难的压力。

郑副总并不是把担子一丢了事,而是在一旁不动声色地关注,适时地给予引领、指导、点拨。象本章节开头描述的情景在研发过程中是习以为常、司空见惯。

往往,郑副总的一句话能让年轻人拨云见日,一个指点能让年轻人柳暗花明。

在这样既放手又关注,既信任又把关的状况下工作,年轻人既感到有支持有后盾,又敢于突破敢于创新,陡然间便长大成熟。通过三个月螺纹自动铰制装置的研发攻关,焊冷分厂的年轻技术人员普遍感到收获不仅在专业水平的迅速提高,更大的收获是人生历程上得到了一流导师的指引,感受到了德才双馨者的崇高。

年轻的技术人员夜幕已经降临。早晚班生产、中班停产的焊管片区厂房里一片安静。

走进还亮着灯的职能组办公室,可以看到一位瘦高的年轻人还坐在电脑前忙碌着。只见他一会眉头紧锁,似乎碰到了什么难解的问题,一会点击鼠标、敲打键盘,舒展了的眉头宣告了问题的迎刃而解。

年轻人就是正在研制螺纹自动绞制装置的王立波。

螺纹自动铰制装置研发运用过程中,分厂的年轻技术人员表现了极大的工作热忱。他们接受设计任务后,积极主动拖班拖点,利用业余时间,查找资料、设计图纸、调整参数。调试阶段,更是整个班整个班地与工人技术骨干们一起守在现场。放弃休息,不图报酬,十分难能可贵。

王立波,1985年出生,2009年7月从南昌航空大学毕业,应聘进洪钢公司,分配在当时的焊管分厂,在运行工段见习工作两个月后,到分厂担任机械技术员。是螺纹自动铰制装置研发运用的主力技术人员,所有图纸都经由他绘制。三个月来,因为搞研发而拖了多少次班,加了多少个点,耽误了多少次正常就餐,他自己都记不清楚了。

王立波说,改进螺纹管生产加工的任务布置下来后,我觉得这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很想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上来,很想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做出自己的贡献。整个过程中,领导们也没有催促过,但我们自己都有一种迫切想把愿望变为现实的心情,都有一种只争朝夕的激情。

在螺纹自动铰制装置研发运用中,象王立波这样废寝忘食、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年轻技术人员还有:分厂设备副厂长、电气工程师宋军,2006年大学毕业后进公司的机械技术员、设备组组长董锦文,电工班班长、高级工黄小平。他们都在研制运用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年轻的技术人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年轻的技术人员的努力进取,螺纹自动铰制装置研发团队才有了蓬勃朝气,研发工作才能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取得成功。正因为如此,焊冷分厂、洪钢公司的未来才有了希望。

理论与实践这个速度不行!那个呢?

王立波在电脑前苦思冥想。旁边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别人看不懂的数字、符号。年轻人此时的神态是典型的脑力劳动者在问题未得到突破之前的苦恼。

王立波刚开始接到研发任务时,曾是自信满满,认为自己的满月复经纶对付一个小小的螺纹铰制装置,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一动手,他发现理论与实践存在差距,有时这种差距还很大。比如,理论上算配合得天衣无缝的设计,等零件加工出来,精度达不到,过紧过松的情况都出现过。理论上的计算月兑离实际的应用,忽视了运转的间隙,当然会出问题。

吃过若干次苦头之后,王立波明白了,在大学学的理论知识是好东西,是方法,是方向,但与具体的实践问题有差异,有时理论名称与实际叫法都是不一样的。怎么办?王立波没有气馁,他放下架子,向老一辈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向老技师、老技工们请教。

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到了一起,知识就插上了翅膀,工作起来就游刃有余,处理问题就得心应手了。

当确定利用淘汰下来的风动切管机安装刀头后,选定刀头个数的过程,是典型的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才取得成功的事例。如果只装一把刀头,即一个螺距,则转速应为4000mm/min÷25mm=1600转/min。联系风动切管机650转/min的转速,显然速度太快,两个刀头仍然不行。三个呢?不对称,绞出的螺纹纹路不符合用户要求。最后,确定选用四把刀头,即四个螺距,转速为4000mm/min÷25mm÷4=405转/min,符合风动切管机的参数要求。

王立波对这个选定刀头个数的过程,感受特别深刻。

王立波们研发螺纹自动铰制装置的经历,实际上是所有年轻工程技术人员成长过程中都会遭遇的困惑,都或多或少要经历的过程。他们的经历,值得年轻技术人员借鉴。

老当益壮焊管生产区西北角,钳工作业区。

台虎钳上夹着工件,旁边一位老工人,戴着老花镜,手拿钢尺和画笔,在测量着、比画着,不时的抬起头望着窗外,沉思一会儿。

沉思的老工人是焊冷分厂钳工技师、今年11月满60岁的熊火金师傅。熊师傅20年前就与风动切管机打交道,是早就把风动切管机玩于股掌间的高人。这次,他参加螺纹自动铰制装置的研发,老当益壮,第一个动手利用切管机改装刀头。

利用闲置的切管机最大的好处是大大降低了研发费用。为了增加刀头夹紧力度,夹紧气缸加大,改由下固定控制为从上固定控制以及刀头伸出是最大的改装变化。这些工作都是熊师傅带领钳工们完成的。

螺纹自动铰制装置的研发制作,钳工的工作量最大,熊师傅是参与研发制作钳工的领军人物。钳工技师李九根、设备员李刚、维修工段长张志海都是老员工,他们在研发、制作、调试过程中,都积极动脑筋、出主意,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此外,电气技师周国保、运行工段副工段长、电气技师应忠东也是始终战斗在研发运用第一线的两位老员工,为研发运用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老员工都是有一技之长、有绝活并忠于公司的工人技术骨干。

老员工是公司的财富,他们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技术特长是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是无价之宝。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热爱我们的公司,愿意在自己的岗位发光发热。庆幸的是,洪钢公司、焊冷分厂统筹兼顾,为这些有一技之长的老员工、老同志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螺纹自动绞制装置研发运用团队中,老员工技能的运用、传帮带作用的发挥,是公司、分厂人本理念回归、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成功典范。

电气吉都居是一个恬然舒适的生活小区,吉都居的夜更是静悄悄的夜。

凌晨时分,3栋还有一户的灯光仍然亮着。黄小平辗转反则,无法入眠,满脑子的电路,满脑子的节点。猛然,灵感来临,恍然大悟。他赶紧起床,打开台灯,把脑中的电路画下来……

如果把螺纹自动铰制装置比着一个人的话,电气控制则是心脏、是大脑。其重要性、其研发的难度可想而知。

焊管生产片区的电气工程师只有两位,一位是厂长曾田,一位是设备副厂长宋军。螺纹自动铰制装置研发运用期间,曾厂长提出了整体思路,例举了可能出现的状况,指明了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及方向。副厂长宋军负责现场电气问题的把关、完善与定夺。

电气的研制,是在一个完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开始的。没有谁看过,没有谁提供技术资料和标准,满足生产质量要求就是标准。领导和工程师把可能出现的状况例举出来,按现有生产,电气控制必须做到增加在线铰螺纹装置后,管头正常、螺纹长度符合合同要求,能够倍尺螺纹交货。最难、最核心的问题是能够与微机飞锯实现同步。

要知道,我公司微机飞锯电控技术目前在国内都属高科技产品,只有少数科研院所进行开发,授权制造。要在这样一台高科技设备上增加功能,谈何容易?如果对原设备的每一条线路、每一个信号不非常熟悉,一个微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整台生产设备控制、特别是飞锯控制的瘫痪。风险是极大的。

要保证铰螺纹的长度与钢管的实际长度相等,保证倍尺在中心锯切平分,更重要也是更困难的是在机组速度发生变化时,要保证以上电气动作不影响飞锯的稳定跟踪和一切动作正常。如何采集数据?如何实现控制同步?如何设计、修改电路?选择怎样的器件?调试中如何减少消耗?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和压力,具体承担电气研发任务的电工班长、高级工黄小平、电气技师周国保、运行工段副工段长、电气技师应忠东三位骨干,既独立思考,又密切合作,讨论问题,苦思冥想,也没有上班时间下班时间的概念,有时人都有些恍恍惚惚。像黄小平那样食不甘、寝不安的状况,三个人都不止发生一次两次。

值得庆贺的是,他们承受了压力,克服了困难,化解了风险,解决了问题,取得了螺纹自动铰制装置的研发成功。

调试夜已深了。

6#机组旁,研发运用团队的成员们还在忙碌着。看得出,他们脸上已露倦意。但他们不想停下来,他们想在晚班来上班之前拿出一个结果……

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螺纹自动铰制装置的调试只能安排在不生产的中班时间。而参加调试的人员都是上了早班,自觉留下来的,并且没有另外的报酬。

第一次调试两个月前就开始了。当时,大的、主要问题已基本解决。最后需要确定的是四个刀头铰制的螺纹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当得到用户认可的反馈信息,并签订合同后,真正的调试开始了。

这次调试大方向已明确,成功是笃定的。但小问题都是精准问题,都处在模索过程中,所以非常煎熬人。如:装刀的角度、刀架旋转的速度、螺距的准确度、螺纹深浅均匀状况,等等。

在合同已签订、时间很紧迫、调试项目多任务重的情况下,三天的调试中,研发团队的成员们,全部坚守在现场,一项一项、一点一点地模索、调试。上完早班,又上中班,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钳工师傅、电工师傅,都有些疲倦,但没有人有怨言,更没有人打退堂鼓。

调试中的辛苦、涌现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也不需要枚举。调试成功,交付生产,是大家共同的追求,也是大家共同的最大收获。

驾轻就熟很快,研发团队对螺纹自动铰制装置就能驾轻就熟了。刀架的拆装、更换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就能一气呵成地完成,并很快调整到位。当出现异常情况时,也能很快找到原因,立即排除故障。

在交付生产的第一天,就出现螺距变大的现象,研发人员到现场,很快找到夹紧装置松动,出现打滑的原因,重新调整夹紧装置就排除了故障。

同时,研发团队对螺纹自动绞制装置刀头易磨损、一个班就需更换一次、等弱点及准备从材质、热处理上进行改进、增加PLC控制的完善方向也是心中有数。

下一步,研发人员将编制螺纹自动铰制装置的作业指导书,确定装置的规范*作程序,把安装调试工作移交给生产工段,实现常态化规范生产。

一吊铰螺纹焊管生产出来了,一个班的铰螺纹焊管成品生产完成了。一车铰螺纹焊管成品发出去了,一批铰螺纹焊管成品合同交付了。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多的铰螺纹焊管成品的生产,归功于螺纹自动铰制装置的研发成功,归功于所有支持、参与研发的领导、技术人员、钳工、电工、老一辈的同志、新一辈的员工……

设备在运行,焊光在闪烁,随着自动铰制装置的启用,6#机组生产出的焊管上,深浅均匀、间距适中的螺纹旋转成型。

这旋转的螺纹,如一组飘带,宣示着焊冷分厂、洪钢公司工程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充实新鲜血液后,思维的活跃与青春的激扬;宣示着焊冷分厂、洪钢公司生产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进步与提升;宣示着焊冷分厂、洪钢公司一个管理人员队伍智慧充分发挥、科技人员队伍水平普遍提高、员工队伍能力充分体现,人人讲究认真、人人追求卓越的新时期的到来。

2011-11-7

发2011-12-16《洪钢信息》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好马不吼奋蹄疾最新章节 | 好马不吼奋蹄疾全文阅读 | 好马不吼奋蹄疾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