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菩萨蛮》北宋-黄庭坚
原序(王荆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垒石作桥。为集句云:“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戏效荆公作)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著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注释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王荆公:即王安石。
据此词原序所说,这首《菩萨蛮》是模拟王安石集句诗之作。开头二句以极自然轻盈的笔法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在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在溪边桥畔,渔翁正在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化用杜甫“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西郊》)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诗句的意境。写出整个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的景象。
“江山如有待”为作者移用的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这样,词上下片意境相应,只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潜,遂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22)
《同王胜之游蒋山》北宋-苏轼
到郡席不暖,居民空惘然。好山无十里,遗恨恐他年。
欲款南朝寺,同登北郭船。朱门收画戟,绀宇出青莲。
夹路苍髯古,迎人翠麓偏。龙腰蟠故国,鸟爪寄层巅。
竹杪飞华屋,松根泫细泉。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略彴横秋水,浮图插暮烟。归来踏人影,云细月娟娟。
注释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
这是诗人游金陵时,由刚上任的江宁知府王胜之同游蒋山而作的写景律诗。
蒋山:今南京紫金山,也称钟山。北郭:指城外的北郊。朱门:借指豪富人家。画戟:古代的一种兵器。绀宇:深青带红色的庙宇。苍髯:指松树。龙腰:钟山之腰。鸟爪:钟山上鸟爪峰。杪:竹梢头。泫:水珠下滴。略彴(zhuó):溪上的小桥。浮图:宝塔。娟:美好。
(23)
《怀金陵》(三选一)北宋-张耒
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
芰荷声里孤舟雨,卧入江南第一州。
注释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这是一篇怀念金陵之游的作品。
金陵:南京第一名称。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变:变色、染色。芰荷:菱和莲。江南第一州:六朝时南京称为“江南第一州”。
(24)
《阮郎归》北宋-晏几道
晚妆长趁景阳钟。双蛾著意浓。
舞腰浮动绿云浓。樱桃半点红。
怜美景,惜芳容。沈思暗记中。
春寒帘幕几重重。杨花尽日风。
注释晏几道(约1040—1112年),字叔原,号小山,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属南昌进贤)人。晏殊第七子。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
长趁:长期赶早。景阳钟:南朝齐建都南京,齐武帝萧赜以宫深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声,早起装饰。后人称之为“景阳钟”。金陵的台城是六朝皇帝的宫城,景阳宫在台城内。双蛾:双眉。绿云:形容女子发多面黑。樱桃:女人的小嘴。
这首词写南朝宫女的寂寞生涯,上片写早晚听景阳宫里的钟声即化妆、画眉、梳鬟、点口红、扭腰,去侍奉君后。下片写情:他们怜惜美景和自己的美貌,不觉陷入深思。深宫里幕僚重重,春寒中东风吹得杨花飞舞。年复一年,把青春误尽了。
(25)
《宴桃园》北宋-晁补之
往岁真源谪去,红泪扬州留住,
饮罢一帆东,去入焚江寒雨。
无绪!无绪!今夜秦淮泊处。
注释晁补之(1053—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宴桃园》:词牌,又称《忆仙姿》和《如梦令》。
真源:今河南鹿邑县,老子降生处。红泪:女人的眼泪。晁补之曾被贬谪到河南真源去,他在扬州有个红粉知己哭着要留他小住,饯别后乘船上路,经过金陵。今夜又在秦淮停泊,将一片大好风月、秦淮景色辜负。
(26)
《西河-佳丽地》北宋-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恕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周邦彦(1056—1121年),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此词共隐括古乐府及唐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等诗而成。词中咏史情古,抒情寄慨,以铺写景物抒发人事代谢古今沧桑的感慨。上片用《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中片主要用古乐府《莫愁乐》,下片将《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句入词。通过这些诗意,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极为熨贴,而不露痕迹。本词结构严整,上片写金陵地势险固,中片写金陵古迹,下片写眼前景物,布局井然。从时间上说,是断续交织,从空间上说,是疏密相间。上片写的是远景,以疏为主;中片写的是近景和远景,以密为主;下片为特写镜头,密而又密。此外,本词句法参差不齐,音调抑扬顿挫,词句美丽,境界清旷,风格沉郁悲壮,使壮美与优美融为一体。
(27)
《相见欢》北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朱敦儒(1081—1159年),字希真,洛阳人。有词三卷,名《樵歌》。
簪缨:贵族官员帽饰,这里指当权者。倩:请、托之意。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当时宋金对垒的所在。
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意境为:在一个箫瑟的清秋,词人登上金陵城上的西楼,看见满天火红的夕阳渐渐坠地,惟有浩浩长江在一片暮色中默默东流。此时词人,绝非在吟赏烟霞、咏怀古迹,而在为中原板荡、朝迁溃散痛心疾首,他急切盼望将失地重新回收,但一介书生不谙兵马,只有掬一捧伤心之泪,洒向四周,让呜呜的悲风吹过扬州,寄托他对故土的眷恋和担忧。
(28)
《杏花天影》南宋-姜夔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注释姜夔(1155—1221年),字尧章,别号拈花惹草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宋代音乐家、词人。这首词为思念远方恋人而作。
词意为:鸳鸯浦口,绿柳丝条低垂轻,想起桃叶,当年呼唤小舟摆渡。杨柳又将含愁的柳眼送与春风,我正待扬帆上路。倚着木兰船桨,又泊舟稍作停驻。金陵的道路,处处有莺歌燕舞。我想那起伏的潮水,知道我心情最苦。芳草长满汀洲,归去的打算尚未成行,此刻已黄昏日暮。重新移舟漂泊,何处是归宿?
上阕由“桃叶”而触动思念远人的愁思,“待去”写出欲去未去的踌躇。下阕向恋人表白身不由己的隐痛。文笔细腻,深情动人。
首句由垂垂“绿丝”,想到“鸳鸯浦”,江边船泊之地。从而引发作者一连串的相思。“想桃叶当时唤渡”,借言所思之人。桃叶是东晋王献之的妾。献之曾作歌送桃叶渡江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来迎接。”此借指作者的情侣。“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只一个“愁”字,写出作者思念之情。“待去;倚兰桡更少驻”,先是一纵,继而一收,波折顿生,感情委婉。“金陵路”句是指秦淮佳丽的妙舞清歌之地。眼前的“莺吟燕舞”也幻化为他魂牵梦萦的往日情人。“日暮”二字,是说天已向晚,暮色四合,然心中惘然,今宵移舟何处?“向甚处”,似问非问,表现心中惘然若有所失。